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MF:全球金融風險正在發生三大轉向

  • 發佈時間:2015-04-17 10: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5日發佈最新半年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繼《世界經濟展望》之後,IMF在今年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前夕發佈的另一重要報告。《報告》稱,2014年10月以來全球金融穩定風險上升,而且從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市場,從銀行轉向影子銀行,從償付風險轉向市場流動性風險。

  為緩解全球不利走勢影響,維護金融體系抗衝擊能力,《報告》建議,在中國,整體優先任務應當是允許有序地糾正過度行為,控制影子銀行風險。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有序的去杠桿化過程,必須採用綜合政策,使信貸增長逐步放緩,並在必要時提供適當機制,促進有序的企業債務重組和喪失生存力企業的退出。

  新興市場金融風險有所增加

  眼下,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不均,各國貨幣政策分化,導致金融穩定風險加劇。IMF研究團隊認為,當前金融風險正呈輪轉式蔓延,從銀行轉移到影子銀行,從償付風險轉為市場流動性風險,從影響發達經濟體轉向影響新興市場。記者注意到,《報告》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新興市場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首先,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通脹壓力減輕給許多新興經濟體帶來好處,但石油和大宗商品出口國以及重度舉債的市場部門面臨著嚴重的風險。同時,美元大幅升值給背負高額外債的公司和國家帶來額外風險。

  其次,投資過度部門的收縮、房地産部門的調整以及房地産價格的下滑可能在更廣範圍內對其他新興市場産生溢出效應。據悉,企業健康狀況突然惡化對銀行體系穩定的更廣泛影響取決於信貸暴露程度。《報告》提到,在中國,對房地産(不包括住房抵押貸款)的信貸暴露規模接近GDP的20%,鋻於2010年以來對外債券發行的大量增加,房地産公司的金融壓力可能會導致直接的跨境溢出效應。

  再次,美元進一步迅速升值和美國突然加息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可能對新興市場貨幣和資産市場施加更多的壓力。在經歷長時期的資本流入之後,外國投資者可能突然減持對這些新興市場的本幣債務,從而加劇市場動蕩並構成債務展期挑戰。在地緣政治風險方面,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俄羅斯和烏克蘭、中東以及非洲部分地區正在發生的事件可能導致緊張局勢加劇,並進一步破壞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

  採取政策鞏固金融穩定

  隨著危機加劇且轉到金融系統的其他部門,IMF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維納爾斯表示,除貨幣政策外,還需要採取其他政策措施。《報告》認為,新興市場應致力於緩解全球不利走勢的影響,並通過加強對脆弱部門的監督來維護其金融體系的抗衝擊能力。在中國,應當有序糾正過度行為,控制影子銀行體系風險最大的部分。同時,採用綜合政策,使信貸增長逐步放緩,促進有序的企業債務重組和破産企業退出。

  更廣泛而言,在新興市場,採取微觀和宏觀審慎措施能夠加強金融抗衝擊能力。監管部門有必要對銀行開展關於外幣和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的壓力測試,更密切地監督公司的杠桿情況和未對衝外幣敞口,包括衍生工具頭寸。

  此外,為確保市場正常運作,新興市場當局需要做好準備,應對本幣債券市場流動性下降。在必要時可以使用現金餘額,或者減少市場長期債券供應,以幫助遏制債券利差的擴大。雙邊和多邊互換額度協定可在緊張時期提供外匯資金,從而增強信心,並幫助減少貨幣市場過度波動。多邊資源如IMF貸款也可提供額外緩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