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衛視“對壘”視頻躍升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5-08 06:36: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直以來,面對著網際網路的平臺優勢,電視臺在為其提供節目、獲得版權收益的同時,也時常會面臨虧錢的尷尬。為此,電視臺加強內容生産和渠道拓展,和視頻網站展開博弈。

  電視和網際網路的博弈

  衛視將優質節目資源賣給視頻網站,無法讓觀眾對自身形成關注

  “愛奇藝花費2億元高價購買版權,給湖南廣電狠狠上了一課。”在第六屆中國網路視聽産業論壇上,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CEO張若波説。

  長久以來,電視和網際網路之間,常常維繫著一種“借雞下蛋”的關係。以視頻網站為主的網際網路企業,通過購買電視臺節目的版權並在其平臺播放,形成一整套運營模式。擅長聚攏用戶的視頻網站獲得內容資源,衛視獲得版權收益,看起來似乎兩全其美。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衛視發現,將優質的節目資源賣給視頻網站,可以獲得一定收入,卻無法讓觀眾對自身的平臺形成關注。因此,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各家衛視開始了新的行動。用張若波的話來説,他們意識到要開始去做視頻網站的“攪局者”。

  “今後,湖南衛視擁有完整智慧財産權的自製節目,將由芒果TV獨播,版權在網際網路上一律不分銷,以此打造自己的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呂煥斌説。2014年4月,湖南廣電突破性推出“芒果獨播戰略”。《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節目只在芒果TV獨家播出,並且湖南衛視周播欄目劇內容也轉由湖南衛視、芒果TV雙方斥資10億元共同出品。

  截至2015年3月,芒果TV全平臺的日均活躍用戶數已近3000萬左右,芒果TV APP下載總量超過6000萬次。這無疑是對內容為王的一次最佳詮釋。從播出方搖身成為製作方,芒果TV未來將把平臺運營滲透到“芒果製造”的各個環節,實現臺網跨屏融合。

  與芒果TV內容製作自産自銷的手法不同,身在上海的東方衛視選擇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2014年6月,東方衛視和阿裏達成協定,開始了從電視節目融資,到技術及硬體開發,再到手遊、版權等多個層面的戰略合作。用東方衛視總監李勇的話來説,“深度擁抱網際網路,是我們最後的瘋狂”。

  去年9月,東方衛視打造的節目《中國夢之聲》第二季,開始在“娛樂寶”平臺上發售。用戶只要在“娛樂寶”各平臺購買《中國夢之聲》第二季産品,就能成為《中國夢之聲》的投資人,除了享受預期年化收益率7%的投資回報外,還享有眾多娛樂特權。這種形式的合作在國內電視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中皆屬首例,取得的成績也頗為不俗:3天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創造了“娛樂寶”單個項目最高銷售額度,也是“娛樂寶”單日參與人數最多的紀錄。

  對此,上海文廣影視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建軍表示,“我們總在擔心電視是否會被網際網路顛覆。變化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前途和作為”。

  創新創造的交融

  作為首個廣電背景的新視頻網站,芒果TV延續了衛視在內容上擁有的優勢,打出強勢內容驅動的王牌

  在許多人眼中,湖南衛視旗下芒果TV的節目好看、收視率高。殊不知,在一集集片子製作的背後,持續不斷的內容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芒果TV的核心競爭力。要創新,還要持續創新,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從創新主體——人的方面來看,非常注重對一線節目創作人員的愛護,包括給予物質、精神和感情上的激勵。“對內容創造人員的保護,是保證湖南廣電創新能力的根本。”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聶玫説,“我們始終堅持以內容取勝。”目前,湖南衛視共有製片人團隊三四十支,形成了其自身獨有的創意源。

  湖南衛視節目創意的發現、輸送和反饋收集,已經形成了一套順暢的機制,節目生産也已形成了成熟體系。大家熟悉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節目,都是先在其地面頻道的熱播中被發現,在此基礎上進行孵化和再創新,進而推廣到更大和更多平臺。

  截流之外還要開源,湖南衛視還從長遠考慮,開始佈局版權經濟。芒果TV網際網路電視與鳳凰衛視、華娛衛視、南韓KBS、MBC、香港TVB等影視製作機構都有著密集的內容合作,擁有百萬小時的優質正版視頻內容,內容覆蓋最新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他們還遵循能夠強化自身內容産品稀缺性和個性化的原則,嘗試直接從國外購買節目版權,進行本土化創造,成為國內第一個引進國外節目模式的電視臺。《超級女生》、《舞動奇跡》等便是這類節目中的佼佼者。

  作為首個廣電背景的新視頻網站,芒果TV延續了衛視在內容上的優勢,打出強勢內容驅動這張王牌。而與湖南衛視資源的互通,也會成為芒果TV在視頻融合發展過程中吸引用戶、黏住用戶的關鍵。

  內容渠道生態不可或缺

  對於數量更多的二三線衛視來説,除了遵循內容為王的理念,還要在差異化上下功夫,對已有資源深度開發

  “未來媒體的最大價值將是渠道和內容之爭。”上海文廣掌舵人黎瑞剛的這句話,也同樣是許多衛視發展的困惑之一。雖然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等一線衛視勇於探索,對於二三線衛視來説,前行將遇到的挑戰可能更多。

  譬如,“一劇兩星”政策的實施,加劇了衛視一線梯隊和二三線板塊間的馬太效應。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山西、河南、黑龍江等13家二三線衛視的收視率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其中,河南衛視收視率下降62%。與此同時,這些衛視節目投入的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動輒千萬元甚至上億級的製作費用,二三線衛視基本無力承擔,打造視網互動平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費心籌集。

  因此,對於數量眾多的二三線衛視來説,除了遵循“內容為王”的理念,恐怕還要在差異化特色上下功夫,對已有資源進行深度開發。

  近年來,河南衛視注重文化節目的創新,在《漢字英雄》收視和口碑取得一定成績後,今年又推出了“英雄”系列第三部《文學英雄》。從《中國農民工》到《讓世界聽見》,再到《中國故事》,貴州衛視將目光聚焦老百姓,定位真人故事,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為依託,以個人講故事作為切入點,引出了一系列人生百態。抱團取暖,取長補短,二三線衛視間聯合製作播出的模式或許也是一種探索。如貴州、青海兩大衛視就曾採取雙平臺同步聯播的形式,播出益智挑戰欄目《爸爸請回答》。

  “五一”剛過,旅遊衛視就與旅遊百事通攜手合作,聯合打造“旅遊囤購節”。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現場介紹美景美食,螢幕下方隨時會出現聯繫方式,讓觀眾迅速找到身邊的門店,一鍵搞定出遊前的準備,從而達到輕鬆出行。在細分用戶群體方面,旅遊衛視是先行者,10年前便已確立打造專業平臺的定位。今年它提出産業立臺、大項目立臺的思路,圍繞旅遊、時尚、高爾夫等領域,嘗試用産業孵化節目,倒逼節目創新。

  此外,提升大眾的參與感也是各大衛視“黏”住觀眾的方法之一。遼寧衛視在今年春晚上就聯手風行網,策劃了許多參與感十足的互動類節目,同時通過微網志、微信進行實時有獎互動等。對此,風行網副總裁佘清舟認為,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網友對節目的需求,打通了電視觀眾與網際網路用戶的界限,將二者合二為一。衛視所呈現的節目將與用戶、觀眾的需求達到更高程度的契合,通過新鮮、新銳的風格,著力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特色欄目,努力構建具有差異化特性的品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