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銷對接如何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4-22 08:35:18 來源:海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就當前來説,我省農産品市場尚無法準確預測産量,提供有效的市場資訊引導農戶種植,因此農産品供需的不確定性便是一種常態,滯銷就會頻繁發生。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加強市場資訊建設來溝通産銷,減少小農生産的盲目性和市場調整的滯後性。
破解海南農産品滯銷的“牛鼻子”,需要從提升生産者行銷能力和建立農産品産銷資訊系統兩個方面入手。對生産者來説,應從生産技術等方面幫助其促進農産品穩定生産,合理安排生産規模,促進均衡上市和穩定供給的能力。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建立完善的資訊系統,其中包含農産品的品種數量和市場資訊。
錯峰種植, 他沒虧還能賺!
了解行情後錯峰種植,東方農民陳仕業的玉米沒滯銷,還有賺頭
案例:東方市八所鎮紅興村村民陳仕業在了解市場行情後,晚兩個月種植玉米,待其玉米上市時滯銷已好轉,價格逐漸回升。
4月17日,東方市八所鎮紅興村,一片60余畝的玉米地靜待收穫。這片地,屬於紅興村村民陳仕業,別人忙著收穫玉米,他卻告訴家人:“還得等等,不著急收穫。”在2月初第一批玉米上市時,陳仕業被看做是在犯傻;一個月後發生的東方玉米滯銷,絲毫沒有影響陳仕業那60畝尚在茁壯生長的玉米。
“早在玉米播種時,我就了解到,今年東方玉米種植面積很可能翻番,而根據經銷商、收購商的資訊,市場很難承載這麼大種植面積的産量。”陳仕業説,他一直跟外地客商保持密切聯繫、隨時關注其他玉米主産地及市場的動態。
玉米哪個階段收購最多,兩廣及雲南等競爭對手的玉米幾月上市……在別人忙著播種時,陳仕業四處打聽來了這些資訊,經過簡單的推算,陳仕業選擇錯開種植高峰期晚兩個月種植,避開因各地玉米同期上市帶來的價格低潮和滯銷。
如今,據陳仕業介紹,自家的60畝玉米還有一星期左右便能成熟,而目前海南玉米的收購價已經回暖至每斤1.2元以上,且仍在緩慢抬升中。不滯銷、有賺頭,陳仕業聰明的嘗試贏來東方玉米種植戶的一片喝彩。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實現了資訊對稱的好案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後、海南省規劃院副處長夏勇開認為,滯銷的出現,往往是農戶與市場間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一旦實現農産品市場資訊透明化,農民看得到市場、市場了解地頭,滯銷是能得到解決的。
夏勇開告訴記者,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能夠實現資訊分享交流的,就是農産品仲介,每一個仲介,都是一個小的資訊集散平臺,連接著農民和經銷商。“發揮仲介的能力,對於解決農産品滯銷會起到關鍵作用。”但夏勇開同時指出,目前的農産品市場中,仲介存在素質偏低、挾資訊以壓價格等現象,因此引導、組織、提升仲介的服務,就顯得很有必要。“農産品仲介是當下必須存在的,若沒有他們,市場只會更亂。”夏勇開説,有一定實力的種植大戶和仲介,可以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市場資訊透明化,再通過種植大戶分享資訊。
“看到別人種得多,我也擴大了自己的種植面積,大家都在擴張,我要是原地踏步,豈不是虧了?”八所鎮一位種植戶告訴記者,不只是他,許多種植戶其實都是這樣憑感覺種植的。欣喜的是,有了今年陳仕業的嘗試和成功,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意識到了市場資訊的重要性。
夏勇開也認為,當農民意識到市場資訊的重要性,就代表他們在邁向成熟。“農民意識到後,就會有農業專業戶和職業化農民的出現,産銷對接更容易實現。”
一滯銷就補貼,怎麼治本?
