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就業情況正日益好轉 挑戰猶在需時刻警惕

  • 發佈時間:2015-04-23 07:3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就業情況正日益好轉。人們逐漸走出後衰退時期黑暗的“失業隧道”,重見久違的光明。

  【多數樂觀】

  2013年夏,為了和妻子的父母住得近些,特雷弗·帕克斯一家從得克薩斯州搬到田納西州。可不到4個月,帕克斯就丟了新工作。當時處境艱難:就業市場不景氣,他又年近50,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作為一個新來者,他沒有朋友,缺少人脈。“我很擔心,我誰也不認識,”他説。

  他努力尋找機會,打零工,和孩子同學的父母交流,與以前的僱主聯繫,瀏覽線上求職網站……他發出很多簡歷,均遭拒絕。

  去年秋,形勢出現好轉。他先是接到當地一家小銀行的面試通知,不久又接到從前供職銀行打來的電話,説是要新成立一個洪水保險部,希望他成為團隊一員。

  這份工作讓帕克斯重新找回自信,也給他的家庭帶來財務保障。他的故事大致反映了美國就業市場的復蘇。儘管復蘇還不全面,但改善是真實的。自美國5年半前宣佈金融危機正式結束以來,蓋洛普諮詢公司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民意調查首次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開始對經濟表示樂觀。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美國去年就業實現自1999年以來最強增長;截至今年1月,官方失業率數據降至5.7%,比一年前降低近1個百分點。

  連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的高失業率也在迅速下降,這部分得益於汽車和其他製造業的復蘇。目前有28個州,包括許多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州,就業水準已回升到2007年的高位。

  【百業復蘇】

  一些行業出現用工短缺。波士頓附近一家名叫“樹葉”的産品開發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鮑説,公司為客戶解決從汽車到工業設備等多個行業的技術難題,因業務拓展,需要在原有600名員工的基礎上擴招20%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科學家,但很難如願。“這個市場非常緊俏,”他説。

  不僅科學和數學這樣的高尖端領域找工作不愁,其他很多行業也都在擴大招工,從專業化服務、銷售、技術工種,到酒店、零售店裏的低收入崗位。去年有十分之一的新工作機會來自建築領域,證明這個在經濟衰退中備受打擊的行業也迎來了復蘇。

  16至24歲的年輕人是2008年以來求職市場上最受打擊的人群,失業率為25至34歲、45至54歲人群的兩倍。如今,情況已經改變。

  波士頓大學大四學生拉希德·內爾松説,他眼瞅著就業前景一年比一年好。去年秋,他開始密集尋找工作,眼下已有了一個職位要約,在AT&T公司做客戶經理,向企業推銷電訊技術。

  他早早做了求職規劃:主攻市場需求大的行銷領域,週末進行各種面試,整個秋季學期都在不停發求職申請……作為波士頓大學職業發展中心的學生大使,他敦促同學們早做類似規劃。

  年長者也感受到了就業市場的春風。加州聖迭戈市的山姆·賈曼失業已久。他從事的財産抵押行業是此次金融危機的中心。2008年他第一次失業,2009年重新就業,為面臨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危險的人們修改貸款計劃,去年初再遭裁員。儘管房地産行情開始好轉,但他已經51歲了,沒人願意雇用他。“他們説,你離開老本行5年了,很多業務發生了變化。我們想聘用有最新經驗的人。”

  無奈之下,他開始擴大自己的求職範圍,比如佩特科寵物用品公司的保健工作等,並且27年來第一次考慮離開加州,“因為這裡沒有工作”。

  但去年10月,他在當地一家信貸公司謀得一職。雖然薪水較從前減少了四分之一,管理級別也降了一級,但他感到滿意。“我喜歡這份工作,人們很友好,而且不必離開聖迭戈了,”他説,“我有更多的安全感。”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美國仍有280萬人失業時間超過半年;即使重新就業,由於種種原因,新工作維持的時間也不長。但有一個事實是明確的:從藍領到賈曼這樣的白領,越來越多失業者正在重返工作崗位。

  【挑戰猶在】

  儘管美國的就業情況較之歐洲國家好得多,但仍存在一系列挑戰。

  比如,中産階級收入增長陷入停滯,不平等現象早在經濟衰退之前即已出現,且日益嚴重。這些趨勢現已成為政治中心問題,共和黨和民主黨領袖均非常重視,將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就此展開博弈。

  再如,從機器人到智慧手機,技術進步為消費者呈現一個嶄新的世界,但同時也攪動傳統職業的一泓靜水。經濟學家泰勒·考恩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再見,平庸時代》中預言,未來世界裏,受過優等教育的精英將把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

  此外,由於此番失業潮是大蕭條以來最漫長的一次,失業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導致至今仍有相當數量的勞動人口沒有工作或處於未充分就業狀態。有的人只能做兼職,而不是期望中的全職工作;有的則因連遭打擊,深深失望,從此不再找工作。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在經濟衰退中被邊緣化的人們因為離開職場太久,逐漸失去技能、人脈關係和市場競爭力,恐將永遠無法重返職場。

  提高勞動力市場參與度,讓更多能夠工作且願意工作的成年人走進職場,是衡量美國真正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指標。

  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家史蒂芬·羅思承認上述挑戰,但反對長期悲觀的論調。他説,歷史一再重復,每當出現經濟困難、技術變革或全球競爭的時候,總有人危言聳聽,預言未來形勢如何嚴峻,而事實證明,他們的預言往往是錯的。

  【時刻警惕】

  去年秋,莉迪亞·索托馬約爾參加了一個求職培訓班,結業時進行了一場模擬面試,面試官來自一個名叫“就業平臺”的組織,專門幫助長期失業人群。在問答環節中,索托馬約爾運用所學技巧,提醒自己不要膽怯,可以短暫思考,但停頓不宜過長……當她結束面試時,在場其他20多名學員報以熱烈掌聲。

  模擬面試成功給予索托馬約爾極大信心。如今,她已在家鄉康涅狄格州布裏奇波特市一家電纜安裝公司謀得一份簿記員工作。

  從索托馬約爾的故事可見,技術正在改變當下的求職面貌。她在培訓中學會了如何在職業社交網站“領英”上推銷自己,如何從諸多電子求職申請中脫穎而出,如何擊敗潛在的競爭對手等。

  創建“就業平臺”的機構老闆約瑟夫·卡伯恩説,求職者將面臨長期挑戰。“找到一份工作,終日坐在那裏無所事事,下班後也不學習或培訓,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經營事業意味著“時刻保持警惕”。

  卡伯恩説,僱主現在越來越謹慎,只要能找到兼職者、臨時工或合同工,就不會輕易雇用全職工,這樣可以甩掉一些常規財務負擔。如果雇用全職工,則希望此人能持久地適應技術更新。

  這不是什麼新潮流,“終身學習”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成為流行語。但職場在加速變化,換工作可以,可一旦離開,你所掌握的技能很快就會過時,更不要説發生經濟危機了。

  索托馬約爾説,培訓計劃傳遞了一個簡單資訊:“滿血復活”的最佳途徑就是重新就業,哪怕收入不如從前。卡伯恩則敦促人們,即便暫時找不到工作,也要表現出積極態度,學習相應課程,或當志願者等。這樣的課程老少皆宜。

  即將大學畢業的內爾森對此深表贊同。他已著手更長遠的職業規劃,希望將來成為職業籃球領域一名出色的體育經紀人。(新華社特稿)(唐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