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合作可促進繁榮低碳的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5-04 07:35: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開電視看新聞,幾乎每週都能看到關於極端天氣或自然災害的報道:美國惡劣的暴風雪,歐洲肆虐的洪水,南美洲致命的滑坡災害,非洲仍在持續的乾旱,中亞日漸乾涸的湖泊。所有這些災害都造成了人類生命的不幸與當地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
氣候變化已經不是只發生在世界其他地區、只關乎其他人群的事件。去年冬天,北京經歷了1951年以來最溫暖的冬天,不僅如此,世界也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冬天。在中國北方地區,人們正在對抗乾旱與沙漠化;在南方,極端天氣也越來越頻繁。
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是十分嚴重的:上升的海平面使沿海城市受到洪水的威脅,不斷新增的極端天氣事件使食物産量受損,還有惡化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全球許多城市面臨嚴重空氣污染的困擾,究其主要原因,其實與氣候變化的成因相同,即化石燃料的燃燒。
中國政府意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稱之為“人類生存面對的最嚴重挑戰之一”,並稱關注這一問題符合中國自身利益。
中國與歐盟都正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行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投資國。中國經濟對煤炭的依賴程度正在下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正在減緩。
在1990年到2012年間,歐盟減少了19%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經濟增長了45%。歐盟近期已經提出到2030年實現至少40%減排量的目標。歐盟正在實施相應政策以幫助實現這一雄心壯志,同時關注不同成員國的需要,兼顧高收入與低收入,高煤與無煤,重工業與清潔工業等不同地區的需要。
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可能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出現的一些擔憂,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實踐證明,高效、低碳和氣候友好的發展道路是未來經濟騰飛的關鍵。
歐盟及其成員國正在緊密合作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時發展碳市場,運用市場力量尋找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歐盟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有遠大的目標,並且擁有世界上第一個碳市場。中國的低碳經濟正在飛速發展,能源效率正在顯著提升。中國的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將於明年建立,並且將很快取代歐盟成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然而,僅有這些措施是不夠的。中國與歐盟可以成為創造嶄新未來的中堅力量,屆時我們將不再需要在環境與經濟增長之間做出選擇。
中歐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將推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營造一個持續和安全的能源新格局;未來,中歐彼此分享各自在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的經驗,為氣候保駕護航,解決空氣和水污染問題,同時創造更多的與綠色經濟相關的就業機會。
全球氣候變化談判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年份。如果在控制全球溫度上升較工業化前不高於2攝氏度的目標上還有一線希望,那麼我們就需要在年底的巴黎大會上達成一項遠大的、對世界所有國家都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協議來避免慘敗。一項強有力的協議能夠減少面向可持續未來轉型進程中的損失,而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向著一個方向努力。
上個月,歐盟提交了2030年自主減排貢獻文件。未來幾週,夏季到來之前,中國也將提交自己的減排目標,為在巴黎大會上最終達成全球協議做出貢獻。雄心勃勃的目標和政策將向國際社會、其他仍在考慮自主減排目標的國家以及主要投資者,釋放強有力的信號,即我們將共同邁進一個低碳的未來。未來10-15年的投資將決定我們能否成功實現向更清潔、更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並在未來幾十年惠澤我們的子孫後代。
作者:歐盟及比利時、保加利亞、捷克、丹麥、德國、愛沙尼亞、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法國、克羅埃西亞、義大利、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盧森堡、匈牙利、馬爾他、荷蘭、奧地利、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芬蘭、瑞典、英國等28個成員國駐華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