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整合全球最先進鑽井平臺生産商

  • 發佈時間:2014-12-01 00:32: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集來福士正在建造3座GM4D和2座D90半潛式鑽井平臺。前者可滿足北極圈海域作業;後者則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可達15250米。”中集集團副總裁兼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裁于亞稱,“中集已成為全球最先進的海上鑽井平臺製造基地。”

  于亞是在11月19日于山東煙臺舉行的中集來福士為中海油服建造的COSL系列“興旺號”深水半潛鑽井平臺交付儀式上做上述表示的。他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隨著中國將目光投身海洋,全球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中心正經歷著向中國轉移的關鍵時期,中集來福士抓住了機遇,自2010年以來已成功交付9座深水半潛平臺,成為國內唯一具備批量設計和建造深水半潛鑽井平臺的企業。

  深海重器:

  打造最先進鑽井平臺基地

  11月19日,中集來福士為中海油服建造的COSL系列“興旺號”深水半潛鑽井平臺在山東煙臺交付。據介紹,這是當前國內技術最先進、標準最高的鑽井平臺之一。該平臺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鑽井系統和DP3動力定位系統,設計標準可滿足全球最惡劣海況——挪威北海的作業需求。

  中海油服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勇表示:“‘興旺號’的成功交付,進一步提升了中海油服深水作業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中海油服的深水鑽井裝備梯隊建設更加完善,公司對管理和運營好平臺充滿信心。”

  “‘興旺號’是中集來福士生産的第4座COSL系列鑽井平臺,也是企業自2010年以來成功交付的第9座深水半潛式平臺。這意味著中集來福士在國內率先形成深水半潛平臺批量化設計、建造能力。”于亞介紹説,目前中集的産品覆蓋北海、巴西、西非等全球主流油氣産區,其中在挪威北海作業的COSL系列平臺6次獲得綜合性能評比月度第一,贏得國際主流客戶認可。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此間交付的最大作業水深1500米、最大鑽井深度7600米的COSL系列平臺並不是讓中集人最為自豪的産品。據于亞透露,眼下正在中集來福士建造的3座GM4D鑽井平臺、特別是在建的2座D90鑽井平臺,才是讓中集人最為自豪的海工“重器”。

  據中集來福士市場部經理潘細錄介紹,GM4D是中集來福士在設計建造4座GM系列半潛鑽井平臺的基礎上,與挪威GM公司聯合優化升級的新一代嚴酷環境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最大作業水深1500米,最大鑽井深度8000米,服務溫度可達零下25度,是中國唯一、全球少數可以在北極圈內作業的半潛式鑽井平臺。中集來福士擁有GM4D設計80%的智慧財産權。首座GM4D平臺預計2016年第一季度交付。

  “D90則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第七代半潛式鑽井平臺,也是全球作業水深和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臺。”潘細錄説,該平臺由挪威設計公司Frigstad提供基礎設計,中集來福士完成詳細生産設計和總裝建造。該平臺最大排水量達7萬噸,最大工作水深為3658米,鑽井深度達15250米,具備在包括中國南海以及墨西哥灣、澳大利亞和巴西海域、南大西洋等深水海域作業能力。首座D90平臺預計2016年第三季度交付。

  業內人士認為,中集宣佈在建3座GM4D和2座D90鑽井平臺的消息意義重大。其不僅表明中國企業已具備高端海工産品批量設計和建造能力,同時也向世界表明,中國海工裝備上擁有挺進深海以及北極海域從事油氣資源勘探的資本。

  矚目高端:

  迎接海工市場産業轉移

  “從全球角度來看,隨著中國海工裝備製造業的快速崛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正在迎來第三次産業轉移。”于亞説,第一次是北歐挪威轉向美國,第二次是從美國轉向亞洲的南韓、新加坡,第三次則是從南韓、新加坡轉向中國。

  于亞認為,中國海工裝備製造業快速崛起的原因主要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源自市場層面的動力。近年來造船市場持續低迷,中國多家造船企業開始向海工市場轉型。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受中國船企從産能過剩的造船業重新調配資源的提振”,2013年頭七個月,中國企業在鑽井平臺建設領域以23張訂單領先於新加坡的17張訂單。中國船廠2013年獲得的鑽井平臺訂單數量有望創下歷年之最。進入2014年,中國海工産品接單量進一步增長。來自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承接的各類海洋工程裝備訂單81艘(座),合同金額達到79億元,在世界市場份額中佔比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

