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陳少峰:文化産業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工具”

  • 發佈時間:2015-05-07 08: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7日訊(記者 張晶雪)自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並明確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的文化發展戰略之後,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文化軟實力的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5月6日,在第七屆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高層論壇上,來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就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其中,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重點闡釋了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産業間的關係。

  

  第七屆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高層論壇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張晶雪/攝

  文化産業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工具

  陳少峰表示,一個閉環系統包括理念、制度、方法和工具。那麼,文化軟實力更多涉及的是理念和制度層面,而文化産業則是方法和工具。理念如果不和工具相結合就會變成口號,而工具沒有理念做指導就會走偏。陳少峰強調,一定要重視工具的作用,首先,很多工具已經漸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不能被忽視,如移動互聯網;其次,理念必須要通過工具才可以傳播,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能只靠研究,而是應該落實到具體的文化産品當中。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了解,文化軟實力的研究可以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角度。陳少峰認為,這兩種角度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文化作為一種價值目標,對內可以驅動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提升産業價值。因此,提升文化軟實力不僅僅是一種觀念,也是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從對外關係的角度來講,陳少峰認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文化産業的全球市場是對應的。在文化産業的全球背景下,中外更需要互惠和共用,因此,應該秉承著同步發展的新理念,從競爭關係逐步轉向合作關係。

  提升文化軟實力需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産品

  目前,我國文化軟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較弱,主要體現在文化競爭力不強,文化貿易仍存在比較大的逆差,特別是在文化影響力較大的品牌內容産品方面的逆差更加突出,如電影等。因此,陳少峰強調,必須要進行反向思考,不能把免費的文化交流當作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主要途徑,而是要努力發展文化産業。同時,必須要打造有大眾影響力、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掌握市場的話語權。

  那麼,什麼樣的文化産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呢?陳少峰提出,如果從全球視角來看文化産業市場的話,我們打造的文化産品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又不能過於突出自己的特色。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不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是“超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以美國電影為例,陳少峰指出,美國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所佔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其在本土市場所佔的比重,這正是因為美國電影在其20世紀80年代左右開啟的國際化進程中,適應了全球觀眾的口味,打造了一種大眾化的通俗文化。因此,生産文化産品時一定要把突出自身特色和適應全球化推廣結合起來。

  此外,陳少峰還強調説,由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未來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一定會搬到網際網路的平臺上。因此,在國際化的視角下,文化産業的發展一定要重視網際網路平臺的作用。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策略要通過文化企業落實

  為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國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規劃。這些計劃、規劃如何實現?陳少峰表示,這需要文化企業來發揮主要作用。陳少峰説,企業不僅僅在提升“硬實力”的過程中需要發揮主體作用,在提升“軟實力”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主體作用。過去,文化軟實力建設主要依靠政府部門、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等,這種狀況需要改變。但是,功能性的文化事業單位也不能忽視,文化企業和文化事業單位二者要共同行動。

  當然,並不是所有文化企業生産出的文化産品都能對提升文化軟實力産生積極作用,因此,陳少峰表示,要研究什麼樣的文化産品才能夠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開發符合當代市場需求的文化娛樂精品。此外,文化主體單位,尤其是文化企業要承擔雙重社會責任,除了要承擔一般的企業社會責任,還要承擔企業的“文化社會責任”,不同類型的文化企業履行其文化社會責任的方式不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