應由政府搭建産銷一體的綜合平臺,讓市場與農戶互相看得見
案例:在文昌市東路鎮,種植戶、經銷商和政府共同建設荔枝集散中心,及時共用種植與市場資訊,有效實現了産銷對接。
“東方市拿出100萬元補貼過海的玉米運輸車,載重30噸以上的每輛次補貼1000元”、“萬寧市拿出100萬元補貼青瓜收購價,號召保價收購瓜農青瓜,避免出現滯銷現”、“農業廳組織玉米産銷對接會,讓農戶與經銷商直接接頭,推動玉米外銷”……
在出現農産品滯銷,政府往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通過補貼、刺激等方式,想方設法解決滯銷問題。但海南省農業廳市場與資訊化處處長張健同時坦言:“政府不會年年舉辦産銷對接會,在及時解決當下問題的同時,還要思考從源頭避免滯銷的發生。”
就在前不久的東方市玉米産銷對接會上,共同謀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東方市政府與外地玉米收購商,正探討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農民摸不清市場,我們看不到産量,對於仲介而言,他們雖能起到資訊通道的作用,但畢竟不夠全面,政府能否牽頭搭建一個産銷一體的綜合性平臺?”針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經銷商李忠躍在産銷會上提出的問題,東方市副市長李良海同樣意識到這樣一個綜合平臺的重要性。“目前東方市正在籌備建設這樣一個平臺,既能及時共用種植與市場資訊,也能利用這樣一個平臺,起到産銷對接的作用。”李良海表示,目前東方市許多玉米收購仲介,實則承擔著這樣的一個作用,但作用還不夠明顯。
對此,夏勇開表示,相比起仲介在産銷環節中所起到的作用,由政府主導搭建一個集資訊共用、貨物集散、産銷對接的平臺,既能拉近農民與市場的距離,還對整個玉米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在海南省內,就已經有成功的先例出現。去年,在文昌市東路鎮,由種植戶、經銷商和政府共同建設的荔枝集散中心,實則就承擔著這個平臺的作用。“每年的荔枝種植,離不開市場的導向,通過即時分享的市場資訊,我們幾乎可以打消銷售方面的顧慮。”東路鎮荔枝經銷商徐能説,在建立這個資訊、貨物集散平臺前,東路荔枝也曾遭受過滯銷。
早在去年,由省農業廳、新華社海南分社和中國移動海南公司聯合建設的海南省農信通資訊服務平臺就已上線,通過短信、語音、WAP等方式向手機用戶推送各類三農資訊。
“去年橄欖成熟後,礙于知名度不夠和種植面積不大等原因,收購商遲遲不來,成熟的果實掉了很多,眼看著損失不可避免。”海口昌盛合作社理事長陳英盛想起去年的滯銷局面,還心有餘悸。但幸好陳英盛及時將資訊發佈到農信通平臺,廣而告之後媒體跟進報道,短短幾天,滯銷局面破解。
賣不掉就爛掉,産業鏈太短!
應發展加工、包裝、運輸産業,減少對外省客商的依賴
案例:東方的玉米,從包裝到冷藏運輸,全是廣東徐聞的商家在做。當地農民採摘後就坐等經銷商到府,否則只能爛掉。
“東方市出産的玉米,從包裝到冷藏運輸,全是廣東徐聞的商家在做,海南的玉米打上的卻是廣東的包裝標簽。”李忠躍的一席話雖帶著幾分玩笑,卻也道出東方玉米在銷售環節上的尷尬。
“事實上,不僅僅是東方玉米,我省許多農産品在上市時都面臨這樣的尷尬。”張健表示,農産品外銷,包裝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對瓜果菜這一類保鮮期較短的農産品而言,從産地運往港口,再過海包裝,無異於在保鮮期上白白損失了一天。
而李良海也坦言,事實上在東方市八所鎮這樣的玉米出産地,完全可以利用起八所港的制冰資源,在本地做好冷藏包裝,這樣不僅省下過海包裝的成本,還為生鮮産品搶出了寶貴的一天。“就應對滯銷而言,以往政府的常規做法就是組織運銷商考察,組織産銷對接會,或者調配冷庫存儲,等待合適的銷售時機。”張健説,這些方法雖然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短板同樣明顯:産銷對接會對於即將爛在地裏的瓜菜來講,時間是滯後的;而有限的冷庫,有時並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因此,最好也是採用最多的辦法就是組織加工産業進行就地加工、冷藏。”
“不能説種植面積大了、産量高了,就是形成了産業,沒有一條完整的産業加工鏈,再優勢的産業都是脆弱的。”張健認為,近年來我省農産品加工産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加工企業在政策扶持下也逐步壯大。農戶遇到農産品滯銷時,政府會引導進行就地加工,減少農戶的損失。
“現在我們是有了好裏子,但還得有個好面子。”省農業廳農産品加工局副局長甘運明説,現在我省很多的農産品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註冊自己的商標,卻往往忽視産品包裝等産業鏈條的打造。
而記者通過對近幾年滯銷新聞的整理髮現,産業單一,是所有滯銷農産品的共同點,對於農民來説,“採摘”是他們最後一道工序。有種植戶坦言,從包裝到轉車分銷,一直以來是經銷商在做,出現滯銷情況後,農戶只能眼看著自己的果實爛在地裏。
“整頓産地市場,建立現代流通新機制。加強新型田頭市場建設,建立規範的田頭收購和運銷流通新機制,取代現行的田頭商販收購和零星分散代理的經營模式,促進冷鏈運輸和現代物流業態發展。”張健説,這是目前省農業廳著重努力的方向,打造産業鏈,對於解決農産品滯銷,將起到重要作用。
盲目追量,不如做精追質!
