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有能平滑下行週期的強大潛力

  • 發佈時間:2015-05-04 08:01: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新常態離不開農業經濟的新常態,農業重要性回歸是題中應有之意。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隨著開啟“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格局,經濟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強,經濟活力的培育和可變因子增加。經濟不僅資源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增長,而且滲透在經濟驅動力中的數量和規模也在變化。因此,若能通過現代農業經濟建設促使中國經濟品質悄然提升,就能累積中國經濟抗禦風險的雄厚基礎。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的二十二次集體學習上,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製成了中心主題。在中國經濟加速轉型的這個關鍵時間節點,最高決策層強調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僅是落實十八大提出的國家發展戰略性任務,發揮農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更是通過激發農業經濟的活力和貢獻度,托底城市房地産經濟下滑,確保中國經濟在直面進出口低迷時,有平滑經濟下行週期性壓力的強大能力,在整體經濟轉型過程中創造相對穩定的農業經濟環境條件。

  從這個意義上來分析和判斷,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複雜環境下的一種戰術思想和戰略思維,既是當前穩增長的需要,也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農業經濟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主要可能會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為了在統籌城鄉關係上取得重大突破,農業經濟將獲得顯著的政策性投入和扶持。筆者估計最大著力點會發佈在連結性強的領域,主要是工業和農業兩大部類産品交換的領域,將優先得到政策性投資的大力支援。一方面,城市經濟中的工業類別高度依賴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以農業生産的原始産品或初級産品為原料,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城市工業進行深度加工。另一方面,農村廣闊的消費市場已培育成熟,對城市經濟中工業化消費産品需求旺盛,能消化城市容納不了的擠壓産品,也能建立企業過剩産能的消化渠道。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深入,就能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

  為破解城鄉二元分割的不合理結構,將通過建立統籌城鄉的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體系,賦予農民平等地參與改革與支配勞動成果的權利,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奠定最堅實地的基礎。經濟發展的螺旋式演進過程,塑造了中國經濟由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由工業經濟再到服務業經濟的完整過程,在筆者看來,這個大週期大體延續35年,將在更高水準上返回到農業重新開啟新週期。

  與三十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一樣,依據歷史週期律進化的原始邏輯,中國經濟在新高度上把發展落腳點放在農業上,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題地位和重要性將再次高漲。因勢利導促進這種歷史進程,建立因地制宜的體制和機制,通過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賦予了農民勞動價值的支配權利,由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激發農村巨大的社會生産力,調動了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有力確保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從而為企業改革和工業經濟發展準備了強大的基礎環境。

  毋庸置疑,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要有戶籍制度改革保障,為進城農民鋪就一條平等就業轉換身份的機會。經濟發展會促進社會制度的完善,反過來,制度的科學設計也會推動經濟發展。我國已走過了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去釋放和引導經濟發展活力的階段,現在理該進入通過創設制度紅利,去保證經濟增長必要的速度的階段,為穩定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提質增效,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結果,首先應該是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保證經濟活動中最活躍因素人的需求,既是城鄉一體化的制度權利,也是城鄉一體化的制度紅利。城鄉一體化的戶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必將通過保障數以百萬千萬計的普通勞動者的經濟權利,激發和激活他們巨大的經濟創造潛力,從經濟中最基礎的農業層面發揮穩定經濟的效力。

  中國經濟新常態離不開農業經濟的新常態,農業重要性回歸是題中應有之意。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隨著開啟“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格局,經濟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強,經濟活力的培育和可變因子增加。經濟不僅由資源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增長,而且滲透在經濟驅動力中的數量和規模也在變化,經濟結構和品質都在同步變化,而農業的重要性和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是基礎,是工業經濟和服務業經濟的基礎,因為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就業人口都在其中。

  甚至,經濟品質提高和經濟速度下降,這一升一降兩者之間相互交織。由於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導致增長率出現結構性下滑。因為追求經濟品質被放在了首位,加大了科技研發對經濟的貢獻度,反而經濟規模上增速下滑。這既表現為數量增長階段性停滯,也表現為經濟增長率短暫性下降,這些表面現象和變化的衝擊,更需要農業經濟成為中國經濟規避危機的緩衝的“海綿墊”。因此,若能通過現代農業經濟建設促使中國經濟品質悄然提升,就能累積中國經濟抗禦風險的雄厚基礎。

  就此而言,在當前的整體經濟轉型過程中激發起平滑經濟下行週期性壓力的強大能力,

  走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不僅體現在政策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也體現在經濟聚集的動能出現了重要變化上。

  在經濟聚集的國內動能上,現代農業拉高了社會平均勞動生産率,當把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時,經濟增長中的科技含量和智力因素顯著增強,創造發明和專利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這些變化都從本質上改變著經濟品質,引發經濟結構以科技元素為核心的全面重構,既誕生出了以高鐵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技術,也誕生出了更有經濟前景的新興産業集群,其中農業經濟的科技化應用,最終將極大地提升整體經濟的科技品質。

  在經濟聚集的國際動能上,中國經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經濟重建,而為推動經濟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光靠尊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已遠遠不夠,還需聯合國際上的有生力量,不僅推動企業面向世界行銷中國高技術産品,盡力發揮中國智造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促使中國經濟凝聚動能面向世界輸出服務,進而構造世界經濟新熱點,引領世界經濟新走向。

  總之,因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不科學、經濟運作品質不高、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市場地位不平等、企業産權保護不力、國際市場競爭力下滑、社會公共服務滯後,今天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升級換代十字路口,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社會創造活力足,尤其農業潛力大,這些都使中國經濟渡過難關有了足夠的支撐。

  (作者繫上海金融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副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