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稻主要病蟲害科學應對

  • 發佈時間:2015-04-23 03:32:0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稻飛虱華南、江南、西南、長江中下游稻區重點防治褐飛虱和白背飛虱,優先選用抗(耐)虱品種;儘量減少前期用藥,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藥劑防治重點在水稻生長中後期,防治指標為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1000頭以上、雜交稻穗期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優先選用對天敵相對安全的藥劑品種,于低齡若蟲高峰期對莖基部粗水噴霧施藥,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稻縱卷葉螟充分發揮水稻生長前期的自身補償能力和天敵控害作用,重點防治水稻中後期主害代。蛾始見期起設置性資訊素,蛾高峰期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壓低種群數量;卵孵化始盛期優先選用蘇雲金桿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農藥,或低齡幼蟲高峰期選用對天敵安全的化學農藥,細水噴霧施藥,防治指標為百叢水稻有束葉尖60個。

  螟蟲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翻耕灌水漚田,降低蟲源基數,從越冬代開始,各代蛾期應用昆蟲性資訊素誘殺成蟲,蛾高峰期釋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應用蘇雲金桿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幼蟲,分蘗期枯鞘叢率達到8~10%或枯鞘株率3%時施藥,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重點防治上代殘蟲量大、當代螟卵盛孵期與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藥,重點防治每畝卵塊數達到40塊的稻田。

  稻瘟病重點落實適期預防措施,在水稻分蘗期至破口期施藥預防葉瘟和穗瘟。種植抗病品種,實行品種多樣化種植,搞好種子消毒,避免偏施和遲施氮肥。注意異常天氣時稻瘟病發生動態。常發區秧苗帶藥移栽,分蘗期田間初見病斑時施藥控制葉瘟,破口前3~5天施藥預防穗瘟,氣候適宜時7天后第2次施藥。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紋枯病加強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蘗末期曬田。藥劑防治重點在分蘗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當田間病叢率達到20%時施藥防治。

  稻曲病提倡種植抗(耐)性品種,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點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0天施藥預防,如遇多雨等適宜天氣,7天后第2次施藥。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鋸齒葉矮縮病在單季稻和晚稻秧田期及本田初期預防,重點做好藥劑拌種或浸種,集中育秧,防蟲網或不織布秧田全程覆蓋育秧,秧苗帶藥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帶毒稻飛虱遷入時適時防治。稻飛虱終年繁殖區晚稻收割後立即翻耕,減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種植抗病品種,適當推遲播栽期,藥劑拌種或浸種,防蟲網或不織布覆蓋集中育秧,秧苗帶藥移栽。注意防治前作麥田、田邊雜草、秧田和移栽初期灰飛虱。

  白葉枯病種植抗(耐)病品種,重點採取“種子消毒、培育無病壯秧、加強水肥管理、防淹、防竄灌、藥劑控制發病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病害常發區,感病品種在颱風、暴雨過後及時全面施藥防治。

  (摘自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2015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