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凱特王妃不坐月子引熱議 外國人其實也坐過月子

  • 發佈時間:2015-05-07 13:2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外國人其實也坐過月子

  上星期,康橋公爵夫人畫著淡粧、穿著連衣裙、帶著新生的小公主在醫院門前瀟灑一站,國內八卦界炸了鍋,千男萬女順著産婦需不需要坐月子的話題扯了十萬八千里。

  可是,愣沒人記得,就在不久前,明明歐洲的産婦也得在家嚴嚴實實捂上一個月。

  當然,他們不管這個叫“月子”。確切地説,從前西歐的風俗是,當産婦恢復到足以出門時,她便應當去教堂接受神職人員的祝福。這習俗被稱為“安産感謝禮”。

  這一神聖的日期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後40天。也就是説,在古代,歐洲女人也得在家待一個月。

  所以説,“坐月子”這樣的風俗,並沒那麼中國特色。

  到19世紀末期,從生孩子到安産感謝禮之間的這段時間,已經發展成了歐洲産婦的“臥床期”與“靜養期”。

  我沒能找到資料説明當時歐洲婦女是不是講究“安産感謝禮前不洗澡”——不過,自從黑死病席捲歐洲,當地人有好幾百年都沒咋洗澡。

  17世紀的時候,他們相信,洗澡傷身體。古羅馬人之所以老是要洗澡,那是因為他們的布不夠做衣裳換著穿。18世紀的時候,更是發展到接連數年穿同一件內衣從不脫下,為啥呢?嘿,怕著涼!

  沒錯,不管産不産婦,他們是全民怕著涼、一生怕洗澡。

  所以,真正的問題也許是,為什麼歐洲人最後放棄了月子?這可不僅僅是因為宗教的號召力減弱了。

  曾經,生育有點像女性一生不得不跨過的“鬼門關”。在18至19世紀的歐洲,除了肺結核以外,適齡女性遭遇的最大殺手就是名為“産褥熱”的産後發熱疾病。這一如今在歐美幾乎絕跡的疾病,在那年頭,難住了歐洲最好的醫生,死亡率近乎一半。

  現代醫學會説:大家平時有個頭疼腦熱都不當回事,為啥産後發熱就那麼可怕?因為生産後的發燒很可能意味著感染……

  問題是,19世紀的人類,還壓根沒有“感染”這個概念。

  可以想像,為什麼那時不論歐洲還是中國,婦女都要在生産後躲家裏了,天知道她們出門或者見生人會遭遇些什麼。

  古人的智慧大抵就在於,他們未必懂多靠譜的醫學,也未必有多尖端的理論,可他們能憑經驗判斷出一些因果。一個例子是在19世紀的奧地利維也納總醫院第一婦産科,那裏的情況儼然像是遭受了女巫的詛咒——醫院裏産婦死亡率高達18%,而那些在家生孩子的女人則很少會遭遇産褥熱。以至於有臨盤的産婦跪著求人別送她們去第一婦産科,寧可在路邊生完了拉倒。

  醫院第一婦産科的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對這種情況感到難以理解。事實上,醫院有兩個條件完全一樣的婦産科,但第二婦産科的孕婦死亡率才2%,而這兩個科室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前者由醫生負責,後者則由産婆來接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看過了無數的死亡與迷信之後,塞麥爾維斯意識到導致産婦死亡的“死屍粒子”似乎是由醫生帶過去的。

  要知道,那年頭醫生可不穿白大褂,他們的制服上滿滿都是以往病人留下的血漬和污跡,這些昭示他們經驗的豐富與工作之繁忙。他們上午解剖屍體,下午幫産婦手術,手術中用的抹布還是重復使用的海綿。

  塞麥爾維斯嘗試著讓醫生在手術之前用漂白水洗手,産婦的死亡率果然大幅下降。

  你也許以為這一偉大的發現能讓塞麥爾維斯名利雙收,事實上,他遭到了全面抵制,最後被抓進精神病院,支援他理論的醫生也被罵了個狗血淋頭。然而無論如何,到那一步,細菌即將被人類發現了。

  終究,在無數的醫學研究與進步之後,人類變得強大。普通人可以輕易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與微量元素,不再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也不必擔心洗澡會召來什麼噩運。

  而歐美的産婦最終決定在生産後適量運動,沒事兒小走兩步,已經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了。那時候,西方的醫生發現人整天不動,會有得血栓的危險。

  時間埋沒了記憶,凱特王妃攜著威廉王子、抱著小公主從醫院中健步走出,人們習以為常,大聲歡呼,沒有多少人會意識到,每一步背後都有一段也許長達數百年的人類探索。

  最後還要插一句,歐美人現在這種一天洗兩次澡的德性是怎麼練出來的?謝謝美利堅吧,他們創造出了我們如今熟悉的馬桶、浴室、洗手盆三合一的衛生間,那已經是在19世紀末了。就算在20世紀上半葉,歐洲國家也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擁有私人浴室。

  很多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其實歷史都還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