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更安全可持續
- 發佈時間:2015-04-16 15:34:3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為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國民經濟實現平穩開局。
對此,不少海外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向著“新常態”過渡,7%的GDP增速處於更安全、更可持續區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地區主管史蒂文·巴尼特告訴記者,經濟放緩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由此帶來銀行信貸、影子銀行、房地産投資增速放緩。IMF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在安全的區間內運作,但他同時強調這將取決於中國政府是否能落實結構改革。
巴尼特説,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成功對世界經濟有著重大意義。IMF有理由相信中國有能力成功推進改革。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全球市場分析主管馬修·瓊斯告訴新華社記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一些物價下行壓力。這一方面是受到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週期性因素影響,另一方面是由房地産市場調整和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結構性因素所致。
他認為,國際油價下降等週期性因素會逐漸消退,但由於消化過剩産能仍然需要一些時間,中國國內生産者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行,市場無需對此過度擔憂。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日前在美國出席智庫會議時表示,中國經濟處於改革和轉型期,中國政府已經採取許多針對性舉措。綜合各方面因素看,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他説,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來自三方面因素支撐:一是中國仍有充足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二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效果逐步顯現,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三是中國政府應對各种經濟挑戰的經驗和能力明顯提升。
英國華威商學院教授卡邁勒·邁拉赫説:“儘管最新的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不及預期,但是服務業的表現並不差,這表明中國經濟再平衡仍保持正確的方向。”
他説,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這也是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關鍵特徵。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發生轉變,舊的增長引擎,如製造業和房地産,向新的增長引擎轉變需要一段時間。
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級主管高瀚德説,最新的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符合該機構預期,只要經濟發展能夠走向一個更加具有持續性的模式,經濟放緩並不是壞消息。
美國金瑞基金常務董事布倫丹·埃亨表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早已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典範。中國未來將由投資驅動型經濟轉為內需驅動型經濟,這种經濟轉型也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強大動力。中國經濟正在向更堅實、健康的方向發展。
埃亨説,中國經濟的轉型過程必然會令部分工業産業承壓,卻也必然對其他産業形成利好之勢。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發展、國企轉型以及內需提升都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管理和財會係教授羅德里戈·特謝拉説,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增長放緩是可以理解的,它是內外經濟環境使然。要扭轉這個趨勢,唯一齣路就是加快中國經濟的轉型。
他表示,較少投資于傳統産業,而更多轉向國內消費和服務領域,對中國政府來説將比以往更加地緊迫。儘管這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增長下降,並在短期內形成某些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維護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瓊斯認為,中國央行正採取審慎的方式應對經濟增速放緩,同時促進金融脆弱性開始減少而不再累積,IMF對此表示歡迎。中國央行採取的一些放鬆金融環境的政策措施有助於中國經濟進行結構調整。
瓊斯指出,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信貸增長放緩,特別是非銀行信貸增速大幅下降,説明中國政府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已取得成效。他表示,中國3月份信貸增速放緩至約12%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水準,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降低金融風險。(執筆記者:汪平,參與記者:高攀、劉劼、王乃水、吳心韜、孫鷗夢、劉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