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熱炒生態 手機廠商難掩創新乏力

  • 發佈時間:2015-04-22 09:03: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智慧手機在硬體配置的比拼到達臨界點後,借道“網際網路+”東風,廠商開始更換槍支彈藥,舉起了“生態”大旗。近一段時間以來,樂視、TCL通訊、魅族、中興等廠商不斷加碼構建“生態圈”。業界指出,手機廠商一股腦兒祭起生態法寶,浮躁之氣明顯,此舉一定程度上是在掩蓋手機創新乏力的現實。

  “不玩生態就OUT了”

  前不久,在創始人賈躍亭炮轟蘋果炒作了一把之後,樂視終於推出了三款超級手機,並號稱“首個生態手機品牌”。發佈會上,賈躍亭自信滿滿,稱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像樂視一樣)能夠擁有一個可以實現音視頻的採集、製作、傳輸、分發、播放等閉環的“自家系統”。在生態系統內,樂視的觸角延伸至智慧手機、電視、影視業等各個領域。

  不得不説,樂視是將生態一詞用得淋漓盡致的代表,這從其在資本市場的股價大波動便可見一斑。事實上,除了樂視,其他廠商也都開始玩生態。前不久,TCL集團強調了其智慧+網際網路的雙加戰略,打通智慧手機、家電、多媒體內容、可穿戴等各方面,構建自己的開放生態體系。

  另外,小米也是生態的大玩家,身為董事長兼CEO的雷軍擲出一系列動作,在拓展小米産品線的同時,還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及並購。而“中華酷聯”等傳統手機企業在尋求轉型過程中也普遍將物聯網作為方向,欲整合上下游,構建生態。

  “這年頭,你不玩生態就OUT了!”一位業內觀察人士感嘆道,“生態一詞幾乎要被用濫了,就連一些初創企業發佈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也往往在宣傳中打著生態旗號,如此做的目的不難理解,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商業模式選擇難題

  儘管廠商“癡迷”于構建生態,但殘酷的現實是,生態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很多企業甚至根本不理解生態究竟是什麼,就先打出噱頭,市場異常浮躁。

  簡單來説,生態系統,往往又被稱為生態鏈或閉環,是指廠商自身整合上下游産業鏈的能力,或在産業鏈掌控某核心鏈條而擁有較高的話語權,體現在實際運營中則是競爭卡位、搶灘佈局。

  在鬧鬨哄打造生態體系的同時,廠商應該想清楚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通過哪些方式確立,是靠硬體賺錢,還是靠軟體及服務賺錢。

  以蘋果為例,封閉的iOS是目前較為健康的生態體系,它的作用在於黏住iPhone、iPad等用戶群,軟硬體相輔相成。然而,從蘋果營收結構來看,iPhone、iPad等硬體産品仍是主力,iOS生態給蘋果帶來的利潤粗略計算約一成。

  作為蘋果老冤家的三星原本也欲複製蘋果模式,推出了Tizen系統,然而實際市場反應則是,這一系統對提升用戶黏性的作用寥寥,甚至還起了反作用。

  生態構建的另一種模式典型代表則是亞馬遜,亞馬遜推出小尺寸平板之時,與蘋果打起價格戰,以零利潤+內容服務收費的模式暫時佔據了一席之地,只不過隨後平板市場趨向飽和,智慧手機戰略失誤,致使亞馬遜的生態體系受挫。

  掩飾品牌溢價能力短板

  從目前國內市場來看,大多數廠商採取的是與蘋果截然相反的生態構建方式,即追求硬體的高性價比,硬體的作用只能用“生態佈局”來詮釋。

  行業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不少國內廠商跟風打出“生態”的旗號,實際上是轉移消費者及投資者的視線,掩飾品牌溢價能力和産品創新的短板。

  當下,智慧手機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參與各方在價格戰中一次又一次刷新底線,大多廠商往往陷入增量不增收甚至賠錢賺吆喝的尷尬境地,品牌形象及影響力有限,高端市場難突破,由此以生態為幌子,借助生態概念賺取關注度。

  更為重要的是,生態體系搭建成功的幾個要素可以概括為用戶體量大、軟硬體及服務閉環、掌控話語權等,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實力,還要具備整合能力。即使當下生態圈的大玩家小米、樂視,能否最終勝出也很難説。

  北京商報記者 吳辰光 曲忠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