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個別地方糧庫滋生“碩鼠” 網友:“糧心”怎麼了

  • 發佈時間:2015-04-24 09: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遼寧省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儲庫被央視曝光存在以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價差補貼等問題。消息一齣,國家糧庫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民以食為天”,糧食儲備是為保證非農業人口的糧食消費需求,調節糧食供求平衡、穩定糧食市場價格、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而建立的一項物資儲備制度。具體負責經營管理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更是被看作“天下糧倉”。

  而近年來,隨著糧食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個別地方糧庫滋生“碩鼠”,在社會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鼠患”成災,已讓糧食儲備制度走樣變味,網友不禁發出疑問:我們的“糧心”到底怎麼了?

  “遲到”的調查結果

  “以陳換新”的行為,自然受到了輿論的一致聲討。

  聯想到2013年發生的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大火事件,網民“下雨的灰港”調侃道:坐等各種糧庫火災,火表示很無奈啊。

  諸如此類批評指責,近幾日在網路上並不罕見,而媒體不斷的追蹤報道,更是讓“以陳換新”事件持續升溫。

  壓力之下,中儲糧總公司于4月17日成立調查組,派員到兩省的涉案企業進行核查處理。在事件曝光後,由國家糧食局監督檢查司司長趙文先帶隊的兩個核查督辦工作組也分別趕往遼寧、吉林兩省,對核查工作進行指導和督辦。

  不僅如此,由吉林省、市、縣三級糧食局組成的多部門聯合調查組,于17日下午封存白依拉嘎糧庫1.6萬噸稻穀,隨後趕赴松原、白城等地糧庫展開調查。調查組表示,最終結果或在21日前公佈。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稱,將普查吉林省的糧庫,發現不合格的,立即退出國家糧庫,並對相關責任人追責。

  然而,截至4月23日,中國青年報記者並未看到調查結果公佈,於是分別致電中儲糧總公司、國家糧食局、吉林省糧食局和遼寧省農委,了解調查最新進展。

  面對問題,中儲糧總公司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現在中儲糧會同有關部門的聯合調查組正在緊張地進行調查,結果出來後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報告。”

  國家糧食局新聞辦表示,具體進展情況可向當地調查組諮詢:這個事情要看當地調查組的情況,以他們那邊為主在網上進行公佈,糧食局過去主要是督導,跟進情況肯定不如當地。

  吉林省糧食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稱,所有的進展情況只向中央電視臺透露,對於記者的詢問,表示無可奉告。當被問到21日前公佈調查結果的承諾為何沒有履行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遼寧省農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省政府和國家糧食局正在開原市調查、解決該事件,目前為止,還不適合對外宣佈。他表示,不方便透露調查組的聯繫方式,處理結果一旦出來,會第一時間向外公佈,但具體是什麼時間,尚不能確定。

  23日,經央視對外公佈,持續的調查取證之後,吉林省調查組已查明,被曝光的神秘買家,身份係白依拉嘎糧庫領導親屬。但“天下糧倉”為何以陳頂新?糧倉腐敗的清查情況到底如何?一切依舊是未知數。

  你所不知道的“糧倉腐敗”

  讓“碩鼠”們趨之若鶩的,無非是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事實上,“以陳換新”只是“糧倉貓兒膩”中的一種。

  “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套取國家補貼,從各種項目上拿回扣、在賬上作假,腐敗形式非常之多。”據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介紹,在我國現有糧食儲備體系之下,腐敗現象的出現不僅頻次高,而且腐敗操作的難度系數低。

  本次由央視曝光的遼寧、吉林等地糧庫和糧商勾結,以陳糧頂替新糧賺差價的行為,即是諸多糧食腐敗手段中常見的一種。

  與之類似的手段,在糧食行業被稱為“低收高轉”,指的是糧庫內部通過國家每年提高的收儲價牟利。

  隨著物價上漲,“最近這些年,我國糧食每年的收儲價格和前一年相比,都會漲10%~15%。”鄭風田説,“而且糧食在庫存時能拿到國家補貼。糧庫照這個規律,把當年低價收購的糧食按高價賣出,這個過程不僅賺到了差價,收到的新糧食也得到了國家的補貼。”

  而實際情況遠比理論上要複雜得多,以至於産生了不少“變種”。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糧食局的周國棟擬文稱,“低收高轉”是糧食腐敗的一種常見方式。這種手段主要是用在國家和地方專項儲備糧上,而具體操作方式往往有數種,一些不法經營者常常鑽政策的縫隙。

