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建設國內最大生活垃圾填埋氣制取天然氣項目

  • 發佈時間:2015-05-05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陽騰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羅湖區清水河下坪垃圾填埋場近年來頻繁被附近居民投訴,原因只有一個:臭氣熏天,蒼蠅鋪天滿地,居民不堪其擾。面對環保壓力,如何有效地對垃圾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成了當地政府熱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深圳每天産生的垃圾有2萬噸,相當於一天一座垃圾山,‘垃圾圍城’成為城市發展困局。但若將這些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則又將是一座座無窮盡的‘資源山’。垃圾實際上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中國水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德銀如是説。

  據了解,1997年投入使用的下坪填埋場總佔地面積為149公頃,總填埋庫容4693萬立方米,主要處理福田、羅湖兩區的生活垃圾。目前每天填埋垃圾4000噸,截至2014年12月已累計填埋垃圾1900萬噸。

  據中國水業集團旗下企業——深圳市利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鳳凱介紹,生活垃圾在填埋場處置會産生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二氧化碳、氮氣、氧氣、硫化氫和其他微量氣體組成,其中甲烷佔大部分,其次是二氧化碳,其他氣體佔比例小,其中,因含有硫化氫,所以附近居民經常會聞到臭味。

  事實上,下坪填埋場産生的臭氣雖然讓人厭惡,但它們卻是“寶”。深圳早年也實施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氣體提純及汽車用燃料項目”,但原有利用設施規模已不能滿足發展需要。陳鳳凱指出,要進一步減少臭氣污染、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只有對現有填埋氣提純項目進行改擴建。

  “垃圾填埋制氣項目難點在於抽氣和制氣。”陳鳳凱表示,過去採用豎井和水準井收集氣體,抽氣率只有40%至50%。且填埋場整體密閉不嚴,是造成臭氣熏天的主要原因。下坪場填埋氣體制取民用天然氣改擴建項目,“實施後,採用全薄膜密封覆蓋法,將每塊薄膜間焊接密封,邊緣埋入土中並用水泥澆築密封,使得填埋氣抽取率達到了90%以上。不僅如此,該做法還能提高垃圾分解速度、減少臭氣逸散、有效進行雨污分離、減少滲濾液産生。

  在制氣方面,該項目將垃圾填埋氣通過離心風機抽採,經過加壓、脫硫系統、過濾裝置、熱量回收系統、催化脫氧系統、脫碳裝置等一系列技術工藝,將填埋氣進行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制取産品氣甲烷含量可達95%以上,高出相關標準6個百分點。據悉,該系列工藝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相關專利。

  “填埋氣體制取民用天然氣較填埋氣體發電,能源轉換和利用效率更高,能達到80%以上。”陳鳳凱表示,公司將利用其核心技術將沼氣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分離出來,制取符合國家要求的工業或民用天然氣。天然氣制取後,通過壓縮後天然氣槽車運輸,目前供給企業使用。未來管網建設完成後,部分氣體還可直接與城市燃氣管網對接。

  據陳鳳凱介紹,由利賽公司承建並實施的下坪場填埋氣制取天然氣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今年3月已成功投産,預計5月步入正式運營階段,一、二期每小時可各處理填埋氣5000立方米,總規模可達到10000立方米。項目建成後每年將消減臭氣9500萬立方米、生産天然氣4500萬立方米,可供15萬居民使用,其年産值可達1.2億元;每年碳減排量將達72萬噸,相當於種植2400公頃森林。陳鳳凱表示,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填埋氣制取天然氣項目。

  “下一步,我們還將著手展開垃圾分類、礦化垃圾處理等項目。”王德銀告訴記者,現在每當一座垃圾場填滿後就要重新建一座。垃圾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因此,未來我們將對已分解完剩下的礦化垃圾挖出進行二次資源化處理,挖出來的空間又可以重新進行垃圾填埋,如此就不用再建新的垃圾場了。此外,我們還將研發垃圾移動終端,即在垃圾收運過程中直接將垃圾進行資源化與無害化處理,以解決“垃圾圍城”現象。(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