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企仍不願降價應對中國市場增速下滑

  • 發佈時間:2015-04-22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曾預測2015年中國乘用車增長8%、商用車增長2%,但現在看來這個預測可能要調整。”在4月21日召開的《2015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降低了對2015年中國車市的預期。

  2015年一季度,中國生産汽車620萬輛,銷售615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7%和3.3%。其中,乘用車(指轎車、微型客車以及不超過9座的輕型客車)産銷增長分別為10.3%和9.4%,商用車(指載貨汽車和9座以上的客車)則下降22%和19%。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判斷,乘用車增長9-10%達到了去年同期水準,商用車的下降則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整個經濟建設的放緩,二是中國部分地區開始實施四階段排放標準,部分商用車因配置提高而提升了價格,從而影響市場銷量。以輕型卡車為例,在舊的排放標準下原本每輛價格為三萬多元,實施新的排放標準後價格提高了20-30%。

  董揚認為,中國汽車産業已經與中國經濟一樣,進入了新常態。雖然中國仍然是全世界體量最大、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但增速已經明顯趨緩。

  “中國汽車增長的新常態,恐怕就是由20%多的增長直接進入5-10%的增長,這標誌著中國汽車産業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 在董揚看來,2000-2010年間中國汽車産銷平均24%的驚人增速已經不復存在了。

  “雖然現在中國的汽車平均保有量還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低於經濟發展水準,還有巨大的剛性發展空間可以開發,但是由於目前中國環境的壓力很大,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讓部分大城市開始限購限行。”在董揚看來,這些因素都促使了中國車市進入新常態。

  降速,不一定降價

  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放緩表現顯然最為先知,不過包括通用在內的全球大型車企仍視中國為其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

  “從2015-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將保持每年6-7%的增長速度。”通用汽車全球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20日在上海車展對騰訊財經等媒體透露了公司對中國車市的最新預測。

  不過她同時表示,“雖然在中國我們已經看到市場有一些放緩的跡象,可這裡的銷售增速還會有一個很好的增量。”在剛過去的3月,通用在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增長了7.8%,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雪佛蘭、凱迪拉克和寶駿品牌都做到了3月份的最高銷量。

  博拉認為,日益增長的家庭收入將為中國市場帶來積極影響。“這將使乘用車被更多家庭接受。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二次購車和置換購車的需求,這些消費者佔據我們所有消費者的30%左右,將來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到70%。”

  為了擴張産能以滿足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銷售需求,博拉透露,今年通用將把中國的産能提升24%。“在2018年年底之前,預期我們在中國的産能會提升到500萬輛。我們將繼續擴張經銷商網路,我們的重心是中西部地區,因為在中西部地區我們看到重要的增長趨勢。”

  但中國的疲軟已經讓很多車企坐立不安。就在上海車展前幾天,上海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和一汽大眾等紛紛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降價促銷。

  對此,博拉沒有透露通用是否也會在中國區選擇降價,只表示目前通用的乘用車等産品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符合預期。

  不過,通用汽車中國總裁錢惠康評論説,“這個市場的競爭趨勢肯定會越來越激烈,大家可以看到,本身我們最主要的是強調性價比,開始的時候就是要定價定得好。價格一定要定到一個很實惠、性價比好的,客戶能夠接受的,這是給客戶提供的最好的産品和服務。

  長安福特是此次帶頭降價的車企之一,形式為減免購置稅。不過20日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福特汽車中國總裁兼CEO羅禮祥(John Lawler)一直拒絕使用“降價”的説法。

  “事實上,不是説我們在現有的價格上打了一個折扣,我們也沒有必要這麼做,因為福特的銷售一直進展得相當不錯。我們所做的只是把現有的激勵機制整合到購置稅中,將與消費者的溝通工作做得更加深入一些。”

  羅禮祥強調,“我們對在售車型一直有一些激勵機制,長安福特最近的這次對於國産車的部分車型(不含新蒙迪歐和銳界)採取的一些銷售激勵機制,相當於減掉了10%的購置稅,這些激勵機制並非是為了回應競爭對手的舉措,而是一直存在。”

  目前的降價潮僅限于合資車市場,有分析認為這或將波及自主品牌,甚至讓自主品牌的日子更加難熬。

  不過,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行銷公司總經理黃華瓊對騰訊財經表達了樂觀態度。“我們自主品牌的産品,自身性價比的優勢已經放在那裏了,這個沒什麼大的異議。從整個心態上,大家還是要冷靜地看待現在市場的一些變化。至少從目前來看,自主品牌和中國品牌都沒動,大家還是比較堅持的。”

  黃華瓊打了一個比喻,別人病了,別人在吃藥,結果帶動大家都在吃藥。“我覺得在這個時候,這些舉措像多米諾也好、像感染感冒一樣,給整個市場帶來的不是一種積極信號。我覺得這不是件好事,但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好處。”

  他評論稱,如果一些品牌壓庫壓得太多,拼命地給經銷商壓庫,那的確不太正常。

  對於通過降價、免稅、贈保險等各種措施來復蘇市場的做法,黃華瓊認為,這並不一定會對銷量産生多大影響。“我覺得這是在消耗原有的一些客戶資源,促進原來要買它但還在猶豫的這些人購買,只不過是加快了購買速度而已。”

  無論承不承認降價,無論要不要降價,汽車行業都正與中國其他傳統行業一樣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危機。“最終汽車行業會打破封閉的局面,形成一個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新的開放環境。” 黃華瓊説。

  微信掃一掃,幫你發現聰明錢——騰訊財經公眾號:騰訊財經(financeapp)重磅財經資訊、特色財經欄目一網打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