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觀察:“外資撤離潮”論調該退潮了

  • 發佈時間:2015-04-18 15: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外資撤離潮”論調該退潮了

  中新社記者 石岩

  中國有個成語叫“盲人摸象”,將其置於當前圍繞中國外資形勢的爭論,頗為恰切。

  自去年下半年始,有關“外資撤離潮”的論調便頻頻見諸報端,並在隨後松下、微軟、西鐵城等知名外企調整在華業務中尋到了更多依據。對此,中國官媒不以為然,稱該論調唱衰中國投資環境,別有用心。

  “外資撤離潮”説法是否屬實,數據最能説明問題。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1.3%,達348.8億美元,這延續了數月來的增勢。

  如果説中國單方面數據只是一面之詞,還可以翻翻一連串來自國際權威機構的數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1月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稱,2014年中國吸收外資1280億美元,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幾乎同時,上海美國商會《2015年中國商業調查》亦顯示,有73%和75%的受訪企業2014年在華業務實現盈利或者收入增長,有67%的受訪企業計劃2015年擴大在華投資。

  在上述各方數據面前,所謂的“外資撤離潮”論調,似乎也該退潮了。

  事實上,上述論調的産生,有其特殊原因。始於去年的反壟斷風暴,讓一些習慣於超國民待遇的外資企業對中國執法部門頗有微詞,立足於自身利益,威脅“撤離”不啻于一種“逼宮”。

  與此同時,在這段時間的撤資者中,也確有一些知名外資企業,這些新聞經由媒體報道,客觀上放大了國際社會對於撤資的觀感。個別由此衍生的工人失業乃至勞資衝突事件,更加深了人們的印象。

  偌大中國市場,在30餘年的改革開放中,外資有來有去,本屬正常。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勞動力、土地等生産要素價格的提高,一些跨國企業調整在華業務,亦在意料之內。

  只是在經歷了數量的猛增後,人們看待中國經濟,似乎也習慣了僅拿數字説事,而忽略了數字背後品質的變化,這便是包括“撤資”在內很多誤解的根源。

  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當前的中國政府,更致力於吸引更具品質、更有利於中國國內經濟“換擋提速”的外資企業。一個眾所週知的事實是,相較于製造業,中國更歡迎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外資的進駐,這一點,目前已取得不俗的成效。

  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已從2001年的24%提高到2014年的55.4%。與此相對應的是,製造業利用新增外資的規模和比重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得益於中國國內改革所帶來的市場秩序更趨公平和法制化,以及中國發展所帶來的穩定增長的國內市場和發展潛力,加之不斷完善的産業配套能力,中國對於外商投資的綜合競爭力是在不斷上升而非相反。

  由此可見,“外資撤離潮”本就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認識誤區。只有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視野置於更為宏遠的格局,方能更精準地把握方興未艾的“中國機遇”,更好地分享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釋放的紅利。(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