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豈能以“挖坑”錄取剝奪學生高考權利

  • 發佈時間:2015-05-09 02:51:2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以免費參觀為名誘導學生報名,催促他們在自主招生報名錶上簽字,面試中直接給答案,不告知相關招考政策……這樣的“挖坑”錄取,何嘗不是對學生高考權益的攫奪?

  本來説是報名就可免費參觀一高職院校,可參觀完後得知已被該校錄取,無法參加今年高考。安徽六安市十多名高三學生的遭遇日前被媒體曝光後,引起廣泛關注。當事學生稱,自己被安徽現代資訊工程職業學院招生老師和班主任“誤導”;涉事中學和考試中心卻自稱“沒責任”。

  免費參觀卻被莫名其妙錄取,過程詭異又疑雲重重。如果當時學生們所説不假,那就算不能據此斷定新聞中負責招生者、班主任存在利益交換,資訊模糊下的誘導也是肯定無疑的——不告知相關政策,不宣傳招生制度,誘導學生網上報名,催促他們匆忙在自主招生報名錶上簽字,加上面試過程中直接給答案……這如同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讓學生在迷糊之間就上了鉤。

  按《安徽省職業院校升學考試工作操作辦法》規定,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普通高招統。這意味著,當學生被誤導而提前錄取後,也就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事實上,在供小于求的職校招生現狀下,高職院校所謂自主招生已沒有多少吸引力。在激烈行業競爭和生源荒下,考生即便不參加提前錄取,也多有極大的選擇空間,何況部分考生成績優異。

  儘管此事責任尚需調查,但它確實難言正常。得看到,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戰尤為激烈,按説業內本應以質為本提高競爭力,但現實卻是,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叢生。盤點職校招生亂象,不外乎招生回扣、考生“被志願”和虛假宣傳等。至於給中學老師或者班主任的推薦費和宣傳費,更是行情見漲。2011年某省一高三畢業班30余名高考生志願被班主任篡改,東窗事發後班主任被逮捕。

  其實,囿于取證難等多種因素,類似這種“挖坑”錄取的招生欺騙行為,不是個案。很多學生在不知情或被誤導的情況下,失去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更為嚴重的是,當這種招生亂象成常態後,它必然損害職業教育的形象,也令其優質的職業培養能力被“被志願”之類的醜聞抹黑。

  在職業教育動輒被“招生醜聞”透支聲譽,而國家又大力倡導的語境中,必須破解當前的亂局,實現由亂到治的嬗變。不可否認,實現職業教育行業整治要多管齊下,但教育主管部門在其間要發揮關鍵作用,要充分保障學生的高考權利,也要實現高職院校招生過程的全程透明可追溯,嚴厲打擊“被志願”下的利益交換行為。就拿該事件來説,當地教育部門在學生維權投訴的情況下,就該及時調查涉事院校有無誘導式招生行為,若有,及時啟動問責、追究措施,同時也挽回和補償學生的損失,避免他們的高考權益在“利益合謀”下被攫奪。

  □唐偉(職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