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對跨境資金流動疏堵並舉均衡管理
- 發佈時間:2015-04-23 16:32: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李延霞)“當前中國確實存在資本流出現象,但屬於意料之中的有序調整,不能簡單等同於隱秘的、違法違規的資本外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國的銀行結售匯逆差82億美元,2月份擴大至172億美元,3月份進一步增至660億美元。一季度共計914億美元的銀行售匯逆差較去年四季度擴大97%。
對於當前跨境資金流動振蕩加劇,管濤表示,這種調整是可解釋、可承受的,應該理性看待,不必過分渲染。
他指出,當前資本流出的主要渠道是藏匯於民和債務去杠桿化。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中,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受這些因素影響,境內企業和個人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資産外幣化、負債去杠桿化”的財務運作,導致即遠期結匯減少、購匯增加。
“尤其是3月份,在外貿順差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前述內外部因素疊加,導致了當期跨境資本流出壓力脈衝式放大。其中絕大部分交易都有合法合規的貿易投資背景。”“藏匯於民”一直被視為為中國龐大外儲“減負”的途徑之一。數據顯示,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銀行代客結匯佔涉外外匯收入的比重(即結匯率)為69%,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同期境內外匯存款增加783億美元,同比多增394億美元,藏匯於民效果顯現。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産中官方國際儲備資産佔比為61%,較2013年末下降4個百分點,意味著外匯資産由國家集中持有轉向市場主體分散持有的效果逐步顯現。
管濤指出,當前資本流動的調整是可承受的,中國有能力並有信心抵禦外部衝擊,但對相關風險也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體量較大、貨物貿易順差較多、外匯儲備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在應對資本流動衝擊方面有較大的迴旋餘地。”管濤説。
從中國外幣外債風險指標看,除了短期外債佔比以外,目前其他對外債務安全性指標都在國際警戒線標準以內,對外債務總體是安全的。
對於未來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向,管濤表示,當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合理以後,跨境資本有時流入有時流出,將越來越常態化,未來跨境資本流動仍將呈現振蕩走勢。
面對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會不會採取控制流出的措施?對此,管濤表示,外匯局暫不會採取“控流出”的新措施,而是從加強監測、疏堵並舉、完善預案等方面,積極應對跨境資金流動異常波動的挑戰。
他表示,將對跨境資金流動疏堵並舉、均衡管理。一方面,抓住當前國際收支、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的有利時機,及時調整前期一些“控流入”的臨時性措施,同時繼續深化外匯體制改革;另一方面,對資本流出方向的監管政策,主要是根據現有政策而不是出臺新措施,如開展“出口不收匯”專項檢查,加大對個人分拆購付匯的監管力度,繼續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等。
“外匯管理部門將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全面梳理跨境資本流動主要渠道的新情況、新變化,摸清底數,及時做好形勢預判和預警,積極應對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管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