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鄉村“裏子”是如何做實的?

  • 發佈時間:2015-05-08 06:33: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鳳雲

  對於地處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的邯鄲縣來講,在享受著城市輻射帶動效應的同時,農村勞力也被不間斷地吸納著。這樣的縣該怎樣把握未來的走勢?又該如何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質?

  去年以來,這個位於市區東部的平原縣,按照規劃先行的思路,在尊重鄉村差異的基礎上,拉開了既要“面子”、更要“裏子”的美麗鄉村建設大幕,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動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村莊改造,最難的是那些看不見的下水管網

  北方的農村,春天來得晚一些。南呂固鄉四留固村房前屋後那些梧桐樹卻已搶先一步,巨大的樹冠上開滿了粉紅色的花,使得整個村子都洋溢著一股甜絲絲的味道。

  近日,記者走進這個離市區不到半小時車程的村莊,白墻紅瓦的農房被大片麥田包圍著,乾淨平整的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戶,哪怕是犄角旮旯也見不到一片垃圾的痕跡。

  “以前可沒這麼乾淨,塑膠袋塑膠瓶爛菜葉子都往溝裏倒。路也是坑坑洼洼的。這個地方原來就是個垃圾坑。”村支書杜壽金對記者説,“現在修成了個小廣場,放放老電影。晚上筷子碗一撂,搬個小板凳就能來看。你早晨過來,還能看見‘三馬車’在村子裏轉悠,吆喝一聲,各家各戶就拎著垃圾出來了。我們村子離市裏近,以前看城裏條件好,人都往外跑,現在村裏環境好了,出去的都想回來住。”

  老杜説的這些,不過是邯鄲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片段而已。一年多來,該縣通過在農村增加現代設施、綠化村落庭院、發掘田園風光、硬化村街道路,一個個美麗的村莊次第綻放。

  邯鄲縣委書記何志剛介紹説:“作為河北省13個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整縣推進的試點縣之一,去年以來,我們按照‘整體規劃、重點突出、全面推進’的思路,分步打造,整縣推進,結合各村實際,統籌規劃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産業發展,重點打造‘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升級版新農村,讓農民們著實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

  “我們不搞大拆大建,農民原來的老房子不動,把道路修好,垃圾污水處理好,路燈安好,廣場建起來,房前屋後種上樹。”縣長潘利軍告訴記者,去年縣裏整合涉農資金6377萬元,實行財政獎補。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而美麗鄉村建設,正如城市建設一樣,最難的不是那些地面上的建築和廣場,而是地下那些看不見的排水管網。在村莊改造中,邯鄲縣極其重視這一關係民生和環境的關鍵問題,將其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這就是我們村裏的‘下水道’。”西召裏村的一位村民掀開天井裏的一個小井蓋,拎了一個鐵桶出來,“這樣的小滲井500塊錢就能建一個,都是村裏出錢。好處可大咧!我在家洗碗洗菜洗衣服,洗潔精、洗衣粉用得多,直接倒到地裏,莊稼都不長。現在願咋洗就咋洗。”

  “裏面就是小石子、沙子、活性炭、石英石,學名叫高效多介質過濾技術,水通過這個管子流到桶裏面,層層滲透,就過濾了,就達到了排污的標準。”縣委副書記馮曉梅介紹説。

  目前,邯鄲縣家家戶戶都建起了這樣的生活污水小滲井,保證了地下水不被污染。除此之外,該縣還在村莊街巷硬化時留出了10多釐米寬的小溝,堆設石子便於雨水下滲,涵養了地下水,解決了農村污水橫流的問題。

  握老镢把的手,更能體會鄉村的味道

  前些日子,一場春雨綿綿地下了起來,看著雨沒有停的意思,河沙鎮南街村的冀學武便召集幾個老哥們來到了村裏的書畫社。這些平日裏握老镢把的手,擲筆挽袖,揮毫潑墨起來了。

  “平時就是種地,也有出去打工的,都不是閒人。他就是瓦工,抹墻的。”冀學武指著一位身穿粗藍布褂子的老人説,“愛好,寫寫字,做做詩,也是一種休息。”

  河沙鎮,從明代嘉靖年間就是邯鄲三大集市之一,集貿市場的所在地就在南街。一直以來,經濟的發展並沒有沖淡文化的繁榮,這裡不僅有方圓知名的農民書畫社,而且成立了“野草”詩社、“俏大嫂”舞蹈隊、模特隊、太極拳隊、戲曲隊等30多個群眾文化組織,每年還舉辦農民書畫展、桃花筆會、農民賽詩會、慶元宵農民文化藝術節、寫贈春聯等活動,並且已有10多名農民成為省市級書畫協會會員了。

