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悄然改變中國山區農民生活
- 發佈時間:2015-05-08 11:04: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沙5月8日電(記者李丹)“以前湘西醋香但是巷子深,現在依託電子商務,我們的湘西香醋賣到了全國。”28歲的湘西河溪鎮苗族小夥石澤剛説。
2013年,石澤剛在廣州工作兩年後選擇回到家鄉,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山區的農民將家鄉的特産香醋“搬上網”。“剛開始只賣了400多塊錢,後來通過做活動推廣和宣傳,2013年底已經賣了10萬塊。”石澤剛説。
武陵山區是中國跨省交界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中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位於武陵山區中部地帶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至今仍有72萬村民沒有脫貧。過去,山裏的農民只能將山貨和土特産在趕集時拿到集市上去吆喝,如今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實行精準扶貧,臘肉、茶葉、苗繡等特産“跨”出大山,成為山裏村民增收的途徑。
“以前賣東西靠背簍背,我們的香醋最遠賣到湖南省內,”石澤剛説,“現在通過網際網路賣到浙江、江蘇和北京。”如今,石澤剛帶領了一個5人的團隊專門從事電子商務,今年預計網上銷量將突破500萬。
為了推動農産品銷售,當地政府正在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扶持,在湘西州設立了十八洞村、菖蒲塘村、古丈牛角山等電子商務示範村,目前三個村的微信公眾號和淘寶網店已上線。
然而,湘西地勢山大溝深,絕大部分寨子地處偏遠,發展電子商務困難重重。除了人才的瓶頸,基礎設施、信用認證、金融支援、包裝配套、物流保障、生産供應體系等配套體系都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
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支書龔海華説,整個十八洞村只有20%的村民家裏有電腦,2個寨子通了網路,竹子寨和梨子寨正在搭建寬頻網路,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
“在十八洞村的網店裏只賣苗家臘肉、手工苗族刺繡包等少數特産,因為産量少,也不敢擴大宣傳。”龔海華説。
一個普通的包裹從山裏發到山外需要付出更高的物流成本。從事茶葉銷售的保靖縣葫蘆鎮黃金村村民潘春新説,這裡的物流費用是發達地區的3至5倍,發達地區寄3斤茶葉只要5塊錢,從村裏寄出去至少15塊錢以上。
保靖縣偏海村村民石金貴家裏種了38畝茶樹,2013年開始在網上賣茶葉,並帶動了300多戶村民加入他註冊的合作社,去年網上銷售額70萬,佔到全年銷售額的近四成。“除了物流成本比發達地區貴,湘西地區普遍是傳統的‘作坊式’農業生産,很難適應大批量的電子商務,”石金貴説,“只有通過合作社才能使産量達到規模。”
湘西州商務局負責人表示,山區裏的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截至目前,湘西州涉及電子商務的企業152家,佔全州企業總數不到1%。2014年涉及電子商務企業網上銷售額5000萬左右,佔全州社會消費的零售總額的0.26%。
專家表示,貧困地區應搭上網際網路的時代快車,依託電子商務實現精準脫貧,應通過加強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支撐力度,加強物流快遞和網路接入服務配套建設力度,落實扶持政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強人才培訓等措施打通“運進去”和“拉出來”雙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