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昂貴的白宮之路 有錢聲音大

  • 發佈時間:2015-04-20 08:43: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美國的競選政治中,候選人發表政治綱領不僅靠“嘴上功夫”。為了贏得選舉,候選人需要雇用競選班子,租用辦公地點、安排旅行、進行調研,在廣播電視、出版物和網際網路上刊登廣告,舉行無數次的公開露面和籌資活動等。這些都依賴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

  問題是如何募資?募資之戰,是總統選戰的一次前哨戰。

  通往白宮的路是昂貴的。

  今年早些時候,一場“小小布希”,就是那個有總統父親和總統兄長的佛羅裏達州前州長傑布·布希的募款活動被媒體曝光。

  這場募集晚會就在紐約曼哈坦私募基金巨擘克拉維斯家中,一共也就邀請了25人參加,單是入場門票就要10萬美元,名流們的捐資不能比門票低吧?

  當然,最後小小布希拉多少錢,是沒有對外透露的。只有共和黨資深募款人馬利克對外的一句話意味深長,他説:“他們能募到目瞪口呆的金額。”

  歷年來,美國總統候選人需要通過多種渠道謀求盡可能多的競選資金。2016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也不例外,這場募資之戰,本身就是一次名望、勝率的比拼。

  能量巨大的PAC

  數據顯示,在全美共活躍著300-400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僅希拉裏一人,這些委員會將集資創紀錄的25億美元競選經費

  在宣佈參選的一週時間之內,保守派的德州共和黨競選人克魯茲已經募集到430萬美元。

  在對克魯茲的競選捐款中,2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款者表現出眾。

  4月12日正式宣佈參加競選的希拉裏更是資金雄厚,她的競選陣營透露,將集資創紀錄的25億美元競選經費,遠超過奧巴馬2012年尋求連任時的11億美元。

  總統候選人的錢都從哪來?

  資料顯示,為避免政治獻金在總統大選中扮演重要角色,自1976以來,總統候選人可獲得美國政府為合格競選活動提供的經費。在2000年以前,所有得到提名的總統候選每人平均使用這項資金,作為交換條件,候選人須保證其開銷不超過一定數額。

  但是,由於規定的開銷限制過低──主要候選人往往能夠輕而易舉地從民間籌集到更多資金──因此這項資金對候選人的吸引力日益減弱。結果,很多主要候選人主動放棄公共資金。

  奧巴馬是這項法律實行以來,首位獲黨提名卻拒絕接受公共競選資金的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

  目前,大額捐款募捐活動由“政治行動委員會”(PAC)和財力雄厚的政治非營利組織主導。

  “政治行動委員會”是美國的一種由工會、工商界、貿易組織或獨立的政治團體組織的,為競選各級公職的候選人籌集政治資金的非黨派的政治組織,這一組織通過籌集經費,向符合該組織理念或利益的政治參選人提供競選經費及其他形式的支援,從而對美國各級選舉産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這種機構産生於上20世紀30年代,經歷了50、60年代的緩慢發展時期,70、80年代的大發展時期和90年代的穩定發展時期,在近年來聲勢逐漸強大。

  此前出臺的1971年美國《聯邦選舉法》規定,個人向總統候選人的政治捐款在初選或大選階段的單個週期不得超過2500美元。但這一規定反而使得“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地位越發重要。因為“政治行動委員會”在向為數甚多的私人捐款者籌募經費時,都能夠設法避開這些限制。

  對於企業來説,建立政治行動委員會是美國企業通行的做法。美國科技巨頭谷歌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治行動委員會。

  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政府不得限制企業、工會“投資”選舉宣傳,取消了個人與企業向獨立支出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款上限。由此,“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應運而生。2012年,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在全美共活躍著300-400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與美國歷史上傳統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相比,“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可以無限制地接受捐款,但前提是這些捐款不交由候選人本人及其團隊進行操作。

  在支援現任總統奧巴馬的自由派“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中,最有影響力的要數“優先美國行動”。

  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希拉裏,許多支援她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也已開始動作,包括“希拉裏女士2016”、“希拉裏勝選”、“為希拉裏做準備”等組織,都已為她募得不少資金,支援她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此外,由於希拉裏曾公開支援同性戀婚姻,獲得許多同性戀者的支援,“希拉裏女士2016”就號召男女同性戀者,以支援同性婚姻為要求,為希拉裏助選。

  有支援希拉裏的政治團體,也有反對她的組織。一個名為“阻止希拉裏”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就已募到 27.4萬美元的資金,要助共和黨扳倒希拉裏。一個由保守派組織的“向希拉裏説不”的政治行動委員會,也大力抨擊希拉裏與她的丈夫克林頓。

  希拉裏的財團“情緣”