盲目擴大種植,影響農産品整體品質,不利於品牌打造和價格走高
案例:過去每斤賣不到1元的橋頭地瓜,現在需求最旺盛的時候10元一斤買不到,還成功打入歐洲市場,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辣椒、黃瓜、冬瓜、玉米……這些農産品滯銷很常見,但是橋頭地瓜、東妃荔枝、福山咖啡等,卻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海南大學經管學院發展戰略與創新創業研究所所長李偉銘笑言,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縱觀當下的高端農産品市場,海南出産的綠色農産品備受追捧。“即便是在以實惠著稱的電商平臺上,海南的黃瓜、木瓜、玉米、辣椒、香蕉等農産品,均能賣出不菲的價格,主要是海南做出了‘綠色’品牌。”李偉銘説,當下的市場環境,是海南農業産業等待許久的機會。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準、消費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對於綠色健康食品的追求也愈加熱烈。
而海南獨特的自然環境正好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這一需求,因而對海南的農産品産生更強的信賴感。“而地處熱帶的地理優勢,能夠讓海南水果率先搶佔市場,綜合而言,時代優勢、環境優勢和地理優勢造就海南農産品如今在市場上的火熱。”李偉銘説。
“實際上,這就是品牌的效應,與其盲目擴大種植面積,不如種‘精’。”張健表示。
“誰能想到,過去每斤賣不到1元的橋頭地瓜,現在需求最旺盛的時候10元一斤都買不到,在歐洲也很受歡迎!”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黨支部副書記楊英春這樣感嘆,而橋頭鎮當地,“橋沙”、“澄沙”兩個地瓜品牌均已獲得了“海南省著名商標”稱號。事實上在橋頭鎮,沙質的土壤很難種植除了地瓜以外的農作物。“既然只能種地瓜,不如投入精力好好種!”橋頭鎮一負責人説,精心培育打造品牌,原本不賺錢的地瓜搖身一變成了市場上備受追捧的農産品。
“其實品牌建設就是産業發展的行銷與傳播,品牌的宣傳程度與辨識度都將會給整個産業發展帶來影響。盲目擴大種植,不僅會影響到農産品的整體品質,也不利於品牌的打造,實際上還大大約束了品牌的傳播。”李偉銘説,樹立品牌,還有利於農産品進入高端市場。
“對全省冬季瓜菜産業進行全面調研和統籌規劃,確定區域性主導産品,合理調整産業和品種結構,建立優勢産業帶和主産區,科學安排主導産品和品種。”張健説,面對農産品滯銷,許多農業專家也給出了這樣的建議,通過積極推進,力求改變當下的狀況。
電商風生水起,何不好好利用?
大電商平臺有口碑有渠道,有能力助推農産品銷售
案例:連續兩年,京東商城包下了文昌東路2000畝東妃荔枝的銷售,48小時發往全國各地,而種植戶只管精心管護挂好果。
“今年的荔枝才剛剛開始挂果,承包商的電話就打過來了,我這麼多荔枝,可不愁銷路。”徐能告訴記者,連續兩年,國內知名的電商平臺京東商城包下了包括徐能種植在內的共2000畝東妃荔枝,通過電商平臺,優質的海南荔枝能在48小時內送達全國各地。
無獨有偶,在澄邁縣種植荔枝的種植大戶們,在近日也接到蘇寧易購的電話,還未上市便訂購了大批。“上市前就賣了幾成,水果經銷商還要靠競價來決定剩下幾成的歸屬,只愁不夠賣,更何談滯銷呢。”徐能笑著説。
但這樣的笑容放在五六年前,卻甚少在徐能臉上看到,荔枝本身較短的保鮮期以及外銷出島運輸成本導致的價格提高,讓東路鎮的荔枝很難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隨著國內的經濟飛速發展,電商平臺的崛起促使物流行業迅速膨脹,讓荔枝的出島之路變得簡單,知名度也越來越高。“這對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就可以安心來管護,保證荔枝的品質。”
參加了東方市玉米産銷對接會的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秘書韓章琴,也對電商平臺寄予了厚望。“目前電商平臺的火爆,對於農産品銷售無疑有巨大推動作用。”韓章琴説,從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等平臺每年的大動作就能看出,電商平臺一有潛力、二有渠道。
“往電商領域開拓市場,東方甜玉米有能力也有理由,其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有進軍電商和高端市場的底氣。”張健説,除了京東、蘇寧,淘寶還與海南合作開設了“中國特色海南館”,東方甜玉米作為當地的特色産業,應該多渠道發展,有潛力成為海南的又一個特色農産品品牌。
“現在很多農戶賣的只是産品,而不是商品。”屯昌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説,老百姓也缺乏商業意識,如果能將自己的農産品打造成商品,讓企業、客商來訂購,這就成了“訂單農業”。他認為現在的合作社、農戶應該學會現代化的行銷模式,網路、微網志、媒體等等行銷方式都應該掌握,要爭取做現代化的農民。“很多農戶都向媒體求助,以解決滯銷局面,卻忘了媒體同樣也是一個銷售渠道,可以好好利用。”張健説。
(本報海口4月21日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