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7%背後:三大維度導航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4-16 17:5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GDP7%背後:三大維度導航中國經濟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家統計局昨天(15日)發佈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7%的增速創下近年來的低點。
7%背後:三大維度導航中國經濟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但綜合就業、結構調整等多維度觀察,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仍然行駛在正確的航向上。
一季度經濟數據頗有些“倒春寒”的味道:國內GDP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1.3%;CPI低位運作,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6%,但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盛來運指出:從全面、辯證和發展角度著眼,一季度經濟開局總體平穩。
首先,儘管一季度增速回落,但7%和龐大經濟基數帶來的增量仍在平穩合理區間。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20萬,失業率約5.1%,就業總體穩定; CPI總體低位運作;居民收入增長穩定,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其次,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的趨勢更趨明顯。2014年第三産業佔GDP比重約48.2%,今年一季度為51.6%,比重進一步提高。
第三,新産業發展加快。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新一代資訊化正在加快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融合。一季度全國新增企業數、網路零售額、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等數據大幅增長,這些為中國經濟增長孕育著新動力。
盛來運:這三點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非常重要的三個維度。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仍然駛在正確的航向,向著既定目標砥礪前行。
把脈“換檔期” 政策工具箱怎麼用?
同樣在昨天(15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經濟每月談”上,專家學者“把脈”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時指出:把政策工具箱調度得當,激發新常態、新業態下的“創新驅動”潛力,中國經濟將避免二次探底。
眼下,世界經濟狀況和政策仍在分化調整中,短期國際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國內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的“換擋期”,傳統産業去庫存、去産能化;新生動力由小到大,仍需要時間和過程。
經濟學者、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指出:加大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力度,把宏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搭配的力度和方向把握好,對下階段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仍有信心,特別要針對地方政府給予新的資源和明確預期:
劉偉:現在對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變了,主要評價標準的GDP指標不再作為重要的根據。長期靠這個靠不住,要調結構,要靠企業等等這些市場因素,短期來説,加大改革力度,要給地方政府新的資源和明確新的預期。
資訊化帶來經濟新支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很大,動力基本面沒有變;依託資訊化基礎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仍將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網際網路+”帶動下的新技術、新動力的釋放,將催生新業態,帶來新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是潛力無限的大變數。
陳文玲:資訊化進入製造業,使我們的製造業成為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個性化、柔性化的一個製造流程。下一代資訊協同和整合的形態,原來是大數據庫,大型電腦系統,現在雲計算、雲服務,將來整合系統還會發生新的變化。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就能在世界上佔到最前沿,在全球下一輪競爭中佔領制高點。
理性看待7%經濟增速,就是不僅要看增長速度和總量擴張,還要看其他指標,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和效益提高。可以説,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表現為發展方式上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發展動力上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改革和創新正在成為最強勁的引擎。而當前需要的是,給中國經濟一點時間和耐心。
盛來運: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在預料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曾提到,今年經濟運作的困難比去年要多。現在情況確實如此。(記者王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