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生所願 只為茶香

  • 發佈時間:2015-04-27 05:53: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月苗嶺春露香,毛尖展芽吐芬芳。

  3月25日,在海拔1400多米的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螺絲殼山脈,休眠一冬的茶壟露出嫩芽,連綿起伏的茶山在雲霧的籠罩下,傳遞出春的韻律。

  站在毛尖鎮淩灣村二組茶農羅科勇的茶山上,望著茶園裏豐收的景象,羅科勇向記者介紹説:“5年前,我不會做茶,只能將茶青廉價賣給茶商,收入微薄。後來,跟著歐平勇學會了科技種茶、手工炒茶,如今收入增加了好幾倍。”

  得到歐平勇指點的茶農,遍佈黔南的茶葉産區。

  歐平勇是貴州省黔南州茶葉專家,也是有名的制茶能手。1993年,他從安徽農業大學茶業係機械制茶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都勻茶場工作。在生産車間,歐平勇發現,茶場炒茶師傅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才能炒出8至10鍋茶,不僅耗時耗力,品質還不穩定。歐平勇想,必須從傳統的製作方式中尋求突破,以此統一品質標準,擴大産量、減工降本。

  1995年,歐平勇根據都勻毛尖茶加工工藝原理,到江浙一帶選購名優茶微型機械進行組合試製,選用30型滾筒殺青機代替人工殺青;選用25型揉捻機代替人工揉捻;選用碧螺春烘焙機進行初烘,再用毛尖茶專用鍋灶進行做形、提毫和焙幹。經過反覆試驗,歐平勇得出了生産的基本參數,把加工技術固定下來後,第二年就取得了成功,並推廣運用。

  1996年,歐平勇在《貴州茶葉》雜誌發表論文《名優茶機械在毛尖茶生産中的試用》,在論文中他結合都勻毛尖茶葉的特性,對機械生産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有廠商看到他的論文,派技術員來到都勻,與歐平勇一起試驗研究,改進機械製作難題。都勻茶場因此成為黔南州第一個用機械加工名優茶的企業,歐平勇成為掌握機械加工技術的第一人。

  機械化生産不僅可以減工降本,而且在保持都勻毛尖幹茶、茶湯、葉底的“三綠”上,比手工制茶效果更佳,同時還解決了一直困擾茶企業的“品質不穩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3月26日,記者隨歐平勇來到他的都勻毛尖茶地方品種資源圃,看著滿園長勢喜人的茶苗,他説,這30畝苗圃是他8年的心血。2007年以來,他將不同地域生長的25個茶樹群體原生茶樹,通過同條件無性繁殖育苗和培育管理,建成都勻毛尖茶品種資源圃,並將不同品係的茶葉製成蒸青幹茶樣,送權威機構進行檢測鑒定,然後從中選出最好的品種進行選育、繁殖和推廣。

  由於都勻毛尖茶地方品種保護工作滯後,長期以來黔南境內種植的品種大多以福鼎和福雲系列為主,地方品種的優勢沒有顯現出來。因此,2007年,歐平勇開始將目光放在都勻毛尖地方群體種的選育上,對境內原生老茶樹進行摸底調研,向群眾了解老茶樹生長的情況和歷史,並在每一棵相中的老茶樹上作標記。

  “印象最深的一棵古茶樹是在都勻市奉和鄉大定村,村民告訴我,在半山腰上有一棵幾米高的古茶樹,開始我還不信,因為一般野生茶樹只有1米多高,可是當我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震驚了,這棵老茶樹足足有5米高,至少有上千年曆史,仍然枝繁葉茂。”説起當年尋找老茶樹的經歷,歐平勇記憶猶新。

  歐平勇走遍了黔南州的20多個鄉鎮,爬了100多座山,採集了上千棵古茶樹的原生枝條,並在2007年底進行扦插。然而,2008年初的一場凝凍,將剛剛長起來的茶苗全部凍死。2008年底,他再次上山採集古茶樹的枝條進行扦插,建起了包含福鼎大白、安吉白茶兩個國家級良種和貴定鳥王種在內的茶種資源庫,開始了品種的對比試驗。目前,已做出蒸青樣送茶葉檢測中心進行理化分析對比,待結果出來後,再進行單株選育。

  “8年了,從種茶,加工和銷售,歐老師一步步扶我們起來,有了他,我們才知道對茶園如何管護,施肥,修剪,團山的茶青品質、價格才得以年年攀升。”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團山村雲上組茶農龍福忠説。

  每到春茶生産季節,歐平勇都要深入到農戶家中通宵指導茶農炒茶。“把平生所學交給他們,讓茶農致富,把都勻毛尖茶品牌做強做大,就是我的一生所願。”歐平勇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