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星船冷暖我做主”

  • 發佈時間:2015-04-20 05:46: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群像素描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苗建印創新團隊組建於1965年,致力於為航太器設計、裁剪並製作合體的“冷暖衣”,確保航太員和飛行器上所有設備溫度適宜、運作良好。他們大膽創新、追求卓越,不斷刷新著新技術、新産品“最優榜”。

  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致力於為航太器設計、裁剪並製作合體的“冷暖衣”,確保航太員和飛行器上所有設備溫度適宜、運作良好。團隊自1965年由閔桂榮院士組建以來,始終保持著國際先進水準。這個團隊就是“苗建印創新團隊”。從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根宇航級熱管,到開發出4項全球首創、6項國際領先的熱控産品,50年間,團隊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引擎,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一”。

  “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國足跡。為了這一時刻,航太人付出了無窮的智慧和心血,也給苗建印創新團隊帶來了巨大挑戰。

  2007年,團隊接到任務——在美國和前蘇聯方案之外另辟蹊徑,確保嫦娥三號平安度過月面120攝氏度“熔爐”和零下180攝氏度的極寒考驗。作為我國首個降落在地外天體的探測器,嫦娥三號不僅要應對太空中的高低溫環境,還要耐受月面賦予的每輪至少14天的多次、持續冰火“折磨”。此外,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這樣的力學環境目前無法進行模擬試驗……前所未有的難關橫在團隊面前。

  “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在苗建印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僅用8個月就提出了兩相流體回路方案,並完成了原理性驗證。“這套兩相流體回路系統是綜合利用月球1/6g的重力場、特殊熱源、兩相流體回路技術,無需電源供給,用一套回路即高效實現探測器內所有設備的溫度控制,解決在長達14天的月夜無電源供給情況下儀器的溫控難題。”苗建印説。

  為了早日拿出成熟産品,團隊開始馬不停蹄地晝夜作戰。最終這項全球首創的“中國智造”,成就了嫦娥三號落月、巡月的完美之旅;在基礎理論方面,超前掌握了美國擬在2030年前重點突破的學科難題之一。

  “外國人不敢接的任務我們來”

  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5月16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助推“阿爾法磁譜儀2(AMS-02)”飛向太空,開啟人類探索宇宙起源的漫漫征途,世界為之轟動的同時,又有誰知道它曾經讓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頭痛不已。

  “磁譜儀項目是我40多年裏遇到的難度最大的實驗,甚至比當初為我帶來諾貝爾獎的實驗還要困難得多”。為了早日完成項目,2005年,丁肇中廣發“英雄帖”,他找過許多國家的科學家,英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然而遍尋歐美,無一應戰。

  “外國人能幹的我們也能幹,外國人不敢接的任務讓我們來”。正當丁肇中山窮水盡之時,苗建印創新團隊接下了這個被業界稱為“燙手山芋”的難題。

  “要突破儲液器的關鍵技術,重點解決三大難題:材料、控溫和毛細結構設計。”苗建印説。而空間微重力環境,二氧化碳的超臨界特性、低表面張力特性又使這一全新構想變得異常複雜,儲液器的研製無疑是世界上從未有人攀登過的高峰

  面對數不清的技術難題,他們頭腦風暴、找專家開拓思路,一個一個地解決;面對及特殊的材料需求,他們跑到相關的研究院所,守著爐子和對方一同冶煉;面對苛刻的驗證條件,他們用酒精代替二氧化碳試驗,幾年下來,酒精用了幾十箱,手被泡掉了一層又一層的皮,連鞋子都被清洗用的丙酮燒壞了好幾雙,最終獲得了與實際運作完全吻合的試驗數據;面對超複雜的工藝,他們在絲網結構上手工點了幾千個點,一個力度掌握不好就得重來……3年的嘔心瀝血,試驗圓滿成功,國內外同行心服口服。

  “這裡有我的舞臺”

  “成績面前甘為幕後,名利面前安之若素”。苗建印創新團隊將堅守專業、淡泊名利的品質融入到團隊成員的血液中,代代相傳。

  老組長侯增祺曾在組長的位置上幹了27年,在預研的“幕後”崗位上幹了一輩子。已退休的老專家文耀普,在福利分房面前主動退出,將室主任職位主動讓給年輕人,甚至將技術人員極為重視的研究員職稱名額也主動讓了出來……苗建印也一樣,深深熱愛著航太事業,始終癡迷技術,在基礎研究和産品研製第一線一幹就是16年。

  早在求學時期,苗建印就是班裏唯一不考託福、不考GRE的人,他説:“我就在國內幹,在這裡才能實現夢想。”“我就在航太幹,這裡才有我的舞臺。”他曾兩次主動讓賢,將年輕同志推到行政崗位上鍛鍊成長,他説:“我給你們讓路,你們都能幹了,我就不用幹了!”……這樣的事在團隊裏還有很多。

  別看他們對榮譽、職位、機會等“身外之物”並不熱衷,對於本職崗位,他們卻始終“如初戀般”全神貫注。一位新員工回憶,他剛來團隊時,曾吃驚地看到“偶像”苗建印正專心地充裝熱管。只見苗建印眉頭緊鎖,仔細觀察著數據的變化,刺鼻的氨氣味道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專注。這樣重復、操作性強的基礎工作,這位“技術大牛”居然自己動手!

  苗建印認為,“充裝熱管是團隊成員的基本功。”做這項工作是理所應當的,團隊內的其他成員也都是這麼做的。清華畢業的高材生李亭寒,一輩子工作在一線,退休返聘後仍在親力親為地做熱管充裝等基礎性工作,對每一個熱管都認真把關,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星船冷暖我做主,廣袤天際展宏圖”。面對未來,他們將秉持專業報國的信念,不斷開創熱控技術的新輝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