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扶貧創新路

  • 發佈時間:2015-04-23 06:29:27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周者軍

  “真沒想到,只要一根網線、一台電腦,不用出村,就把家裏的千余斤土蜂蜜賣到了全國各地。媳婦還在網上買衣服、小家電等商品,不僅價格便宜,還能送到家門口。”

  説這話的是成縣雞峰鎮草灘村村民王興用。

  王興用是村裏的養蜂大戶,家裏收入來源主要靠出售蜂蜜。過去,家裏的蜂蜜只能背到20多公里外的雞峰鎮去賣,來回一天時間不説,還賣不上好價錢。去年11月,經駐村雙聯幹部協調,他家生産的上千斤蜂蜜通過鎮裏和村裏的網店全部被賣了出去,收入3萬多元。

  如今在草灘村,和王興用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通過網路完成商品交易,電子商務成為村裏人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草灘村是成縣雞峰、二郎兩個特困片區的72個貧困村之一,由於地處偏遠,又在山區,多年來,村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啥叫得響的産業,村裏人主要靠種烤煙、養蜜蜂和外出打工維持生活。(轉3版)

  (接1版)雙聯行動開展之前,村裏有貧困戶68戶280人,貧困發生率73%,高於全縣水準32%。2011年底,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2450元。

  這樣的村子,要想早日脫貧,如果不創新思路,不轉變群眾觀念,不增強群眾“造血”能力,很難短時間內改變落後面貌。

  全省雙聯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開展後,為深居大山的草灘村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成縣異軍突起的電子商務,讓草灘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按照成縣特困片區規劃和精準扶貧要求,幫扶單位的幹部來到草灘村,進村入戶摸家底、搞調查,分析致貧原因,搜尋致貧短板,與群眾商議切實可行的脫貧路徑,最終把電商扶貧作為一個突破口來抓。

  草灘村村民大部分文化水準不高,接觸過電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為此,成縣電商協會、扶貧辦和雙聯單位協作,成立電子商務服務站,對村裏的大學生村官進行電子商務培訓。

  很快,4G網路通到了村裏,村裏的網店也紅紅火火開張了。為了讓群眾儘快接受這一新鮮事物,雙聯幹部進村入戶普及電腦知識,手把手地教村民們如何上網。

  為了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好處,村裏的大學生村官通過網店幫助群眾銷售核桃、土雞、土雞蛋、土蜂蜜、幹野菜等20多種農特産品。

  縣扶貧辦和電商協會還聯合給村裏的貧困戶發放“電商扶貧便民卡”,明確了幫扶的具體聯繫人和對接銷售農特産品的具體單位。

  記者來到村民談繼銀家,貼在墻上的“電商扶貧便民卡”很是醒目。

  “這張卡片上不光有幫扶單位聯繫人和網店店主的電話,還有我家能在網店銷售的東西。養了多少只土雞,有幾棵核桃樹,每年能摘多少斤野生獼猴桃、羊肚菌都寫得清清楚楚。”談繼銀喜滋滋地説,“縣扶貧辦與網店店主、網店店主與貧困戶都簽訂了‘幫帶貧困農戶增收協議’哩。”

  “剛開始,我認為靠一台電腦幫咱脫貧致富有些不靠譜,可沒想到,家裏的土雞蛋剛從雞窩收回來,當天就被賣了出去。以前,一個土雞蛋在集市上賣五角錢,現在到網店賣一元八角錢一個。看來,要想早日脫貧致富,咱莊稼漢也要轉變觀念才行。”談繼銀的話道出了鄉親們的心聲。

  為了讓村裏的電商扶貧落到實處、産生實效,隴南市雙聯單位指派1名科級幹部常年駐村,雙聯單位西成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選派1名科級幹部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雞峰鎮安排1名大學生村官駐村。圍繞怎麼扶、扶什麼、扶持誰、誰去扶等問題,幫扶幹部和縣扶貧辦、雙聯辦、電商協會一道,制定了《草灘村電商扶貧總體規劃》《草灘村幫扶工作實施方案》,並建立了《草灘村農戶基礎資訊臺賬》,明確了電商扶貧的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考核辦法。

  在電商扶貧的推動下,草灘村的養蜂、養雞等産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村委會主任談志剛告訴記者,自從村裏開辦網店以來,原來不打算養蜂的農戶,通過村裏的扶貧互助協會貸款,擴大養殖規模。今年,村裏的土蜂養殖從過去的200多箱,增加到了640箱。靠網上銷售,村裏的土雞蛋脫銷了,大家養殖土雞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草灘村增收致富的步伐明顯加快,2014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6400元,高出全縣每人平均純收入871元。

  在成縣,草灘村的電商扶貧只是一個縮影。

  多年來,受資訊、交通、物流、市場等多種因素制約,和草灘村一樣,成縣山區村莊裏的農特産品長期處於有量無市、有質無價狀態,農民增産不增收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何把特色農産品賣上好價錢,帶富一方百姓,成縣各級幹部一直在尋找答案。

  “蓬勃興起的電子商務為成縣經濟社會發展點亮了一盞燈,照亮了一條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成縣縣委書記李祥説。

  在李祥看來,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開展電商扶貧,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正成為一種大膽的實踐和探索。

  李祥告訴記者,為了把電商扶貧落到實處,2013年以來,成縣提出把貧困戶變身對接市場的網商、把貧困村變成網貨供應的“後倉”、把農産品變作增收的商品、把外出上學務工者變為貧困鄉村資源的“宣傳員”的“四變定位”思路,並把“新媒體行銷”作為宣傳推介貧困鄉村特色資源、打造成縣電商名片、實現電商扶貧集中突破的“助推器”。

  兩年多來,成縣開設的3000多個各類微網志和60多個微信公眾平臺集體發聲,通過政府引導、領導帶頭、幹群呼應、部門合體、社會參與、資訊互通、聯動互推,新媒體行銷效應逐步擴散,初步實現了“影響擴出去、品牌走出去、品質跟上去、效益提上去”的階段性目標。

  “通過開展電商扶貧,不但使農民學會了使用電腦和在網上買賣東西,而且開闊了群眾的眼界,解放了群眾的思想。”成縣扶貧辦負責電子商務的幹部王向紅説,群眾的視野開闊了,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中解放了出來,打破了封閉落後的慣性思維,樹立了電子商務也能助農增收的新理念,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極大地激發了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成縣開辦網店627家,全縣農産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9000萬元。隨著網店的興起,當地快遞業發展迅猛,50家物流快遞和供貨商解決了500多人的就業問題。

  短短兩年多時間,從草灘村到整個成縣都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通過開展電商扶貧,成縣豐富了扶貧開發的方式和手段,拓展了扶貧開發的領域,也實現了精準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深度融合,為扶貧開發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