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鮮肉股民:我們不是衝動派

  • 發佈時間:2015-04-29 07:36:07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炒股用杠桿看手機

  廣州日報記者 楊欣

  “我是小鮮肉股民,但不是股市裏衝動冒進的代名詞”,對於社會給第五代股民貼上的各種標簽,九零後股民趙小姐很不以為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佔據了半壁江山的80後和90後”小鮮肉“新股民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衝動,而且在操作觀念、方法和工具上都有自己獨特風格。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截至4月24日當周新增股票賬戶數4138596戶,較前一週增長26%,炒股戶數在持續增長。

  另據深交所金融創新實驗室發佈的《深市新開戶個人投資者學歷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初到2015年3月31日期間,深市新開戶投資者以大專及以上學歷為主,佔比65%,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37%。而今年一季度80後成為主力軍,佔62%。

  暨南大學大三學生陳可(化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概是2.75%,餘額寶利率也大概在4.6%~4.7%左右,但是從2004年到現在為止,隨便買進一隻股票或者按照權重平均分配,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22%以上。“父母一代比較排斥股市,我是不願意把自己局限在儲蓄這個領域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大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當中,不少都在去年以來開始接觸股市,有的已經有了一年多股齡。

  對於第五代股民,社會普遍給貼上了幾個標簽:年輕,運氣好,剛踏入股市就遇到了牛市;但是真正懂股票的人不多,大多都是在親朋好友賺錢效應下盲目入市;操作風格任性、膽大、彪悍。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小鮮肉股民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這麼衝動,而且在操作方法和工具上有自己獨特風格。

  上文中提到的陳可就是其中一位“大膽”新股民。

  隨著A股衝上4000點,很多人高呼泡沫來了,但是他看好後市,覺得還不是撤出的時候,手中的股票又不想拋出,於是在證券公司的介紹下開通了融資融券,利用杠桿炒股。一時之間,他被同學譽為炒股“激進派”,成為同學中的牛人,經常有其他院係的同學來求他薦股。

  操作風格任性

  陳可對這個稱號倒是不以為然。“加杠桿炒股其實沒什麼可怕的,自己注意控制風險就是。總是像老一輩人那樣保守,賺不了大錢”,他説道。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是炒股“新手”,但是在上一波股票牛市曾風靡股民間的投資書籍早已不被第五代中的“小鮮肉”所待見,他們也很少混跡于老股民扎堆的QQ群組和論壇。

  80後股民趙小姐告訴記者,“我的微信朋友圈裏經常有炒股的交流,資訊量很大,另外券商也每天發送各種提醒,這些都是很有用的資訊。”“我最多的精力是花在閱讀知名經濟學家和財經評論員對一些會影響股市走勢政策、消息的評論上,至於炒股書籍,從來不看。”

  記者還發現,正是因為年輕,第五代股民對於資訊的來源和渠道以及對資訊、政策的把控力和分析力也要遠遠高於老股民。他們似乎都有一套自己採集資訊的方式。

  跟著政策走

  在某大型IT單位工作的裴先生,去年年底開始投身股市。儘管到目前為止,他對於股市裏的技術分析以及各種專業名詞還是一知半解,但是對資本市場上的政策卻是瞭如指掌。“我天天研究財經新聞,一帶一路、京津冀等熱點題材我都有參考。每次有什麼重大政策出現我能第一時間知道,每天晚上睡覺前還要瀏覽一下股市新聞。我發現炒A股其實是政策市,不管是炒作藍籌股也好,炒作概念股也好,都要跟著政策走”。

  對於社會上對新一代股民“衝動不理智”的評價,大多數小鮮肉股民並不認同。他們認為,新股民只是在操作上不恐高,比較果斷,但是不等於盲目衝動。

  股民趙小姐認為,“我們不是股市裏衝動冒進的代名詞。” “現在經常是到了關鍵的點位,或者出了降準等資訊,父母會問我還買不買股票,買什麼股票,而我都是深思熟慮後才給他們出主意的。”

  羅先生是一位資深老股民,説起很多90後入市,他表示了很大程度上的認同。“炒股經驗固然重要,但年輕也有年輕的優勢。年輕人敢打敢衝,有時候反而賺得更多。他希望有機會能跟90後股民多交流,取長補短,“像什麼網際網路+,他們肯定比我們敏銳一些。”

  不過他也提醒年青一代股民,“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跟隨熱點炒作有必要,但是頻繁交易要不得,透支炒股則更要慎重。如果是在牛市,頻繁交易經常會放跑大黑馬,而捂股的人往往賺得更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