  二是來自政策層面,即國家對作為戰略新興産業的海工製造業的強力支援。2012年2月,由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國資委和國家海洋局推出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面對海洋資源開發這一不斷成長的新興市場,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相關裝備,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取向。未來五到十年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力爭通過十年的發展,使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和水準邁上新臺階。”

  雖然從市場份額看,全球海工裝備製造業正在由新加坡、南韓等地向中國轉移。但從利潤水準看,這次轉移更多地集中在總裝環節,海工行業最具價值的基礎設計能力和核心設備製造技術仍控制在美國、北歐等機構手中;同時轉向中國的多屬中低端市場産品,來自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報告顯示,我國海工裝備産業多以承建自升式鑽井平臺為主。

  “與國內一些造船企業不同,中集從進入海工市場之始便將目光聚集在産業高端。”于亞告訴記者,2008年,中集集團收購來福士之後,在做好自升式鑽井平臺建造的同時,把産品定位於以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為主的高端海工市場,同時致力於基礎設計能力和核心製造技術的提升。2013年中集集團全資收購了北歐知名海工設計企業BT公司(Bassoe Technology AB),同時擁有了國家能源局授牌的“國家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研發中心”,還成立了煙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上海船舶海工設計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這使得中集在迎接全球海工産業的新一輪轉移中佔據了主動。”

  市場洗牌:

  中集贏在機制勝在高端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對全球海工市場帶來較大影響。特別是對於相對低端的中國海工産業影響巨大。中集來福士市場部經理潘細錄認為,這將推動中國海工裝備企業重新洗牌。

  潘細錄分析説,一方面,油價的持續下跌,使得上游油氣勘探企業開發海洋市場的積極性受挫,海工産品訂單減少,海工市場進入回調期;另一方面,目前的海工市場採用的是大筆尾付款模式,上游客戶為轉移融資壓力,對國內部分製造企業訂單首付甚至低於2%。由此造成海工製造業的大面積虧損。

  “但中集來福士卻沒有受到影響,訂單不降反升。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集來福士半潛鑽井平臺手持訂單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于亞説,中集集團的海工板塊今年上半年開始扭虧為盈,進入良性發展時期。

  分析其因,于亞説,這首先應當歸因于中集的機制。

  據介紹,中集集團是改革開放之初招商局集團引進外資的産物。1980年由招商局和丹麥寶隆洋行共同出資300萬美元,各佔50%成立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是時任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丹麥人莫斯卡任總經理。股東的外資背景以及初期的外方負責經營管理,為中集的誕生注入了國際化和市場化的基因。特別是在後來歷經多次的股權變動中,形成了由國資、民資和社會公眾投資多元資本組成的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其次,中集來福士的逆勢盈利還應歸因于中集集團決策者立足高端的産品定位。

  據了解,6年前中集在進入高端海工市場時,曾付出巨大的戰略投資成本。據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透露,幾年間中集在海工業務發展中累積虧損額超過30億元,並曾由此引發業界對中集的質疑,一度出現中集將退出海工業務的傳言。

  “但麥伯良從未因此動搖發展高端海工業務的決心。在中集來福士連續虧損的艱難日子裏,他以‘高端深海鑽井平臺的複雜程度和技術含量與大飛機相比也毫不遜色’來鼓勵員工。”于亞介紹説,麥伯良指出,中集選擇是否進入一個産業,主要基於三個判斷:一要看符不符合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二要看能不能發揮中集的優勢,三要看符不符合國家戰略。中集海工特別是高端海工符合這三個判斷,就要堅定不移,全力推進。

  此外,中集海工業務快速穩健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中集集團的強大融資能力。潘細錄説,海工産品建造週期長、投資大,在當前行業步入回調期之際,製造企業因訂單首付比例過低往往承擔鉅額融資成本和較大市場風險。中集集團發揮産融一體化競爭優勢,為中集來福士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資金平臺。

  分析機構認為,當前,海工業務是中集集裝箱、車輛、能源化工和高端海工四大業務中最新的板塊,未來則可能成為中集規模最大、最有競爭力的板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