  除此之外,在糧食行業,還存在更為惡劣的“轉圈糧”現象。鄭風田把“轉圈糧”概括為“移花接木”與“虛假交易”兩種類型。

  “移花接木”指的是糧庫平時謊報糧食總量,貪污補貼款,在領導視察時,把別的糧庫的糧食臨時調來,彌補虧空。“比如糧庫報告收了100萬噸的糧食,向上面申請100萬噸的補貼,但可能只收了50萬噸。如果上級來檢查,就把其他糧庫的糧食調過來冒充。”

  “虛假交易”則指僅在賬面上的重復交易。“糧庫先讓其他企業把糧食買下,等到國家實際收購時,糧庫再從企業那裏把糧買來。其實是同一批糧食,糧食沒有走,只在賬上走,騙取了收購款,也是一種犯罪形式。”在鄭風田看來,“轉圈糧比以陳頂新更惡劣,至少以陳頂新還是保證庫裏有糧食的。”

  而其他違規操作,同樣可以為糧庫帶來不菲收益。鄭風田提到,有的糧庫為了多拿儲糧補貼,經常超額收購糧食,但一有不慎,便會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2013年黑龍江基層糧庫的大火就是這樣引起的。糧庫拼命收糧食,但是自身庫存條件很差,不能有效監管,收了糧食引起大火後都燒了。”

  糧儲行業的亂象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人們最疑惑的是,為何糧食儲備得不到有效監管?

  糧庫“碩鼠”何以橫行無忌

  那麼,糧倉該由誰來監督呢?記者查詢發現,《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中央儲備糧的行政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數量、品質和儲存安全實施監督檢查。”同時第八條規定,“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經營管理,並對中央儲備糧的數量、品質和儲存安全負責。”

  “中儲糧的權力過於集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經營管理全由他們負責,國家行政部門僅承擔監督責任,但現實情況往往是,糧食局求著中儲糧收購農民的糧食,根本談不上監管。”

  鄭風田也提到,中儲糧的資訊不透明,使得外界難以進行有效監督。

  “糧食儲備比較特殊。一般多少糧食,在哪收的,不會告訴外界,某個地方只有一個領導掌握,這相當於一個人説了算。那就很容易出問題。”鄭風田説。

  同時,鄭風田還認為,“這與中儲糧所處的地位有很大關係。糧食儲備基本就是中儲糧一家壟斷,缺乏競爭的壟斷企業,一般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中儲糧自身體系太龐大,難免監管不力。”鄭風田説,“它下屬還有很多糧庫,寄存糧庫、合作糧庫,比如這次吉林、遼寧事件中的儲糧企業,其實是民營代儲庫,雖然不屬於中儲糧直接管,但中儲糧也脫不了干系。”

  糧倉亂象“國家一直在關注,但實際上政策難以落實”。李國祥説,管理制度上存在問題。

  糧倉“碩鼠”,不只是在貪贓枉法

  接二連三的腐敗事件被曝光,讓一直低調的中儲糧不得不站到了聚光燈下,糧倉“碩鼠”帶來的影響,卻波及到了許多人。

  “糧庫腐敗不僅帶壞了社會風氣,影響自身形象,也損害了對整個中儲糧系統以及國庫的公信力。”李國祥説,“而且從長遠來看,受到傷害的是社會各個領域。”

  利益被直接侵犯的是農民。“收新糧應該是從農民手中買糧,把錢打到農民卡上。國家規定糧庫和企業不能直接拿錢,但他們有些人會複印農民的戶口本、身份證,代替農民領補貼。”

  糧食的消費者也面臨風險。鄭風田舉了個例子,“本來糧庫該進新的小麥,但是卻把兩年前的小麥按新的小麥收購了再放兩年,相當於放了四年。這時候再被麵粉廠買了做成食物,消費者吃了就會出現問題。”

  國家也會因此加重財政負擔。李國祥表示,“糧食加工企業對中儲糧的信心不足,往往選擇進口,不願意收購國家的糧食,造成國家庫存越來越多。而庫存需要國家給補貼,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國家財政的開支。”

  儘管面臨諸多爭議,但鄭風田還是提出,“要正視中儲糧的地位與作用。”

  “中儲糧本身成立的目標是平穩糧食價格。如果沒有中儲糧,那麼,糧食價格不知道會翻多少番。”鄭風田説,“這麼多年來,蔬菜、水果、肉漲了很多倍,是因為沒有儲備,完全受市場影響,所以價錢漲得特別快。但因為有了中儲糧,糧價與其他農産品相比,整體很平穩。”

  “不能因為幾個庫出問題,就把整個糧食儲備體系否定掉。”鄭風田認為,目前急需為中儲糧建立新的監管體系。

  “首先一定要加強透明度,沒有透明的東西永遠有問題。其次還要加強第三方監管,避免自己監督自己的現象繼續出現。”(記者 王帝 實習生 王書畫 張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