  “村裏有什麼紅白喜事,我們都要送對聯。農村蓋房子都要蓋個影壁墻,以前都是買瓷磚往上貼,現在都請我們去給畫。比買的那個強。遷新居、娶媳婦,都請我們去。”冀學武説。

  文化和藝術,大都來源於鄉土,散落在民間。這一點對邯鄲縣來説也不例外。

  邯鄲縣懂得來自土地的藝術家們的價值,並給予了他們充分的尊重。從太行山裏走出來的平調落子劇團就是這樣根植進了鄉村的泥土中,並且在西召裏村農民的手裏紅紅火火地傳承了下來。

  “‘不澆園,不掘地,不能不看落子戲。’西召里落子劇團成立於1944年,代表作《呂蒙正趕齋》、《借髢髢》曾唱紅冀南大地。現在劇團裏的人有空了就在村裏的小廣場上唱上一段,不光老人孩子,年輕人也來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建英感慨地對記者説,“關鍵還在於這些民間組織,有了他們,這些鄉土文化才能真正有活力。”

  為了支援鄉村文化活動,邯鄲縣按照面積不低於800平方米的標準,在全縣158個村建設了農民文化活動廣場,配備了必要的文體活動器材。全縣半數以上的村建起了村民活動中心、文化大院。在全力抓好現有農村秧歌隊、舞蹈隊、太極拳、農民模特隊等文藝表演隊伍的基礎上,還精心培育了一批農村文化帶頭人,通過他們組織各項文化活動,帶動群眾共用文化成果。

  “美麗鄉村絕不是刷刷墻,搭個屋頂這麼簡單”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隨著寒潮天氣的結束,邯鄲縣的廣大農村到處都能看到農民耕種的身影了。這個位於太行山東麓的全國産糧大縣,相當一部分農民的收入還來自土地。然而村民們也告訴記者,單靠這點糧食的收入,要想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顯然是不夠的。而美麗鄉村,如果沒有産業的支撐,顯然也只能是個漂亮的空殼。

  “美麗鄉村絕不是刷刷墻,搭個屋頂這麼簡單。”潘利軍説,“最核心的還是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我們將改造提升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依託毗鄰主城區的優勢,發展旅遊、採摘、農家樂,因村制宜發展鄉村經濟,為美麗鄉村注入持久活力。”

  “從邯鄲市到我們村開車不用半小時。週末了,帶著孩子來種種菜、摘摘果子,吃上一碗紅米飯南瓜湯,晚上再看上一場黑白膠片的露天電影,挺好。你像這一家他兩層樓,就三口人,住不完的房間就可以拿出來做旅遊。”杜壽金指著村裏一戶人家的小樓對記者説,“還得有活幹,沒活幹也不行。”

  “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邯鄲縣充分尊重各村莊的差異,結合各村自然條件、村莊文化,民俗風情、建築風格,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推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

  西召裏村發展了300畝核桃園,建起了花卉大棚,發展油牡丹林下經濟。通過土地流轉,成立了集觀光、採摘于一體的梓苑花木種植公司;裴堡東村建起了苗圃基地、蔬菜種植採摘園;西裏堡村建起了葡萄採摘園,發展鄉村遊……

  “滷水點豆腐,一斤黃豆就出兩斤四兩豆腐。不像石膏點的,能出5斤。就放點油,放點蔥花一燉,你能吃到豆腐味兒。大家都説是小時候的味道,真是這樣。”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李之傑説,像這樣地道的農副産品,邯鄲的鄉村還有很多。

  在流通環節,該縣借助供銷社改革,建立了雨垌農副産品智慧配送中心,設置“智慧邯鄲”便民服務終端,終端機上開設“供銷商城”購物模組,上連6家農業合作社、8000余畝種植基地,下接全縣各鄉鎮綜合服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社和60余個居民社區,年可配送小雜糧、蔬菜、瓜果等農副産品2萬餘噸。

  除此之外,集農資超市、日用品超市、社區飯店、就業培訓學校、手機繳費點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已遍佈全縣各鄉鎮,成為周邊村鎮的新的商品和資訊集散地……

  如今走進邯鄲,你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在北方農民那平淡而真實的生活背後,那些星星點點的村莊,一如地裏的莊稼一樣,伴著雨露在成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