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營改增及地方稅源培育的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41:01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年來,雲南省營改增由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1+7”行業逐步擴展到鐵路、郵政、電信服務業作為試點,全省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大幅增長,改徵增值稅收入持續增加,結構性減稅效果明顯。
營改增成效
試點企業戶數不斷擴大。截至2014年7月底,雲南省營改增試點納稅人達到74864戶,與2013年8月1日“1+7”行業稅制轉換時全省國稅系統接收地稅部門移交戶數相比,共新增吸納營改增納稅人44416戶,累計增幅達141.24%。
改徵增值稅收入持續穩步增加。全省國稅系統在營改增過程中注重培育稅源,充分挖掘稅收增長點,試點一年來應稅服務改徵增值稅入庫稅額突破30億元,相較2012年度雲南省地稅部門組織試點行業營業稅收入額,年增地方收入增幅超20%。
試點行業稅負整體下降。據測算,營改增後試點企業的增值稅稅收負擔呈總體下降趨勢,其中一般納稅人稅負下降約30%,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約24%,已納入試點的交通運輸和七個現代服務業一般納稅人的平均稅負僅為2.84%,較營改增首月的3.94%下降了1.1個百分點,較全省原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負2.86%低0.02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市場明顯激活。2013年8月營改增以來,雲南省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買的現代服務在營改增初期,主要來源省外,一度佔比達到86%左右,而省內企業提供的服務僅佔24%,服務來源主要以發達的沿海地區為主。但隨著營改增和經濟轉型工作的逐步推進,雲南省的現代服務業,為省內企業提供服務的情況越來越多,截至目前,該比重已經從24%逐步上升到65%。
加強地方稅源培育
營改增後,作為地方財政收入來源而言,快速增長的營業稅為增值稅所取代,這一變化對地方財政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所以,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
現行財政體制的格局是1994年確定的,至今已穩定運作了20年。隨著營改增範圍的不斷擴大,營業稅將消失,這一體制將面臨重大的調整與改革。營改增最重要的政策初衷是通過改革稅制、減輕稅負來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以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運作。現代服務業是依託資訊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服務業,其基本特徵包括服務於新的生産方式和組織形式、廣泛運用資訊網路等高新技術、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等等。服務的領域包括生産服務、公共服務、個人消費服務等。發展現代服務業,既包括新興服務業的建立,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技術改造升級和經營模式更新而形成的現代服務業,這些都已構成各地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重要內容。由於現代服務業與其他産業存在相輔相成的關係,地方應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契機,帶動或促進各地重點産業的發展。如加大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物流整合、資訊諮詢、人才培訓等服務領域的投資和技術提升,促進地方産業革新工藝、節能降耗、開發新産品、開闢新市場,以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其他産業共贏的局面。
同時,需立足長遠,培育稅源。儘管營改增還沒有全面結束,但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未雨綢繆,開始尋找並培育“後營改增”時代本地的稅源。近年來,有的地方為了增加稅收收入,盲目開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雖然增加了地方收入,卻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為此,在培育稅源時,必須改換思路,立足長遠,加強環保。地方發展經濟,不光增加物質産品生産,還應包括增加文化精神産品的提供。特別是在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用品得到基本滿足之後,老百姓對文化、體育、旅遊、養生等方面的需求增長迅猛,由此産生了許多新興産業,從而也形成了新的稅源。另外,對地方財政來説,提供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也要與時俱進。老百姓對公共産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教育、醫療、就業、治安、交通及基礎設施等的提供,還希望政府能提供“宜居”的環境。地方政府要圍繞“宜居”概念調整財稅政策,促進相關産業的發展,落實相關服務的提供,不僅能吸引外來人口,還會吸引外來投資,隨著各種生産要素的穩定增加,稅源的興盛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