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工業4.0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4-20 05:34:11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蘭建平
人類歷史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工業化一直是社會文明的最重要的途徑。從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動機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到電腦為主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工業化為人類社會物質生産的極大化,提供了最大的支援。規模化生産、標準化製造、低成本擴張等,幾乎成為工業社會經濟發展的模板。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以電子技術為主導的産業演進開始向以資訊技術、網路技術為主導的轉變,特別是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産業變革,已經成為傳統産業改造和新興産業培育的重要路徑選擇。
已經開始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邁進的中國經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和發展,突破的重點在哪?從國際路徑上看,以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提出的工業4.0的概念,成為歐洲國家工業經濟轉變發展方式、打造工業升級版的重要路徑,對於中國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工業4.0,本質是工業。無論是對於一個國家還是對於一個地區來説,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是國家和地區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網際網路+”對工業經濟來説,不是一種替代,而是一種技術升級。正所謂沒有淘汰的産業,只有落後的技術。進入資訊經濟、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大批量、低成本、少品質”式為主導的傳統工業經濟,開始逐步走向“小批量、高附加值、多品質”時代。人們稱之為“工業4.0”,而不是其他X.0。這也意味著經濟發展的核心仍然在工業上,改變在於4.0上。
工業4.0,關鍵在於智慧化。智慧製造,從機械化、自動化,到現在的智慧化,是技術進步的結果,更是産業演進的結果。這種結果的體現,不僅僅在智慧化的製造方式上,更體現在從産品設計、生産製造、關鍵裝備、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的全方位改變上。所謂的“産品數字化、生産自動化、裝備智慧化、管理精細化、行銷網路化”是體現在工業經濟發展方方面面的電子、資訊、網路等技術廣泛滲透、深度融合,而不僅僅是在製造一個環節上的智慧化。在一個資訊化、網路化、數據化的社會中,工業已經不是簡單的加工單元、生産車間、製造工廠的概念,越來越多數字化的産品、柔性化的製造、規模化的定制,使傳統的工廠成為任何網路社會節點的“端”。將來的工廠,就是分佈在人類社會活動中心的一個個數據中心、成型中心、配送中心等。以各種數據挖掘為基礎的精細化、精準化管理,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從IT時代向DT時代的邁進。大數據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伴隨著新一代數據技術的進步,經濟行為都開始被數據化。大數據為人類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打開了新的大門。“數據收集—知識形成—智慧行動”,已經成為當下經濟行為分析判斷的重要路徑。智慧化的製造,使得傳統的製造,變得越來越精準,變得越來越敏捷。從這個角度上講,真正的智慧化製造時代,産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將不再存在。
工業4.0,重點在於兩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路徑選擇。在全球化時代,不可能如一些網路上、微信上所講的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物聯網不和中國玩。任何一種新範式的出現,都不是孤立的。中國的工業經濟如何轉型升級發展?實踐證明堅定不移地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是最佳路徑選擇。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第一次提出“資訊化”三個字以來,資訊化的概念也是不斷被充實和完善,內涵不斷地豐富和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融合更是不斷推進,正産生越來越多的專業化公司,助推資訊經濟成為“走在前列”的重要力量和區域經濟發展第一産業。浙江是國家確定的唯一一個“兩化融合”試點省,大力推進工業化與資訊化的全方位、多次的深度融合,是走向工業4.0時代的重要通道。
借鑒工業4.0,要注重工業經濟、智慧製造、兩化融合等技術路徑層面上的應對,更要注重在“網際網路+”時代,一種新商業模式和新文化的形成。從工業1.0到工業4.0,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一種産業形態從低級到高級演進的過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不是簡單的二、三次産業結構的比例變化問題,而是如何從“標準製造”到“製造標準”的改變。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進入“中等收入”時代,簡單的産品生産,已經無法滿足市場。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從“産品時代”邁入“品牌時代”,從簡單適應市場、滿足市場向創造市場、引領市場的發展方向改變。這種改變,要依靠科學技術,更要形成為一種新常態下的新商業文明和新文化氛圍來支撐。而這種形成和支撐,是不會在3~5年裏形成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這是我們在把握工業4.0的問題上要更加清楚和明白的。
作為一個發展的新時代,工業4.0已經大步向我們走來,唯有準確地把握它,才能夠順應它,努力做到順勢而為,實現浙江經濟在中國經濟百年崛起的第二個30年,繼續永立潮頭、引領中國經濟版圖,走在前列。
(作者為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