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市積極推進楊柳飛絮治理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31:5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4月28日訊為積極回應民眾關切,增進民生福祉,今年初,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下發通知對切實加強楊柳飛絮治理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並通過中國林業網“線上訪談”邀請有關專家就楊柳飛絮治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為使各地和廣大民眾更好地認識楊柳飛絮及其危害,了解楊柳飛絮治理措施,更好地推進楊柳飛絮治理工作,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總結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市開展楊柳飛絮治理研究、採取的治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楊柳樹是楊柳科楊屬(Populus)與柳屬(Salix)植物的總稱。我國是楊樹和柳樹的起源中心,原産于中國的楊樹有53種,佔世界楊樹種類的50%以上,其中中國特有種35種。原産于中國的柳樹有257種,約佔世界柳樹種類的50%左右,其中179種為中國特有種。楊樹和柳樹是我國最主要的鄉土樹種,具有悠久的栽培和應用歷史。

  楊樹和柳樹因具有品種豐富、生態適應性廣、抗逆性及生命力強、生長速度快、繁殖容易、樹體高大、樹形優美、遮陰效果好等諸多優點,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四旁綠化、道路及河岸綠化等。自建國以來特別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市栽培了大量楊柳樹,對改善北京城市生態環境和形成鮮明特色的城市園林景觀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態效益顯著。楊柳樹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釋氧固碳,降溫增濕、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各個方面。其中,楊樹和柳樹具有顯著的抗大氣污染的能力,對SO2、Cl2、HF等有害氣體、顆粒物及重金屬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極強,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優良抗污樹種。

  一、楊柳飛絮的成因及其危害

  楊樹和柳樹為雌雄異株植物,分為雌株與雄株,它們的花為單性花,屬葇荑花序。當春天楊樹還沒有長出嫩葉時,雄株上的雄花先開放,經過一段時間發育成熟後,雄花序上的花藥自然裂開,花粉飛散而出,進行傳粉,然後雄花序逐漸萎蔫脫落,春天在一些楊樹的下面我們看到的像毛毛蟲似的那些東西就是楊樹的雄花序。比雄花稍晚一些,雌株上的雌花開始開放,伴隨著雌花序的發育成熟,雌樹上鮮嫩的幼葉也開始慢慢地長出來。雌花序是由若干朵小花組成穗狀的葇荑花序,每一朵小花發育後長成一個小蒴果,小蒴果裏麵包披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發育而成的種子,隨著小蒴果及種子的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那些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漫天隨風飛散,試圖傳播繁衍下一代,擴大她們的家族成員,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説的“楊柳飛絮”。

  楊柳飛絮是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植物種子傳播和繁衍後代的一種自然進化方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週期性。短期、輕微少量的飛絮對生産生活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

  北京市的楊柳樹主要集中種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增加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雖然當時也考慮到雌株飛絮的問題,但因適宜造林樹種少、經濟投入水準低、苗圃育苗水準低等限制因素,當年栽植的楊柳樹中混雜了部分雌株。當時城市人口數量較少,高層建築也相對較少,有利於飛絮的迅速擴散,問題並不明顯。但是,近年來,隨著栽植數量增加和雌株進入性成熟年齡,以及城市綠化快速發展,楊柳飛絮問題逐步顯現,特別是在部分地區人口數量和高大建築密集、楊柳種植密度高的區域,表現明顯。

  隨著園林綠化發展和樹種的不斷豐富,結合城市建設和綠化改造,北京加大樹種調整力度,持續減少楊柳樹雌株數量,楊樹和柳樹總株數分別從2001年的350余萬株和150余萬株下降到2006年的200余萬株和120萬餘株。雖然持續多年開展楊柳飛絮治理工作,楊柳雌株總量逐年下降,但因歷史原因,楊柳樹現有存量仍然較大,隨著樹齡年限的增長,這些楊柳樹都已進入生殖成熟期,單株飛絮量呈逐年增加趨勢。

  楊柳樹大量集中飛絮所産生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市民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飛絮容易飛入市民眼睛、鼻孔,引起不適甚至炎症,導致過敏人群皮膚過敏,刺激加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二是對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影響。飛絮經常堵塞汽車水箱散熱片致使開鍋熄火,也會遮擋行人和車輛視線,影響交通安全。三是飛絮接觸明火極易導致火災,給公共安全帶來隱患。

  二、探索有效措施,積極穩妥推進楊柳飛絮治理

  楊柳飛絮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各界對治理楊柳飛絮的呼聲很高。治理楊柳飛絮是積極回應民眾關切,建設生態文明、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建立健康穩定的城鎮森林生態系統,有利於打造宜居城鎮,保護居民健康,北京市對此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措施,積極推進楊柳飛絮治理。

  (一)開展楊柳飛絮治理科學研究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先後立項開展了《楊樹雌花序疏除劑研究與開發》和《化學控制楊柳飛絮示範研究》等課題研究。

  2002年,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承擔了北京市園林局“化學控制楊柳飛絮的示範研究”課題,開始研究控制楊柳飛絮的方法,研究了施藥時間、施藥濃度和施藥方法對楊樹雌花序疏除劑疏除效果的影響,以及楊樹雌花序疏除劑對靶標植物和非靶標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影響,建立了包括藥劑使用濃度、施藥方法、用藥時間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項等一系列配套使用技術。

  2004年,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與江蘇下原柳樹研究所合作,在柳蔭公園進行了柳樹高位嫁接技術的研究,研究了嫁接方法、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以及接穗嫁接成活後管理對樹形的影響等內容。研究證明,柳樹高位嫁接技術可在北京市推廣應用。

