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師”楊傑煉成記

  • 發佈時間:2015-04-23 03:31:4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

  在安徽淮北礦業集團朔裏礦業公司,從普通礦工到礦領導,對機電科工人楊傑的稱呼很統一——“楊大師”。

  30年來,楊傑堅守煤海一線。看看他曾經獲得的榮譽,就知道這個稱呼實至名歸:“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技能大師工作室”……

  “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楊傑的辦公室不大,書櫃裏滿滿噹噹,塞不下的都壘得整整齊齊放在桌椅上。大部分書都與電氣控制相關:《電氣可編程式控制制原理與應用》《實用變頻調速技術培訓教程》……他的辦公桌上還有一摞筆電,上面畫著密密麻麻的電子元件符號和電路圖。

  楊傑説,最初自己也是個十足的外行。1984年,初中畢業的楊傑進入朔裏礦,成為一名副井車房絞車司機。煤礦副井是材料、設備和人員進出的通道,司機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絞車上下,工作簡單而枯燥。楊傑也想學會維修絞車,但找來提升機的結構、原理圖,打開一看,懵了,圖紙符號像天書一樣,根本看不懂。意識到自己知識匱乏,他便在工作之餘開始自學。高中課程、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啃”完20多本礦井提升機方面專業技術書籍,積累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

  努力有了回報。1987年,楊傑在淮北市“百業十行”大比武中拿到了絞車工種第一名,1990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煤炭系統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很多時候大家覺得習以為常的工作,經過創新,其實都可以做出改變並節約成本,産生經濟效益。”楊傑又開始“不安分”了。

  2002年,他所在的礦井安裝一套高壓變頻提升電控系統後,變頻器的工作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諮詢廠家後得知,採用傳統的安裝方法不能滿足新設備需求。

  針對問題,楊傑設計出一套新的連接裝置,解決了電機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竄動及動態響應慢的問題,避免了對軸編碼器的損傷,同時方便拆裝、維修,徹底解決了變頻器工作狀態不穩定的現象,每年可産生直接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30年來,楊傑實施大小革新項目200多項,其中13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11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1項達到世界先進水準,2項刷新全國紀錄,2項填補全國煤炭行業空白,2項獲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成果獎,創造經濟效益8650多萬元。

  在朔裏礦,“楊傑講堂”是工人心目中的大學。2010年5月,以楊傑名字命名、面向礦區開放的“楊傑講堂”建成開課。講堂把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生産控制設備搬進教室,實現了教學與生産實踐“無縫對接”,這是國內首個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培訓現代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技能的PLC實訓工作室。

  截至目前,“楊傑講堂”已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278人,56名技師晉陞為高級技師。在淮北市和淮北礦業集團組織的3次技術比武中,前三名均是“楊傑講堂”的學員。

  “我就是喜歡研究這些,對於現在的工作,我不只是喜歡,而是深愛。”楊傑這樣詮釋他30餘年的礦區堅守。

  據新華社合肥4月22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