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駕考市場亂象調查:個別考官的灰色收入相當於一個駕校的收入
- 發佈時間:2015-04-15 16:34: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福州4月15日電(“中國網事”記者康淼 羅政 杜放 淩軍輝)近日二審判決的廣東湛江駕考受賄案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除了湛江市車管所原所長受賄22萬被判刑10年外,辦案過程中39名涉案考官主動上繳紅包就達2100余萬元更是觸目驚心。
我國機動車駕駛人已突破3億人,駕培行業在培養大量合格駕駛人外也“送出”很多“馬路殺手”,駕考市場種種亂象受到群眾詬病。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應加大力度斬斷駕校與管理部門之間的隱形利益鏈條,通過打破駕校資源壟斷、放開自學自考駕照、推廣電子化考試等手段加快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改革。
駕校:學費“大步流星” 服務“依舊故我”
記者近日在多地走訪發現,各地駕校培訓費用均呈現快速上漲趨勢。據上海環衛駕校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駕校學車的價格為9000元,這還不包括考前模擬費以及可能的補考費用。即便如此,現在報名還需要排隊等待將近4個月才能參加筆試;而在號稱“無需排隊隨到隨學”的上海巴士駕校,學費則高達1.25萬元。
在西安,2011年花費2300元即可通過全部考試的碑林區某駕校,如今學費已經上漲至3300元,4年漲幅高達45%;而在合肥,駕培費用近年來也持續上漲,4年內價格提升了1000元至4000元。在福建泉州,駕校學費普遍在6000元左右,比4年前提高了約2000元。
駕校收費迅速上漲,服務品質卻沒提升。多名駕校學員向記者反映,駕校服務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除了傳統的“吃拿卡要、加錢練車、考前打點”等問題依舊存在之外,“報名之後遲遲不筆試、筆試之後遲遲不上車、上車之後遲遲不路考”成為現在眾多學員的普遍抱怨。
安徽蕪湖公交駕校一名學員告訴記者,原本以為可以利用本科畢業的暑假拿到駕照,結果教練一直以“考位不足”為由拖延考試時間,直到兩年期限快滿的時候才匆忙完成了考試。
上海大眾駕校的學員王宇則表示,去年3月份報的名,直到最近才參加了小路考,購車計劃不得不因此推遲。
駕考:39名考官上繳紅包達2100萬元
多位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駕考制度的改革,考試通過率明顯降低,學員學時拉長從而導致運營成本上升,駕校人工成本也大幅上升,學費也跟著上漲。此外,駕校為了多拿到考試名額或者讓考生順利通過考試而不得不去給車管所工作人員送錢送禮,這些無形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在湛江駕考受賄案中,辦案人員發現車管所考官收取紅包已成為潛規則,40多名考官和車管所領導捲進這一利益鏈中。學員集中交錢給駕校教練或領隊,或由駕校直接收取學員600或700元“考試費”,轉交給考官。只要有考生上場,考官每天都有錢收。這些錢要麼由教練直接放在考官車裏,要麼請考官吃飯時送上,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
“反正每天都能收到,隨收隨用,自己都記不清收了多少錢。”一位涉案考官在調查筆錄中説。該案件調查過程中,陸續有39名考官主動上繳收取的全部或部分紅包,共計2100多萬元,個別涉案考官甚至上繳了近百萬元紅包。
記者採訪發現,駕考腐敗觸目驚心,往往呈現窩案特徵。河北省石家莊市去年也宣判了一起車管所腐敗窩案。石家莊市車管所第三分所從學員資訊錄入、預約考試到考試通過,關關“雁過拔毛”,其中前所長劉文勝收受40余所駕校的181萬元和20余名幹警的105萬餘元賄賂款。車管所的臨時工也大肆收受賄賂,微機錄入臨時工李叢利用其職務便利,幫助相關駕校學員資訊順利登錄、提前預約考試、增加考試指標等,累計收受25家駕校合計賄賂款30余萬元。
“個別考官的灰色收入基本上跟一個駕校的收入差不多。”東南沿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這兩年每年有20多萬考生通過駕考,由於考生基數大,考官的灰色收入非常可觀,車管所一些人已住上了別墅。一個考官一年收入100多萬元很正常,而當地一家中等規模的駕校一年的利潤也就一兩百萬元。
“其實我們給考官送禮送錢也是沒有辦法。如果不送,考官就會處處刁難;送了之後,考試通過率非常高,考試現場他會用各種手段幫助考生通過,比如指導考生考試、關閉現場監視器甚至報電腦故障讓考生獲得重考機會。對於駕校來説,考試通過率直接影響到經營業績。”該駕校負責人説。
打破壟斷 改變駕培市場畸形供需狀況
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施莉玨等人認為,駕培行業和駕考行為種種亂象屢禁不止的背後,是駕培市場供需狀況的畸形。由於駕校審批制的存在,駕校資源的供給仍然處於行政壟斷之下。
儘管駕培行業已實現名義上的市場化,但“市場化需求”不敵“壟斷式供給”,各地嚴控駕校數量,學車基本上都要排隊,等待3個月以上是很正常的。上海環衛駕校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教練一年只能帶44個學生,而報名的人又這麼多,只能排隊等。”
與此同時,駕校資源的供給卻長期處於“壓制”狀態。上海市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處發佈的公報顯示,2012至2014年,上海市駕駛員培訓機構的數量從194戶增加到203戶,3年僅增加不到5%,而教練車數量從1.69萬輛增加到1.78萬輛,也僅增長5.3%。
“在現行的駕校審批制度下,駕培行業根本不能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復旦大學産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范劍勇認為,這意味著所謂市場化經營仍然帶有資源壟斷的色彩。
相關專家建議:一、打破駕校審批制度,有效增加駕培市場供給。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紅昌説:“在市場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上淩駕的一道‘牌照’,是市場生態出現扭曲的主因。”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應當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駕培市場中來,實現充分的市場競爭。
二、加快駕考改革,允許個人自主申請駕考。近年來,南京、深圳等地陸續出現考生因自主申請駕考未獲批准而提起行政訴訟,駕照自學自考已成為一種強烈的社會呼聲。李紅昌等人認為,事實上,駕照申請人只要能夠通過車管所組織的考試,就應當取得駕駛資格,而未必非要經過駕校的培訓。建議加快推動駕駛人培訓考試改革,讓駕照自學自考儘早成為現實。
三、提升駕考電子化程度,強化外部監督。長期以來車管所內部比較封閉,缺乏外部監督,同時這一機構掌握著駕考監管、通過等權力,容易産生利益尋租。泉州一家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7月該市科目三實現電子化考試後,考官收受紅包行為大幅減少。現在泉州因各種原因難以通過考試的考生便到廣東、江西等省部分地區駕校報考,花費1.5萬元就可以拿到駕照。有關專家建議,儘快推廣並提升駕考電子化程度,採取切實有效舉措減少駕考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同時加大對車管所繫統的紀律監督和社會監督,防範駕考腐敗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