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一書記”要擔當好三個角色

  • 發佈時間:2015-05-06 05:18:1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施維

  近日,中組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要求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一個響亮的稱呼,昔日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安徽等地已經率先採取從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中分批選派年輕黨員幹部到貧困村和後進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或書記的做法。以安徽省為例,自2001年起至今已連續分六批共選派了1.8萬名年輕黨員幹部到村任職。不僅推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也很好地鍛鍊了幹部隊伍,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此次向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和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是中央總結基層長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決定,對於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軟弱渙散村、革命老區、災後重建區是此次“第一書記”選派的重點區域。中央有期待,基層有期盼,任務更加艱巨,使命更加重大。作為組織上派來的“第一書記”,如何才能儘快融入基層,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怎樣才能接地氣、踏實幹,當好“一把手”?怎樣能夠在任期內帶領困難地區群眾實現較快的發展?筆者認為,關鍵要適應好三個角色。

  要成為農民群眾的“自家人”。外來的幹部要有所作為,融入農村是第一步。“第一書記”不同於以往的下派幹部挂職鍛鍊和“包村聯戶”,要想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止要撲下身子,深入群眾之中,更要把自己徹頭徹尾“變”成“咱村裏的人”。這意味著,第一書記們不只要改變自己的傳統工作方法,就連生活習慣也要“移風易俗”。跟老百姓面對面,更要肩並肩,手握手,還要心貼心。只有這樣,村民才能真正接受你、認可你、信任你,接下來開展工作就有了基礎。

  要當好村級組織的“帶頭人”。“第一書記”辦“大事”,就要建強班子、培強隊伍。“第一書記”要將鞏固基層戰鬥堡壘,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對待。應從建全各項制度著手,落實村務公開、民主決策;要與村支書、村主任處理好關係,搞好團結,自覺做到指導不指責、到位不越位、幫帶不包辦、幫忙不添亂;既要注重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幹部德高望重、群眾信賴、熟知情況的優勢,同時也要培養一批新興農民、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一批後備幹部。要把握好工作的“度”,尤其是在軟弱渙散村,既要破也要立,不當老好人,不做太平官。既要有工作魄力,也要突出個人魅力,要敢幹、能幹,也要會幹、巧幹。

  要當好經濟發展的“領路人”。發展是硬道理,無論是軟弱渙散村,還是革命老區、災後重建區,經濟落後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第一書記”,任期只有1~3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發展規劃和思路。既要著眼當前,從老百姓當下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迅速凝聚民心,也要找到一條因村制宜的長期脫貧致富的路子;既要抓好大項目,最好能為任職村引進1~2個重點發展項目,也要立足小切口,始終不忽視家庭經濟的基礎地位和重要性;既要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利民政策用活、用好,也要能尊重老百姓的意願和智慧,一切以群眾同意、滿意為本。不搞花架子、不搞“盆景”,把事情真正做到實處。既要看我任期內做了什麼,更要看我走後為老百姓留下什麼。

  “第一書記”,所謂“第一”,就是要想在前列、幹在前列、拼在前列;所謂“書記”,不是“烏紗帽”,而是“責任狀”。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沈浩式的幹部從其中走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