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踏湖畔,養鴨業迎春

  • 發佈時間:2015-04-30 04:29:28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馬踏湖鴨是在馬踏湖地區獨特自然環境下的一個水禽資源,具有體型小、開産早、産蛋率和青殼蛋率高的優良遺傳特性。

  日前,在農業部網站,記者看到《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和配套係審定結果公示》,馬踏湖鴨等2個畜禽遺傳資源和新楊黑羽蛋雞等3個配套係業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審定通過。在全省畜牧系統,鴨品種受國家認定的,馬踏湖鴨是第一個,這對於保護這一寶貴的蛋鴨遺傳資源、引導馬踏湖鴨養殖走向産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 本報記者 程芃芃 馬景陽

  本報通訊員 楊永傑

  保護遺傳資源

  近日,記者來到素有“江北水鄉”美譽的桓臺縣馬踏湖區採訪,春季,湖內綠波盪漾、阡陌縱橫,成群的鴨子或捉魚捉蝦,或戲水嬉鬧。養鴨人撐著小船,趕著鴨群在湖上漂蕩。

  桓臺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宋元忠告訴記者,經過長期的民間選育,馬踏湖鴨所産鴨蛋腌制蒸熟後,可見蛋清蛋黃相交處有蛋黃油圈隔,似縷縷金絲絞纏,“金絲鴨蛋”由此得名,並憑藉其獨特的品質,名聲遠揚。

  “遺傳資源是寶貴的東西。馬踏湖鴨成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後,我們將通過建立良種核心群和良種繁育基地,提高馬踏湖鴨的生産性能。”宋元忠説。隨後,記者來到位於起鳳鎮華溝村的馬踏湖鴨保種場,這裡是馬踏湖鴨的“基因庫”,全縣基因最好的鴨子都在這裡。記者去時,工作人員正在記錄溫濕度、日齡、産蛋等情況。

  據保種廠負責人宋振忠介紹,這裡佔地10畝,一期投資200余萬元,建設標準化種鴨舍1棟,配套鴨灘運動場、戲水池,現存養馬踏湖鴨保种家係32個,每個家係母鴨23隻、公鴨3隻,共存養馬踏湖鴨原種鴨832隻。

  為確保保種效果,桓臺縣畜牧獸醫局指派兩名技術專家駐場指導,制訂規範的保種規程,建立詳細的馬踏湖鴨種群生産檢測日誌,從零世代開始規範記錄種鴨係譜,初步形成了集品種資源保護與提純繁育為一體的保種模式。

  今後,桓臺縣將以馬踏湖鴨遺傳資源保種場為依託,聯合湖區各鎮政府,成立馬踏湖鴨遺傳資源保種利用技術研究項目建設領導機構,開展馬踏湖鴨遺傳資源保種利用研究工作,重點研究保種鴨舍建設、種鴨群選種選配與繼代留種、種鴨種質特性監測、種鴨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控等技術,並制訂馬踏湖鴨遺傳資源標準,建立種鴨係譜檔案與生産檔案。

  湖區群眾養鴨致富

  由於産區河道眾多,自上世紀80年代末,湖區很多有養殖經驗的農民專心從事馬踏湖鴨養殖,種鴨、商品蛋鴨、孵化場等有了明確分工。20多年來,養鴨已成為湖區群眾致富的主要來源,很多人是世代從事養鴨業,目前,湖區養鴨戶達到200多戶,規模從一兩千隻到一兩萬隻不等。

  走進起鳳鎮起北村養殖戶田茂金的養鴨場,記者立即被一陣熱鬧的“呱呱”聲包圍。“這批鴨共有1萬隻,已經飼養一個月,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出欄銷售。”據田茂金介紹,他的養鴨場佔地12畝,建了4個大棚,每年能出欄青年鴨六七萬隻。

  田茂金三十歲出頭就開始養鴨,至今已有16年,不僅賺了錢,還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鴨能手。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購買鴨苗每只4.7元左右,一般養殖兩個月出欄,每只賣到約27元,除去各項成本及鴨苗自然傷亡,每年可收入三四十萬元。

  在起鳳鎮魚三村鞏道化養殖場,建有兩個鴨棚,南邊養1600隻種鴨,北邊養3900隻青年鴨。鞏道化看中馬踏湖區優越的自然條件,他説:“去年純收入十幾萬元。今年春天的行情比往年都好,供不應求,青年鴨一年能賣五六茬,週期短、來錢快。”

  今年61歲的鞏同江,不但會養鴨,還會加工鹹鴨蛋。在他家院子裏,一枚枚鴨蛋堆成一個個小堆,蓋在塑膠佈下,每個鴨蛋外面都包了一層加了鹽的泥,夏天20天即可腌制完成。“不腌的6元一斤,腌了的每斤價格高出20%左右。”

  目前,馬踏湖鴨總量達到165萬隻,年外銷青年鴨125萬隻、種蛋150余萬枚,年産鮮鴨蛋500余萬公斤,湖區蛋鴨養殖年創畜牧産值近1億元。青年鴨主要銷往鄰近的博興、高青、臨淄、鄒平等區縣和河北、河南、安徽、陜西、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初步形成我國北方最大的蛋鴨繁育基地。

  馬踏湖鴨走向産業化

  長期以來,馬踏湖鴨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種鴨、商品鴨養殖、蛋鴨加工從業者多為農家各自經營,産業化水準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為引導其走向産業化,使養鴨經濟效益得到提升,桓臺縣正將馬踏湖鴨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馬踏湖鴨原種場、保護區的投入力度。

  桓臺縣將在起鳳鎮、荊家鎮、馬橋鎮、田莊鎮、唐山鎮、索鎮建設集約化養殖基地,並給予保護補貼資金,扶持農戶建設必要的飼養設施,倡導建設標準化養殖場,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鼓勵養鴨農戶依法自願成立行業協會或合作社,支援合作社、養鴨協會開展資金互助。

  同時,為促進産業化經營,桓臺縣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扶持龍頭加工企業提高精加工水準,創建優質特色品牌。著重推進“公司+基地”産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養殖方式先進、加工帶動有力的現代畜牧産業體系。

  在科研開發方面,縣裏支援企業、院校、科研機構進行産學研結合,鼓勵企業建設實驗室,提高科技研發水準,著重在幾方面開展工作:現代化分子生物學與常規育種方法相結合,對馬踏湖鴨種質特徵和遺傳特性進行研究,培育生長快、生産性能高、飼料利用率高的新品係;開展配套飼養管理技術研究;根據市場不同需求研發新産品。

  宋元忠稱,“地理標誌”是保護馬踏湖鴨生産的一種形式,他們將專門找一家企業或合作社,集合50個養殖戶,成立一個協會,去申報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如果申請成功,養鴨戶都能享受到其帶來的紅利。

  到2016年,馬踏湖區養鴨業的發展目標是,良種擴繁基地達到10處,種鴨達到10萬隻,生産商品母鴨1000萬隻,其中年輸出青年鴨900萬隻,存欄商品鴨90萬隻,年産商品鴨蛋2.5億枚,實現湖區環境保護與生態養殖的和諧共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