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的“貪吃蛇”怎樣地下找油
- 發佈時間:2015-05-06 12:29:2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3日清晨5時,中國海油渤海九號鑽井平臺。經過63小時的連續作業,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服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系統Welleader、隨鑽測井系統Drilog聯袂初演,在成功命中位於地下一兩千米的三處油藏靶點後,順利返回海面。我國就此打破跨國公司在這一當今世界鑽井、測井頂尖技術上的壟斷,繼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同時擁有這兩項技術的國家。
用最短時間,儘量少鑽井多打油,對海洋石油意味著什麼?
被譽為“可以引導鑽頭像‘3D版貪吃蛇’一樣在地下幾千米的堅硬岩石裏自由穿行並準確命中油氣藏目標”的這兩項技術,由中海油服油田技術事業部主導研發。該部總工程師郭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一直以來,油氣田開發都像是在做一道時效與成本的“計算題”,即如何在已知地下油氣儲層位置的情況下,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鑽井服務?換言之,若想開採“物美價廉”的油氣資源,就必須用最少的井位完成最大範圍的儲量開採,並以最少的起鑽次數實現最短鑽井週期。
用最短時間,儘量少鑽井,打出儘量多的油,對海洋石油意味著什麼?郭雲披露的這樣一組數據道出原委——目前的鑽井設備日租金,陸上在人民幣20萬元以內;海上則通常不低於50萬美元,而像“海洋石油981”這樣的頂級設備,日費更高達百萬美元。海上鑽井成本普遍高出陸上十幾倍,倒逼出海上鑽井設備的高可靠性和高效率。
定向鑽在地層中任意方向鑽進,目標瞄準難動用儲層
面對時效與成本的難題,全球範圍內的油氣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定向鑽井技術。
郭雲介紹,與傳統的直井不同,定向鑽是能夠在地層中三維任意方向行進的鑽井技術。它並非讓鑽頭“直”達目的層,而是要求鑽頭能夠在地層深處按照設計好的斜度鑽進,直至命中深達幾千米的地下油氣藏“靶心”;主要適用於常規油氣藏開發殆盡之後,原本難以動用的薄、差儲層。
他解釋説,普通的定向鑽,是傳統鑽具加上一套“螺桿馬達”,即在靠近鑽頭位置有一彎角,可以根據井眼軌跡調整鑽進方向。成本低是這種螺桿鑽具的最大優點,因此而在當今的定向鑽作業中佔近60%。其缺點是鑽進斜度大了,工作效率低;而且井眼不夠規矩,造成後期完井困難。
高難度定向井作業的“撒手锏”
“海上大斜度、水準井居多,旋轉導向系統就派上了用場。”郭雲表示,旋轉導向系統的優勢在於,能夠實時控制井下鑽進方向,實現類似于“3D版貪吃蛇”的鑽具運作軌跡調整,從而一趟鑽貫穿目標儲層——甚至可以讓直徑0.2米的鑽頭在0.7米的薄油層中橫向或斜向穩定穿行,實現一趟鑽“橫向”移動1000米的長距離作業。這種精準制導本身成本高於螺桿鑽具,但能降低綜合開發成本,最終實現油氣田資源開發價值最大化。目前,全球超過40%的定向井採用該系統鑽成。
旋轉導向系統能夠在地下幾千米完成作業,離不開隨鑽測井系統的“導航指路”。郭雲形容,隨鑽測井系統等於為井下設備加裝了“千里眼”,能夠隨時將鑽進“沿途”的地質數據反饋至地面,由測井工程師完成即時的資訊處理和指令傳達。兩套系統並肩作戰,能夠實現全井段定向旋轉鑽進,實時調整井眼軌跡,並測量井下環境參數;可極大提升作業效率,降低工程風險。是進行超深水、水準井、大位移井等高難度定向井作業的“撒手锏”。
事實上,它也是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的“撒手锏”:由於研發難度大,多年來這兩項技術一直被美國三大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視為競爭核心,高度壟斷。根據全球範圍作業量統計,2014年這兩項技術至少為相關公司帶來約200億美元收入。
旋轉導向系統、隨鑽測井系統究竟難在哪?
“旋轉導向系統、隨鑽測井系統究竟難在哪,以至跨國公司擁其自重?”
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郭雲表示,所有鑽井儀器設備因其工作環境極度惡劣(高溫、高壓、大振動等),總體上都比普通設備要求高得多的可靠性。
具體到技術層面,他解釋,旋轉導向系統的難點在於,需根據地下情況隨時實現地面控制,涉及大振動狀態下的姿態測量(調整下一步動作的前提)、執行機構的控制精度(靠三套獨立液壓系統完成)、井下電源提供(泵送鑽井泥漿同時推動發電機發電)、地面與井下數據實時傳輸(沒有電纜,靠鑽井泥漿迴圈壓力變化獲取)等,均屬國內空白。隨鑽測井系統難點在於,“幾乎用到所有已知的探測法,並需系統整合”,包括電磁波、聲波、核磁共振及通用傳感等,以及相關的數據處理。
為此,中海油服在國家863計劃支援下,2008年以來,歷經艱辛攻關,僅基礎檢驗設施就投資2億多元,終於突破技術瓶頸,形成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商標、系統技術和裝備體系。
此次渤海作業中,兩套系統一趟鑽完成813米定向井段作業,成功命中1613.8米、2023.28米和2179.33米三處靶點,最大井斜49.8°,最小靶心距2.1米,充分證明兩套系統具備了海上作業能力。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