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

  • 發佈時間:2015-05-05 01:30: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錢學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歸納出若干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就從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講起,或許能為當今年輕人提供一點啟迪和參考。

  人們一般把錢學森留美及以後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留學美國階段,從1935年到1955年二十年。這個階段錢學森作為技術科學的先驅,在應用力學、噴氣推進及火箭與導彈研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第二個階段是奉獻航太階段,從1956年到1982年二十七年。錢學森作為中國航太事業奠基人,在開創中國航太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中國航太跨越式的發展,還提出了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遍科學意義的系統工程方法與技術;第三個階段是從1983年到2009年,也是二十七年,可以稱之為金色晚年階段。這個階段,他涉足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地理科學、軍事科學、行為科學、建築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諸多領域,開展了最具亮點的學術創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這三個階段凸現了錢學森科學歷程的三個創造高峰,堪稱他科學報國人生的華彩樂章。

  我們來梳理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展示他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

  報考大學時,錢學森父親叫他先聽聽大家的看法,再填報志願。他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應報數學系,將來當數學家;而國文老師認為錢的文章寫得好,要報中文系,將來當作家;而錢學森的母親希望子承父業,學教育;還有老師認為錢學森藝術上有天賦,建議學畫畫、學作曲,將來當畫家、作曲家。而這時的錢學森已有他自己的主意。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要學鐵道工程,給中國造鐵路。中學時,他經常聽老師講孫中山、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孫中山給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設想,讓衰敗的中國迅速復興,提出要發展交通、尤其要發展鐵路交通,讓鐵路像人體的血管一樣通向國家四面八方。錢學森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想到中國的鐵路多是外國人鋪設的,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所以報考了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的是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當時叫鐵道門。

  正當他憧憬著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師的時候,發生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上海駐軍突襲上海中國守軍,遭到我國19路軍的頑強抵抗。日本人為了消滅這支部隊,不惜動用空軍狂轟濫炸,中國軍隊沒有戰場制空權,所以造成巨大傷亡。在校園裏目睹著天空中的日本飛機,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要改學航空工程。他要學習能打下日本飛機的本事。為此他用業餘的時間把校區圖書館裏所有的航空方面的書都讀完了。錢學森從交通大學畢業後報考國家第二屆“庚款留學”公費生,專業是航空工程,當時叫航空門。他以當年航空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開始涉足航空工程。

  錢學森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讀研究生,一年後獲航空工程碩士文憑。在學習過程中,他感到當時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據,基本上是經驗,少有理論指導。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論,並以此來指導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意一定,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選擇: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轉為從事航空理論方面的研究。他向當時航空理論研究的最高學府加州理工學院提出申請,並且隻身一人來到學院敲開了後來他的導師馮·卡門教授辦公室的門。經過口試,馮·卡門教授非常滿意這個年輕人,錄取了他。

  錢學森父親得知兒子要改學航空理論堅決反對。他父親是上個世紀初的留日學生,回來以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他認為,要徹底改變讀書人只動嘴不動手的毛病,就是要讓兒子從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因此,他反對自己的兒子改學航空理論。錢學森面對這種情況,極為困惑。這時,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身邊,這就是後來他的岳父、我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先生。他受國民政府委派,在美國考察時來到了洛杉磯,看望老朋友的孩子。聽了錢學森的傾訴,蔣百里先生非常支援錢學森,説:“我們中國早晚要有自己航空方面的專家,你學航空理論我非常同意,至於你爸爸的想法你不用憂慮,我回去會做通他的工作的。”有了這麼一位長輩的支援,錢學森的第三次選擇成功實現了。後來,很快就成為航空理論方面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錢學森在他的導師指導下的一系列學術成果為美國、為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戰勝軸心國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上個世紀50年代,錢學森回國,國家做出了要研製中國自己的導彈、火箭的戰略決策,有關方面詢問錢學森,中國人自己搞導彈行不行?錢學森的答覆非常肯定。但並沒有料到國家會把研製導彈、火箭的任務交給他,並且讓他來負責、讓他來領軍、讓他來做技術方面的“頭”。國家的需要使得錢學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選擇: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錢學森晚年曾經跟他的秘書説:我實際上比較擅長做學術理論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國家叫我幹,我當時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沒有想那麼多就答應了。

  做起來以後才發現原來做這個事困難這麼多,需要付出那麼大的精力,而且受國力所限只給這麼一點錢,所以壓力非常大。但是錢學森既然以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選擇,就義無反顧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中國航太事業。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躋身世界航太大國之列,彈(導彈)、箭(火箭)、星(人造地球衛星)、船(飛船)、器(深空探測器)全面發展。錢學森出色完成國家賦予他的任務。

  在錢學森歸國50週年之際,聶榮臻元帥的秘書給他寫信:中國航太事業“是中國這十年最光彩的事業!”;中國航太事業“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在這五十年中最成功的事業!”;中國航太事業“是讓中國人最得意、拍胸脯、翹大指,就是沒有襪子穿,打著赤腳走五十年也願意的事業!”。一位科學家曾經這樣説過:如果沒有錢學森這個人,我們國家航太的起步要推遲十年。我國航太起步于1956年,如果推遲十年那就是1966年。這一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一鬧又是十年。這麼一算,我們國家航太的起步,就不止是推遲十年了。

  1982年,從行政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錢學森年已70多歲了,為國家做出了這麼大貢獻,他完全可以休息了,寫寫回憶錄、做做報告……但是錢學森又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選擇: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當中。此時全國上下都憋著一股勁,要把被文革耽誤的時間奪回來。錢學森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他以獨到的研究角度,從71歲到85歲,在諸多領域進行了不懈地探索,他提出的開放複雜巨系統概念,為系統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創建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整合方法”的理論及其實現形式,給出了人們認識和解決複雜巨系統問題所應遵循的方法論和有效途徑;他潛心研究系統工程理論,並把該理論從工程系統工程進一步發展成社會系統工程,使之成為社會各領域為取得長期和整體最佳效益而採用的科學方法。

  錢學森自己對他晚年工作怎麼看?錢學森曾經對他的堂妹,中國人民大學錢學敏教授講:“我這些年來和你們一起研究和探討的這些問題與設想,才是我回國以後開創性的、全新的觀點和理念。它的社會意義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可能要遠遠超過我對中國‘兩彈一星’的貢獻。”

  類似的話錢學森對他的孫子也説過。他認為,他晚年提出的這些新觀點、新思想和新理論説出了一些前人想説而沒有説出的話,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創新。而這些創新的成果一旦被我們國家廣大的科技人員和幹部理解和運用,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四化”建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個有大作為、成大器者,就是把握國家和社會的脈搏,進而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祖國的命運相結合。共和國的科學元勳們,做的都是民族需要的學問、社會需要的學問、國家需要的學問,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獲得民族、社會、國家的認可。(作者係錢學森之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