  1999年-2014年希拉裏前二十名贊助商名單中,出現最多的為金融機構和律所,其中希拉裏最大的資金來源是花旗集團

  在這些“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中,有著形形色色的利益個體和集團。

  好萊塢的大導演與知名演員是支援現任總統奧巴馬的“優先美國行動”的最大金主。該委員會力挺奧巴馬,並積極應對來自共和黨的挑戰。

  二度問鼎白宮的希拉裏同樣受到好萊塢的歡迎。不少好萊塢大咖已在此前表態,對希拉裏問鼎白宮絕對力挺,包括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影星喬治·克魯尼、湯姆·漢克斯及芭芭拉·史翠珊等人。

  美媒指出,這些大咖電影人將會是希拉裏競選總統籌款活動的最佳戰友。許多支援者已經準備好隨時捐款給希拉裏,這讓希拉裏可以輕易在明年年底前,取得所需的競選經費。

  儘管希拉裏2016年前期活動規模較小、比較容易管理,但籌款活動規模大。分析認為,希拉裏的競選可能成為史上最昂貴的競選。

  希拉裏的金主多為華爾街對衝基金,且被認為是昂貴選戰的受惠者。有媒體梳理後發現,1999年-2014年希拉裏前二十名贊助商名單中,出現最多的為金融機構和律所,其中希拉裏最大的資金來源是花旗集團(78.2萬美元)。2008年美國大選期間,花旗就為希拉裏團隊提供了40萬美元的支援。而在這二十家贊助商中,有八家都是上市公司。

  事實上,希拉裏近20年的政治生涯中,一直不乏大財團的支援。去年年底,支援希拉裏問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為希拉裏準備”人員證實,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巴菲特捐款2.5萬美元。

  巴菲特支援希拉裏不是秘密,他在去年秋天就宣稱“希拉裏會贏”。他也曾贊助希拉裏過去的選戰,不過最近這次捐款是這位億萬富翁投資人首次捐款給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除了巴菲特,“金融巨鱷”索羅斯、沃爾瑪繼承人兼慈善家艾莉絲·華爾頓也力挺希拉裏,凸顯希拉裏若投入選戰將獲得的巨大金融優勢。

  但希拉裏目前面臨的一個危機在於,為了抗議民主黨在國會中阻擋相關銀行法規與人事任命,包括花旗集團在內的多家金融業者已秘密集會,討論拒絕提供政治獻金給民主黨,分析認為,如果提議定案,在2016年的選舉中,民主黨將不會收到任何一筆來自這些金融業者捐獻的政治獻金。

  根據美國法令,每家銀行對政黨捐獻的年度政治獻金上限為15萬美元,若提出抗議的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高盛、美國銀行這4家銀行果真聯合抵制,民主黨在明年的選戰中將短缺60萬美元的政治獻金,雖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希拉裏已向華爾街金融業者募款多時,在目前敵視民主黨的氛圍下,希拉裏的募款過程恐怕不會像過往那般順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4月14日,在希拉裏投入選戰的第一個競選場合,她展露與超富階級劃清界線的決心,希拉裏告訴在場者她參選的四大政見主軸之一是改革“失能”的美國競選經費制度,試圖開始塑造她是“美國尋常百姓”鬥士的形象。

  不僅如此,希拉裏4月12日已宣佈離開克林頓主持的“克林頓基金會”,該基金會創立於2001年,至今已募得超過20億美元。

  布希的秘密金庫

  除了大量金主的“垂青”之外,傑布·布希還依靠家族的政治淵源為自己創立了一個資金雄厚的“小金庫”

  佛羅裏達州前州長傑布·布希雖然未宣佈參加初選,但也早已是熱門人物。

  《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佛羅裏達州前州長傑布·布希在共和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資格爭霸戰中,募款能力傲視群雄,能夠與希拉裏一比高下。

  照目前速度,預計早春時就能募到空前的數千萬美元,而他計劃募集5億美元資金投入共和黨初選。

  儘管布希尚未正式宣佈參選或組織競選委員會,他平均每天舉辦一場募款活動,募款力道之強,讓黨內其他對手瞠目結舌,承認布希的資金無人能敵。

  有報道稱,2月在紐約曼哈坦私募基金巨擘克拉維斯家中,就有一場布希的募款活動,25人參加,單是入場門票就要10萬美元。共和黨資深募款人馬利克説:“他們想必能募到目瞪口呆的金額。”

  布希能吸引捐款,部分原因是曾經支援他父親和兄長兩位前總統的金主愛屋及烏,許多金主認為他有政治才幹,對移民政策立場又溫和,是共和黨最強人選。

  此外,此前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宣佈棄選後,金主迅速轉而支援布希。

  布希應該能夠重復哥哥的參選模式,1999年時任德州州長的小布希才開始積極競選四個月,就募到3700萬美元。

  緊盯布希的人還發現,除了大量金主的“垂青”之外,傑布·布希還依靠家族的政治淵源為自己創立了一個資金雄厚的“小金庫”。

  《華盛頓郵報》記者發現,傑布·布希的前幕僚及好友,沃爾瑪前行政總裁西蒙,2月在阿肯色州成立一個名為Right to Rise Policy Solutions的非牟利組織。

