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發力也要有定力
- 發佈時間:2015-04-20 05:45: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主要指標均在合理區間運作,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達到7%,符合市場預期。環顧美國、歐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這一增速也足以傲視群雄。雖然如此,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在持續加大。面對複雜嚴峻形勢,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做好應對更大經濟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1978年以來,有改革開放作為最大紅利,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持續發力,助推我國經濟坐穩世界第二的交椅。但在經濟新常態下,“三駕馬車”的“馬力”發生了微妙變化。
消費是個慢變數。近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本上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隨著邊際效應日益顯現,消費更多地被視為增長的穩壓器而非發動機。出口高度依存國際市場,且面臨國際經濟形勢不甚明朗和國內出口比較優勢“優勢不優”的雙重壓力,外貿可能會遭遇比此前預想還要多的困難和挑戰。
反觀投資,一方面,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遠未達到70%的預期目標,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民生改善及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投資大有作為。另一方面,投資自主性強、帶動性強、關聯度高,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亞洲的日本、南韓等國都是在經濟總量達到一定階段後,又繼續依靠投資實現了增速的持續增長。可見,當前借力投資化解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失為重要選項。
需要指出的是,抓投資一要理直氣壯,二要有定力。新常態下的投資,不能是想起什麼投什麼,也不能是政府完全包辦,更不能是一哄而上,這樣會形成新的資源浪費和産能過剩。我們必須搞清楚“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以保障投資的高效率和高品質,使我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作。
要繃緊一根弦。即當下的投資就是今後的結構。在投資之初,就要充分考慮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方向。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佈局“中國製造2025”,融合“網際網路+”,“點將”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10大領域,為製造業領域的投資指明瞭方向。當然,這並不是説各地都要投或者只能投這些領域,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搞蜂擁而起、盲目開工。
要強化一個意識。即投資既要尊重市場規律又要尊重企業意願。造成重復投資、産能過剩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動投資時用長官意識擠壓市場規律、代替企業做決策無疑是其中一個。要進一步簡政放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企業在投資選擇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有這樣,投資才能長久、可持續、有品質。
要掌握一個方法。即牢牢抓住重大工程投資這個“牛鼻子”。2014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2015年“七大重大工程包”。這些重大工程助力穩增長,給力調結構,致力惠民生,各地一定要抓緊落實,讓投資早落地、快見效。不能土地給了,一直閒著;錢下撥了,趴在賬上;項目批了,未見開工。當然,各地也要有投資項目儲備,要“幹著今年的、備著明年的、看著後年的、想著大後年的”,讓投資項目層層接續,次第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