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綜合”上做文章 在“服務”上下功夫

  • 發佈時間:2015-04-17 08:34:50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區委組織部、各街鎮黨務副書記、分管社區工作的副職、組織委員(黨辦主任)以及農委、民政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一行40余人,深入李七莊街高莊子村綜合服務中心、精武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張家窩鎮家賢裏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張家窩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實地參觀學習,以“現場觀摩+經驗彙報+點評分析”的形式,看亮點,找差距,學先進,促發展,推動全區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高標準高水準推進。

  現場觀摩亮點頻閃

  家門口辦事百姓點讚

  一路走,一路看,亮點頻閃。

  醫療保險、水電煤氣繳費、寬頻網路……在精武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服務大廳內,20多個窗口正在對外辦公,4個黨員示範窗口赫然在目,整個服務大廳寬敞明亮,整齊劃一,服務群體涵蓋18個行政村、5個社區和大學城等近10萬人口。

  精武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和綜治信訪服務中心建築面積8000平米,僅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服務大廳面積就達1000平米,老百姓真正做到不出鎮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

  精武鎮居民芮紅英一邊填寫個人資訊,一邊高興地説:“我想辦理社保卡,因為戶籍不在當地,要擱以前我得跑到河東區去辦,自從有了服務中心這下可好了,只要我提交完資訊,今天就能領取社保卡了,在家門口就辦好了,真是省心又省力啊!”

  這只是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現場觀摩活動的一個掠影。

  張家窩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建築面積6200平米,服務大廳也達1000平米,遠遠高於市裏的標準;高莊子村開設了金融代辦點,並將老年日間照料室與醫療室結合、棋牌室與紅白喜事服務大廳結合,突出了“實際、實用、實效”的特點;家賢裏社區實行了網格化管理,並探索建立 QQ、微信等新的服務途徑……

  每個點都進駐了服務窗口,明確了服務事項,規範了服務流程,拓展了服務功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制度,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

  實打實的平臺,務實再務實的服務,作為“第一當事人”的老百姓,“點讚聲”來得更加客觀、實在。正是全區上下崇尚實幹、狠抓落實,各級幹部主動作為的“蠻拼精神”,才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形成良好局面。

  一路學,一路評,搜尋差距。

  在每個參觀點位,大家都認真傾聽,仔細記錄,不斷拍照,虛心取經。

  認識到了差距,也就有了壓力。現場參觀過程中的一點一滴讓在場的人頻頻感慨,思想再一次碰撞,激蕩出一場新的頭腦風暴。許多街鎮黨委副書記表示,回去後立行立改,紮實推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下轉第18版)

  (上接第17版)

  高標準做好頂層設計

  高水準全力推動建設

  思路事關出路,標準決定高度。

  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是西青積極適應農村、社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我們主動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的重要載體,也是鞏固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不斷深化惠民服務行動的具體舉措。

  早在年初,區委組織部會同區農委、區民政局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西青區街鎮、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加強我區街鎮、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農村、社區基層便民服務網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謀劃了建設藍圖和時間路線圖。

  將各街鎮、村、社區原有服務平臺整合,進行新一輪建設、改造、提升,實現效能最大化。在貫徹市裏精神的基礎上,結合西青實際,將社區納入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其中。在硬體上,堅持高規格,立足長遠發展需求,在市裏提出街鎮、村綜合服務平臺“八有三化”“八有兩配套”標準基礎上,提出我區街鎮綜合服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站、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站)按照“十有三化”“十有兩配套”“十有兩網”的標準建設。在軟體上,要求街鎮將基層站所服務的事項全部進駐綜合服務中心設置窗口,對應經濟發展、黨群服務、社會事務、綜治信訪等工作,打造“一站四中心”服務平臺。

  區委組織部會同區農委、區民政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抓實、再抓實,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郭金花親自帶隊深入各街鎮、各村、社區調研指導工作,在一次次實地推動中,抓部署、抓統籌、抓方案、抓實施、抓督辦、抓宣傳,匯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強有力的潮聲,推動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明確下一步努力方向

  將平臺建設落到實處

  現場觀摩活動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一次“大檢閱”,是互學互看的一次交流會,也是推進發展、轉變作風的一次“大檢驗”。通過活動,我們感受得到人民群眾對服務平臺新希冀的期盼,聽得見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落地生根的聲音。

  在張家窩鎮社會服務中心召開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現場觀摩會上,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長李東升要求大家,要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工作力量到位、推進措施到位,層層傳導壓力,在“看”與“聽”的同時,結合實際,搜尋差距和不足,把這次活動的收穫落到“思”與“幹”上,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講話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正是在堅持問題導向中求真務實,在傾聽人民呼聲中真抓實幹,推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具體措施才能擲地有聲,贏得群眾信心信任,打造了解民情、辦理民事、解決民憂、凝聚民心的服務平臺,實施“一條龍受理”、“一站式全程服務”,切實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和群眾辦事“最後一步路”問題。

  ——要堅持硬體建設標準化,街鎮綜合服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站、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要分別按照“十有三化”“十有兩配套”“十有兩網”的標準,紮實推進硬體設施建設。

  ——要堅持服務事項便民化,圍繞群眾所需所盼,秉承“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的原則,按照“40+N”模式,簡化辦事程式,減少辦事環節,實施“一條龍受理”“一站式全程服務”,真正實現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務求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

  ——要堅持服務隊伍規範化,各街鎮要做好窗口服務人員、代辦人員規範管理服務,村、社區實行“1+3”便民服務代理制,“1”就是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村級綜合服務站、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站)主任,“3”就是街鎮下派村(社區)的事務助理與村(社區)幹部、大學生村官或社工一起作為為民服務代辦員,共同為群眾提供熱情週到、方便快捷的服務。

  ——要堅持建章立制長效化,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服務承諾、責任追究、考核評價等制度,確保平臺服務規範有序。針對村、社區服務對象實際,建立街鎮幹部駐村(社區)、村(社區)幹部輪崗坐班、窗口服務人員AB崗、錯時上下班、公休日值班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辦理事務。

  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事關黨心與民意共振的頻點,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惟有從細處入手,往實處著力,繼續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個細節一個細節著力提升,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紮實推進,才能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確保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取得實效,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為開創西青轉型發展、富民強區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