  西蒙表示,成立組織是要宣揚與傑布·布希一致的政治理念,並協助制訂相關政策,並強調並非籌款組織,以往亦非沒有候選人成立類似非牟利組織,但有專家質疑該組織與別不同之處,是它參與宣傳傑布·布希的政策,是選舉工程的一部分。加上組織是非牟利性質,除了免稅、收受捐款沒有上限,更無需像候選人競選團隊及政治行動委員會,公佈捐款人資料,被指是繞過有關政治獻金的法例。

  還有評論擔心,其他有意角逐總統提名的人會仿傚,令現有法規形同虛設,同時令無法監察的鉅額資金流入選舉,影響選舉結果。

  矽谷的轉變

  高科技公司在最近的政治週期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嶄露頭角。從資金來源來看,總統候選人的金主比拼大有矽谷對抗華爾街的勢頭

  有報道指出,谷歌在美國的政治捐款金額已超過高盛,顯示矽谷正以更積極的姿態影響美國政策。因為如今科技公司在爭取政治支援上花費重金,因為華盛頓正在辯論的一些政策對科技行業至關重要,涉及稅收、增加技術移民簽證數量、加強對美國情報機構的監督等。

  根據響應性政治中心,科技和網際網路行業在2014年選舉週期迄今,已捐獻了將近2250萬美元。這與證券和投資行業捐助的1.21億美元相比規模仍然很小。華爾街與華盛頓的緊密聯繫,讓高盛有“政府之盛”的綽號。不過,高科技行業在華盛頓的影響力正在增大。

  而在這其中,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地捐助給共和黨人,或將捐款均分給兩黨。

  根據響應性政治中心的數據,2010年民主黨聯邦候選人獲得了科技公司的55%捐款,共和黨人則獲得了45%。2014年,隨著右派共和黨看上去將鞏固對眾議院的控制,且大有控制參議院的可能,民主黨人獲得了科技公司捐款的48%,而共和黨人獲得了52%。

  共和黨傾向於更寬鬆的監管政策,這吸引了科技業的業界領袖。而科技巨頭的轉變也正在被共和黨人士所利用。

  共和黨國會參議員蘭德·保羅4月7日宣佈角逐2016年總統競選,他從去年開始就設法打動美國西部矽谷的技術高管和企業家。而這在以前,共和黨人並不屑于做出這種努力。

  去年初,在舊金山的一個啤酒休閒聚會上,蘭德·保羅即席回答例行提問,表明他反對國家安全局的監聽行為以及不贊成《平價醫療法案》的立場。此類做法隨後還有多次。他希望把自己與讓矽谷成為熠熠生輝的經濟引擎的想法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希望選民把自己視為變化因子。這些嘗試讓保羅去Facebook、谷歌和eBay等公司的園區巡迴訪問時,受到了公司高管的歡迎。

  在他宣佈參選之後,成立了競選網路商店,藉此籌募競選經費,但是他的店跟其他總統競選募款商店卻大有分別,除了和其他商店一樣,都銷售T恤、汽車保險杠貼紙和草坪告示牌外,還有多不勝數別具一格的商品。

  不僅如此,他還宣佈開始接受比特幣捐款。在可供選擇的支付方式裏,捐贈者可以選擇比特幣,再通過支付處理商BitPay啟用比特幣付款。

  有錢聲音大

  像“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樣的組織對各級選舉産生日益深遠的影響,被認為是美國選舉花費水漲船高的始作俑者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説:“錢能生權,權又能生更多的錢。”

  金錢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力逐屆提高,財團大佬透過合法捐款取得影響力,選民意志卻難以伸張,這種歪風已經引起美國媒體和公民社會的高度關注。

  像“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樣的組織被批評者認為,他們使美國政治更加金錢化,剝奪了普通選民的話語權。因為這意味著富人在大選中的決定性力量前所未有。媒體評論説,美國法律的變化意味著,少數富有美國人可能正在通過使用籌集的數以萬計的美元控制美國的總統競選。

  而且,這些所謂的獨立團體實際上大多數並不獨立。它們可能沒有直接按照候選人或者政黨的指令行事﹐但是它們很了解哪些議題重要,它們其實就是競選的組成部分。

  《今日美國》社論指出,金錢能提高參選人的競爭力,有意參選者得四處奔波,結果卻讓“肥貓”影響政治,這些人背後各有目的,候選人最後錢債與人情債都欠,提名賽成了金錢遊戲。

  “肥貓”政治獻金干政的歪風,始於1999年小布希總統無需小額捐款,直接募到6300萬美元參選,奧巴馬總統2008年收到更多款項,選舉期間也不需要接受一般民眾捐助。

  有新聞報道稱,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提案立法禁止大筆競選經費捐助,回歸小額捐款制,不過這種想法遭共和黨反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