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創業第一秒,就將眼光對準全球”

  • 發佈時間:2015-05-05 06:29:4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美企業創新中心(西部中心)掛牌儀式上,專家建議——

  □本報記者 張嵐

  中國西部創新“因子”最為活躍的區域,在來自全球創新“策源地”的人們眼中,是怎樣的?

  4月25日,“創業天府擁抱全球”國際創新創業對話會,在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舉行,探討創新創業時代西部創業者的機遇,以及如何準確快速地對接國際資源和資本。

  從全球用戶角度去思考

  “今天我們來到這裡,感覺跟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周邊,沒有什麼區別。”這是美中合作發展委員會執行主席李建生,登臺講的第一句話。

  的確,在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的蓉創茶館,台下坐滿來自各個領域的高科技創業者,熱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項目有沒有前景,什麼樣的項目比較容易受到資本的垂青……這樣的場景,與美國高校雲集、創新點子頻出的波士頓地區何其相似。

  但即使認為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基礎好、氛圍好,李建生仍然建議,西部的創業者,眼界一定要放得更寬,而且要從確定創業項目的第一秒鐘就開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創新創業也必然是全球化的。”在他看來,全球化就意味著,你在創業項目的選擇、技術路線的選擇上,都要在全球範圍內來進行比較和甄別,“千萬不要當你奮鬥了半天,才發現早就有人在做一模一樣的事情。”

  他建議,創業者在做每一個産品的時候,都要儘量從全球用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這個産品,美國人有沒有可能使用,歐洲人有沒有可能使用,如果海外有市場的話,在研發階段有哪些是還可以調整的……

  此外,“放眼全球”的內容,還包括融資——“為什麼不能找機會對接華爾街的投資者呢。”

  在他看來,每天全世界都有不計其數的資金涌向華爾街,華爾街的人也每天都在如饑似渴地尋找項目,“創業者千萬不要因為遠,就覺得必然難。”

  學會依靠專業機構

  在一個創新技術和想法誕生之後,接下來就是怎麼進入市場的問題,而這可能是剛開始創業的人們並不熟悉的領域。在當天的提問環節,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圍繞如何推介項目,如何尋找投資,甚至如何準確估值等。

  對此,上海楊浦創業中心主任謝吉華的建議非常明確:一定要依靠專家和專業機構,“只有加強與專業機構的對接,才能真正搞清楚市場的需求。”

  李建生的看法與此一致。他在發言時表示,創業的大忌,是創業者過分“沉浸”于自己的項目,沒有市場的思維。“就像每一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好一樣的,創業者也很難看到自己項目的問題。”而專業的諮詢機構或者平臺機構,則會幫助創業者厘清市場的大勢、投資者的心理,以提高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者創業的效率。

  目前,已有這樣的機構和平臺,可以幫助西部的創業者,對接全球資源。

  4月25日當天,就在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中美企業創新中心(西部中心)正式掛牌,將搭建中美技術、資本、市場互動的轉化平臺。在中美企業創新中心的“跨國鏈”之中,一個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全球項目庫”正在加速構建。

  依託北京瀚海、上海楊浦、成都新谷等國內三家孵化器及其資源,通過種子投資基金,國內資本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波士頓技術創新源頭,真正實現早期介入具有“顛覆性”創新的項目與團隊。

  而在這個跨境“項目庫”裏,首批轉化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對接階段。紐約城市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博士團隊的“圖像感測面板”、波士頓大學“雲端老人安養中心資訊管理系統”、布蘭迪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水産養殖水下機器人”等一批高校創業項目,都已進入“全球項目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