  2006-2009年,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承擔“楊柳飛絮控制技術的研究與示範”項目,研究成果先後榮獲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國家技術發明專利2項。在此基礎上,2010-2012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繼續立項開展“楊柳飛絮治理改進技術研究”。通過科學研究,改變了之前在控制楊柳飛絮中採用楊柳樹花期疏花疏果的治理方法,提出了通過抑制楊柳樹花芽分化使楊柳樹不開花結實達到控制楊柳飛絮的新思路。北京市從20多種藥劑中復配篩選出一種可控制楊樹與柳樹飛絮的藥劑新組合,並形成科研中試産品——楊柳飛絮“抑花一號”,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藥劑符合安全、高效、經濟、簡便的原則。該項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城市楊柳飛絮污染治理中缺乏有效防治藥劑的困境。同時,研發出採用樹榦高壓注射方式控制楊柳飛絮的新方法,摸清了毛白楊和垂柳雌雄株花芽分化的初始時間,研究了楊柳飛絮“抑花一號”施藥濃度、時間、劑量、樹木胸徑與防治效果之間的關係,明確了楊柳飛絮“抑花一號”在樹體內的有效橫向和縱向擴散規律。這些研究為楊柳飛絮“抑花一號”實際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並改進了園林樹榦注射的配套機械——高壓樹榦注射機和樹榦打孔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較好地滿足了規模化推廣應用的需要。

  北京市已經採用高位嫁接方法在柳蔭公園、青年湖公園、昌平區治理飛絮柳樹1000余株。樹榦注射楊柳飛絮抑製劑目前現已在國內10多個省市100多個城市中得到中試推廣和應用,在北京累計推廣應用規模已達10萬餘株,全國累計推廣應用規模已達到100萬株,並引起國外(蒙古、朝鮮、烏克蘭)的關注,並引入該項技術。楊柳污染治理科技成果示範與推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公園管理中心的科技示範項目的實施,輻射和引領了全國的楊柳飛絮治理工作。

  (二)落實治理責任,突出重點區域治理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強化責任,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區治理,因樹施策。對於健壯楊柳樹,依法加以重點保護。在人口密集、種植密度過高等重點地區積極開展集中治理工作。對醫院、幼兒園、學校、公園和精密儀器高新技術工業區、防火重點等地區,開展集中治理工作。通過改造建設附屬綠地和綠化隔離帶,形成有效的立體緩衝區,增加對楊柳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通過注射楊柳飛絮花芽抑製劑、柳樹高接換種、高壓水槍沖洗、疏枝修剪等措施,減少飛絮,實現有絮不成災。

  (三)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綜合治理

  北京市推進楊柳飛絮治理過程中,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採取治本與治標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通過近期治標為長遠治本爭取有效的治理時間和空間。

  一是嚴把規劃設計關。自2015年起,在各項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中,嚴把苗木品質關,嚴禁使用楊柳樹雌株,“控制總量,減少存量,禁止增量”。如確需使用楊柳樹種,必須使用優良雄株,從源頭上杜絕楊柳飛絮問題。各工程規劃設計要堅持鄉土樹種為主,適地適樹,科學配置,營造多樹種、多品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不斷增加園林樹種的多樣性,提高物種的豐富度,提升園林綠化景觀效果。

  二是逐步更新改造,調整樹種結構。結合城市建設和綠化更新改造,選擇鄉土長壽樹種,逐步替代楊柳樹雌株,減少飛絮總量。要結合北京市增彩延綠科技創新工程,將楊柳雌株替換成抗逆性強、色彩豐富,綠期較長的鄉土長壽樹種,同時選擇與種植灌木和草本相結合,形成喬灌草立體複合結構,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更新改造樹種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在科學保護楊柳樹鄉土植物資源的基礎上,依法逐步科學治理,避免集中大規模砍伐楊柳樹,造成生態退化。

  三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繼續加大科技支撐與技術創新的力度,首先,加強楊柳樹遺傳改良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其次,加快楊柳飛絮抑製劑“抑花一號”等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的示範及應用,繼續深入研究控制持續時間長、施藥方法簡便、更加經濟高效的治理方法。第三,持續改進現有施藥器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治理成本。第四,培養專業化施工隊伍,不斷加強技術諮詢與服務水準。

  四是科學制定楊柳飛絮治理規劃。2015年,在全市開展楊柳樹調查摸底工作,明確數量、種類(品種)、規格、健康狀況、雌雄株比例、種植分佈情況、飛絮嚴重程度等,為科學制定楊柳飛絮治理規劃,明確治理期限和治理目標,制定治理對策和保障措施提供依據。

  北京市10多年來持續開展楊柳飛絮治理工作給我們幾點啟示。第一,楊柳飛絮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政策支援、社會參與、資金扶持、科技支撐、技術培訓等一系列工作。治理楊柳飛絮,要按照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綜合治理的原則積極推進治理工作。第二,從根本上治理楊柳飛絮,需要一個逐步間伐楊柳雌株、調整樹種結構,優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過程。這一點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援。第三,解決楊柳飛絮問題絕不是簡單的“一砍了之”,不能因為解決飛絮問題,而引發大規模砍伐楊柳樹,造成生態品質的大面積退化,必須科學有序逐步治理。第四,楊柳飛絮治理屬於公益性專項治理工作,需要各級政府將治理經費納入財政專項預算,加大治理資金投入力度。(造林司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