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要處理好四種關係
- 發佈時間:2015-04-27 00:29:5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非公經濟成為各地經濟的主要支撐、稅收的重要來源、安置就業的主要渠道。不斷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必須正確處理好國營與民營、管理與服務、政府與市場、傳統與科技四種關係。
正確處理好國營與民營的關係,不斷優化政策環境。現實中,非公企業和國有企業面臨不平等政策環境的現象依然存在,諸如非公企業不能平等進入某些領域、在資金及相關利益分配上存在著不平等、缺少安全感等,影響制約了非公企業創業積極性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此,要正確處理好國營與民營的關係,不斷優化政策環境。一要強化政策穩定性。避免由於政策缺乏連續性導致“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特別在市場準入、金融服務、財政支援、稅收優惠、價格收費等針對非公經濟政策扶持上,要依據上級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細化配套措施,使非公經濟與國有、集體企業享受同等優惠政策。二要強化政策公平性。尊重非公企業政治地位,全面清理關涉非公經濟的各種歧視性政策,在制定人才引進、財政扶持、專業技術職稱申報評定、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時,本地企業與外來企業、非公企業與公有制企業應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國民待遇”。三要強化政策執行力。
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係,不斷優化政務環境。調研發現,個別非公經濟管理部門在服務非公企業中存在不作為、倒服務等現象,部門之間缺乏有機的銜接,互相推諉、扯皮,導致政策“懸空”、落實“中梗阻”。為此,要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係,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進一步轉變作風、優化服務、提高效率。一是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要件,壓縮審批時限,降低審批門檻,簡化登記備案手續,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要件。對企業反饋的問題,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擬定解決方案,第一時間抓好落實。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非公經濟發展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服務承諾制、部門責任制、責任追究制以及領導幹部聯繫幫扶重點非公企業制度,明確幫扶責任和任務,主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當好企業發展的貼心人。三是拓寬服務渠道。加強與各方面人士的聯繫和溝通,牽線搭橋,推動對外友好交往、經貿合作和科技交流。組織非公企業舉辦和參加各種展銷會、交易會以及外出考察訪問,幫助他們開拓市場,促進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的發展,協助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斷優化市場環境。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消除各種“玻璃門”、“彈簧門”等隱性壁壘。一是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從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個人三大體系入手,構建社會誠信體系,進一步加強信用法治建設,打破行業壟斷,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健全統一開放、機會均等、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的市場規則;依據行業特點和地域分佈,組建商會、行業協會,促進行業自律,規範競爭行為,防止惡性競爭。二是加強仲介機構管理。嚴格規範技術服務仲介機構經營行為,對仲介機構暗中挂靠行政管理部門搞壟斷經營,亂收費、高收費以及執業行為嚴重違規的,要嚴肅追究其主管部門及領導的連帶責任。對不可缺少的測繪、評估、驗資、環評等審批前置事項,由投資者或企業自主選擇服務仲介機構,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干涉或刁難企業。三是拓寬民間融資渠道。成立非公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完善擔保體系,制定促進擔保行業監管機制和管理辦法,激勵並規範管理擔保業行為。
正確處理好傳統與科技的關係,不斷優化創新環境。針對中小企業由於實力較弱,研究開發資金不足,生産技術和經營方式較為落後的現實,正確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係,引導非公企業優化經濟結構,提升非公經濟發展水準。一要鼓勵支援轉型升級。引導企業抓機遇、找商機,加強企業聯合重組,優化生産要素配置,實現低成本擴張,推動非公企業技術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幫助企業消化吸引新項目、新技術,開發新産品,加快非公企業新産業發展步伐,推動産品結構優化升級。二要開展科技創新服務。加強科技資訊溝通,將一些産業轉移中的新技術、新産品、新資訊及時傳達給非公企業,制定引導科技創新政策,減少非公企業創新盲目性,降低創新風險;出臺科技創新激勵政策,進一步激勵非公企業進入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領域,引導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三要協調建立合作機制。鼓勵和引導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構建良好合作機制,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産等多種方式,把産業鏈條有關環節交給成長型中小企業加工生産,並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産、銷售等協作關係,實現互利雙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