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工廠”創新謀變 中國經濟步入轉型陣痛期

  • 發佈時間:2015-04-26 21: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波士頓4月26日電 題:“世界工廠”創新謀變 中國經濟步入轉型陣痛期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正在進入轉型的陣痛期。從中國的外部環境和實體經濟的內在活力來看,中國經濟依然向好。雖然經濟表觀數據有所下降,經濟體仍然處於健康狀態。”恒松資本創始人、前摩根斯丹利亞太區執行董事婁剛在哈佛大學舉行的哈佛中國論壇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經濟進入新常態外部環境促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但綜合就業和消費等情況來看,經濟仍在合理區間內運作。

  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在哈佛中國論壇上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經濟呈現下行的勢頭,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投資等傳統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導力量正在發生變化。

  胡祖六認為,中國曾被稱為“世界工廠”,“低出口大國”。但現在中國製造業的勞動成本正在上升。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於日本、南韓、新加坡,中國台灣、香港,但是已高於其他大多數亞洲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與印度、越南、印尼相比,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同時,受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經濟影響,中國經濟實現30年兩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但中國地方債務高企、地方融資平臺氾濫,顯然這種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因此中國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增長模式。

  説起中國經濟轉型的特點,婁剛認為,這次經濟轉型並不是政府主導的,但是政府抓住了機遇。中國經濟存在投資拉動經濟比率過高、銀行負債率過高、金融機構過度使用杠桿化手段、環境問題凸顯等,外部環境促使中國經濟轉型。

  經歷轉型陣痛向生産高附加值産品轉型

  婁剛説,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的核心是釋放市場,這次中國經濟轉型最成功之處在於釋放市場,給服務業和創新很大的空間,最基層的民間資本正在主導一場並購的大潮。並購可以提高資本效率。

  胡祖六説,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靠消費拉動,尤其是依靠中産階級為主的民間消費來拉動。消費主要是解決需求問題,使生産更有效率。而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和效益,還要依靠創新。

  胡祖六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南韓、中國台灣,都是依靠低成本的製造業和出口拉動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釋放大量低成本的勞動力,使南韓、日本、中國台灣的低成本出口産品的競爭優勢不復存在。南韓、中國台灣被迫向生産高附加值産品轉型,轉型的過程非常痛苦,但是南韓,中國台灣已經取得成功。

  現在中國只能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向生産更高附加值産品的方向轉移。胡祖六説,評價中國創新的潛力,首先,中國的研發支出總額已經居於世界第二位;其次,中國申請專利的總量居於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網際網路創新最有活力的國家之一。全球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五大公司,中國華為和中興公司佔有兩席。

  股市牛市行情並未結束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進入新一輪牛市。上周,中國上證指數已成功站上4400點,本輪股市漲幅已經達一倍。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795萬戶。

  “中國股市進入牛市,而且這波牛市行情還遠未結束”,婁剛認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和普惠金融崛起,中國政府打擊腐敗取得效果,公權力逐漸地退出私權力領域,自由産權逐漸確立。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婁剛稱,中國股市的這輪牛市行情,是民間資本自而上發起的一場運動。政府部門如能抑制衝動,不出手干預市場,這輪股市牛市行情,一定比以往走的更長。(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