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建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4-25 06:34: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謝瑞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以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構建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形成了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新型集體經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實踐做法

  近年來,成都市堅持“以工促農、以貿帶農、以旅助農”,大力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2013年底,全市農村産權確權頒證已基本全面完成,共有32001個村民小組(約佔89%)形成農村各類産權“長久不變”決議,實現農村集體資産股份量化的村組達99.9%。

  (二)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先後制定出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文件,市級財政每年度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在6000萬元以上。2012年,以新生代農民為主的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已達7903人。

  (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3年以來,規劃建設10個“糧經産業新村建設成片推進綜合示範基地”、6個“産村相融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和1條“成新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帶”,整合併疊加使用各級涉農項目資金5.74億元,區(市)縣配套資金11.88億元。先後實施農業項目157個,吸引社會投資189.8億元,建成標準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區145個、示範基地253個,土地規模經營率達55.7%,農業産業化經營帶動面達81.6%。

  (四)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截至2014年底,市縣兩級財政共投入6.6億元,全面建成了146個標準化農業綜合服務站,全市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發展到3932家,有效解決了“誰來服務”等問題。

  (五)完善政策支援保護體系。制定出臺加快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加強都市現代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等政策性意見20余個,率先在全國建立農産品加工項目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補貼機制,率先在全國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農村産權的抵押融資和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率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推出政策性蔬菜價格指數保險。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典型模式

  針對不同經營主體和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出了多種典型模式,立體式複合型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形。

  (一)從經營主體來看,立體式層級架構分明

  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了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新型集體經營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體系新格局。具體包括:一是種養大戶家庭經營模式。2014年年底,全市種養大戶已發展到13153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68.6萬畝。二是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目前全市經工商註冊的家庭農場已達557家,規模經營土地3.9萬畝。三是土地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達972家(包括含有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資入股的專業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積近29萬畝。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經營模式。2013年,全市合作社共建設糧經複合産業基地350.2萬畝(含復種)。五是企業租賃經營模式。全市規模經營土地的農業企業約9793家,經營規模達101.2萬畝。六是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模式。目前,全市此類集體經濟組織約有80家,經營規模達6.3萬畝。

  (二)從利益聯結來看,複合型經營機制優勢突顯

  目前,成都已探索形成了以下四種複合型經營模式:一是農業共營制模式。以主要在該市崇州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社會化服務”模式為代表,已成為成都市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享譽全國的亮點。二是“大企業+小業主”經營模式。目前,全市由大企業領辦的園區有73個,帶動小業主數達2.5萬個,經營面積42.9萬畝。三是“大園區+小業主”經營模式。由政府統一規劃,再引入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進入園區。目前全市已有此類園區29個,內有小農場1297個,經營面積10.7萬畝。四是“農戶+合作社+專業機構”託管經營模式。按照“生産全託管、服務大包乾”方式,合作社將生産管理、收割、倉儲、運輸、銷售環節的繁雜農活交給專業機構託管。目前全市土地託管的規模達2.6萬畝,在糧食、茶葉、伏季水果産業上均有運用。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對策建議

  成都市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總體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與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仍然還有很大差距。一是集約化發展不足。農戶家庭粗放經營,農業要素投入重組整合不夠,農業勞動生産率仍然偏低。二是專業化生産不精。新型經營主體普遍存在小而全問題,專業化發展不夠充分;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剛剛起步;全市農業生産分工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三是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戶分散經營比重仍然較大,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面較小、合作方式較為鬆散、利益聯結機制不夠緊密。四是社會化支撐不強。社會服務組織發育不充分,尤其是農産品電子商務、農超對接等新型流通業態才剛起步,農業科技、金融保險、農業勞務等方面的服務支撐還不強,農業全産業鏈發展過程中社會的參與和分享程度還不高。五是扶持政策不全。規模經營業主迫切需要財稅、信貸、保險、資訊、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成都市應順勢而為、加快突破,努力為全國全省做出示範。

  (一)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升集約化層次。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探索建立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等“三權”分置機制,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制度。全面開展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農業生産設施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等農村産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強土地流出方的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出臺推動農民退出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支援農村土地流轉的社會保障政策。

  (二)逐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標準化生産、品牌化經營,提升專業化水準。創新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編制完善優勢農産品區域生産功能區規劃,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優勢農産品專業化生産水準,積極規劃建設一批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和農産品建設流通項目。支援發展農産品專業流通企業與農産品掛牌直供直銷、代理配送、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技術,創新農産品流通銷售新型業態,完善農産品銷售網路。

  (三)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能力。支援農民合作社開展內部信用合作、資金互助,推動金融機構對合作社開展授信,引導聯合社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龍頭企業,支援龍頭企業兼併重組,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和生産組織模式。鼓勵採取股份合作形式組建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準入認定、繼續教育、考核選拔和退出機制。

  (四)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社會化支撐。制定農業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細化清單,完善農業公益性服務政府保障機制和社會化服務的激勵機制。加快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落實財政、稅收、信貸等支援政策,支援發展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各類農業行業協會。推廣全程社會化服務,建立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加快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優化發展環境。繼續深化制度改革創新,著力推進以土地流轉管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戶宅基地退出、改進農業補貼辦法、農産品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等為重點的專項改革試點,不斷完善農業支援保護體系。創新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補貼方式,著重對其增加農業生産服務性補貼和保險補貼。創新“米袋子”、“菜籃子”建設工作機制。深化農産品品質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全程監管制度。

  (作者係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副市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