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經濟需要啥?——中國民營企業家把脈“新東北現象”

  • 發佈時間:2015-04-28 18:37: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瀋陽4月28日電(記者孫仁斌)2014年,東北三省GDP增速位列全國倒數,今年一季度東北經濟繼續下滑,一時間,“新東北現象”引發熱議。近日,王健林馬雲柳傳志馬蔚華李東生等近千名民營企業家、行業主管官員、學術界“大佬”齊聚瀋陽,在2015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熱議“新東北現象”。

  東北經濟下滑:創新少、包袱重

  創新少,歷史包袱沉重,是與會者認為東北經濟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

  “東北的優勢在於工業基礎雄厚,但長時間以來過於以來國有經濟所形成的生態出了問題,需要通過創業、創新、創投等,靠創業者而不是等政策來推動新經濟生態建設起來。”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説。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東北地區投資了多處畜牧業、地産等項目,他認為,跟沿海發達省份相比,東北三省的國有企業、老企業多,重工業比重大,包袱重,影響了轉型發展的速度。“作為老工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發達,但老的國企包袱和擔子很重,影響了東北的發展步伐。”

  永隆銀行董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認為,“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30年都會增速放緩,第四個十年,增速大多在5%左右。所以東三省的增速放緩很正常。”

  “東北的未來,仍然需要‘闖’的精神。”匯源果汁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新禮説。

  當代“闖關東”,如何開“藥方”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開出“藥方”:在移動互聯時代,要建立扁平化、透明的商業體系,應從意識上走向未來;相關政府部門應鼓勵傳統企業擁抱網際網路,通過發展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通過引進各類創業基金,帶動當地創業、創新人才實現自己的夢想。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開出的“藥方”是——吃“軟飯”、戴“綠帽”、走新路。“軟飯”指的是發展服務業、金融業,通過發展銀行、保險、信託、租賃等行業,借助網際網路,強化服務意識,讓百姓、企業、市場均能從中得利;“綠帽”則是指發展環保、安全、綠色的高新技術産業;“新路”是指通過創新和變革,形成國際化、大格局的發展戰略,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留住人才,幾乎成為所有企業家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

  “要想真正把經濟做活,一定要在當地營造出留住人才的環境。這是最關鍵的需求。人才不是一個人,是一批人,你可以看到中國現在經濟活躍的地區有一個特點,在那裏都有大批符合某個産業的人才,有了人才錢自然而然來了。”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朱海説。

  馬蔚華認為,東北目前處在轉型的關鍵期。他説,“東三省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責任重大。新中國成立以後,東三省做出了巨大貢獻。東三省經濟如今面臨瓶頸,也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轉型期的縮影。東北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有眾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未來仍有很大的機遇。”

  東北未來仍是投資熱土

  2013年,朱新禮在黑龍江投資75億元,預計于2017年10月建成特色養殖、林下小漿果種植、經濟林種植、森林博物館及物流中心等項目;在遼寧,他投資建成水果加工産業基地;在吉林柳河,投資5億元建設龍韻養生農業産業園。談到未來,朱新禮説,他仍然看好東北市場。

  “這次這麼多民營企業家一起來到東北、來到瀋陽……企業家會‘聞味兒’,大家嗅到了商機才會來。”年會的組織者劉東華説。

  實際上,在眾多民營企業家眼中,東北仍然是投資的熱土。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公眾的“心病”。但這些污染,則成為企業家們眼中的新商機。

  新奧集團是一家以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為主要領域的企業集團,位居中國企業500強。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稱,東北有新的“三寶”:雄厚的工業基礎、充足的人才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中産生的大氣、水、霧霾、固體廢棄物等污染,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治理。遼寧有很好的裝備製造業基礎,加上智慧化的創新,前景無限。”王玉鎖感慨道。

  “在中國,環保産業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缺少真正規模大、效益好的環保企業。”益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鐵説,“同行們都在探討,怎麼把這樣一個推崇‘綠色’的産業,變成商機無限的‘黃金’産業。”

  王健林表態説,萬達集團計劃在5年內在遼寧投資約1200億元人民幣,建設和運營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綜合體,進一步構建完善的現代綜合服務業體系。他表示,如果能夠改變東北過度依賴國有企業的弊端,徹底改革,“東北就有機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