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造一個能為你量身定制毛衫的“寧波裁縫”

  • 發佈時間:2015-04-15 06:37:11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寧波慈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軍:

  造一個能為你

  量身定制毛衫的“寧波裁縫”

  下海創業前,他曾自費跑遍全球頂尖的機器人工廠

  □本報記者 洪慧敏 文/攝

  拿起手機啟動拍攝功能,將自家的照片傳送給遠在網際網路另一端的工廠,幾天以後,你就能收到一件世界上獨一無二、專門為你量身打造的毛衫。“對於浙江傳統的針織服裝企業來説,如果用了我們的創新項目,庫存壓力甚至可以減到0。”

  寧波慈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軍,提及自家正在著手的創新項目——“針織毛衫快速個性化定制生産平臺”時,侃侃而談。上週五,他趕到杭州,與一家著名電商平臺商談合作事宜,傍晚,記者見到了他。

  在3個多小時裏,李立軍跟記者聊了自己的創業故事和多個創新項目。

  放棄國企身份,自費搞全球調查

  出乎記者意料,面前的李立軍,一身隨意的休閒裝,斜挎著一個帆布雙肩包,一雙風塵僕僕的運動鞋,看起來更像一個到處跑的“驢友”。“一個月裏面,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外面跑。昨天我是在廣州,今天來杭州,明天去寧波……”李立軍聳聳肩,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四十齣頭的李立軍,江蘇南通人,畢業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項目管理專業。杭州于他並不陌生——他曾在這裡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在過去十多年間,他在一家省級電力企業一直做到了中層管理。

  “待久了,人就會混‘油’掉,失去激情。”幾年前,喜歡求變的李立軍,做了一項改變命運的決定——帶著妻兒,全家移民到澳大利亞。

  2012年至2013年,身在異國的他,重拾起年少時對機器人的愛好,自費遊歷了德國、日本、瑞士等地,考察了幾乎世界上所有頂尖的機器人製造工廠。

  在後來完成的調查總結《浙江機器人産業發展之我見》中,李立軍寫道:“機器人本體的生産在歐洲和日本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産業,尤其是所謂的‘四大家族’,幾乎壟斷了中國市場,在中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幾乎90%來自於進口品牌。這些品牌均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和長年的技術積累,以焊接工藝見長的德國庫卡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以伺服電機見長的日本安川也於今年迎來了100週年慶,而日本發那科在數控領域一直引領著世界潮流,瑞典ABB集團的業務橫跨多個工業領域,涉及電機、控制等一系列與機器人緊密相關的先進技術和産品……”

  這項調查,不久之後就改變了他自身的命運和一家寧波上市公司的業務拓展。2013年4月,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啟動了工業機器人項目,李立軍成為了該公司新成立的寧波慈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工業機器人項目逐步走上正軌後,李立軍又立足慈星平臺,在集團公司董事長孫平范的支援下,開始了又一個創新項目——“針織毛衫快速個性化定制生産平臺”項目。

  李立軍從帆布包裏取出一台筆記型電腦,一邊打開PPT,一邊向記者介紹,“我們通過流程再造、引進O2O電商系統及部分環節機器人化,將傳統針織毛衫的生産和分銷流程進行了顛覆,並通過C2B和C2M的營運模式實現針織毛衫産業的去庫存化,大大提高針織毛衫産業鏈的運作效率……”

  而對普通的消費者來説,這些看似有點專業的詞彙,也許會在某一天,給大家帶來全新的“特殊定制”的毛衫。

  李立軍是這樣描繪未來服裝製造業的,“你拿著手機自拍,再填寫身高、胸圍幾個數據,或啟動電腦和電視的拍攝功能,將自己的照片通過網路傳送給遠在網際網路另一端的工廠,幾天以後,你就能收到一件世界上獨一無二、專門為你量身打造的毛衫。”

  李立軍説,“做高度自動化的毛衫個性化定制,全國就我們一家。不同於其他同類項目,我們的針織毛衫快速個性化定制生産平臺有5個模組,除了智慧工藝模組外,還有機器人工藝、電子商務平臺等其他模組,並且,我們掌握了毛衫生産智慧化的核心技術。”

  “毛衫生産廠家傳統的模式,是讓設計師先設計出一個版型,然後投入大量的資金生産大批量、幾種尺碼的毛衫。但是現在産能過剩的大格局下,它們普遍遭遇庫存嚴重的問題,這種傳統生産模式亟待改革。而我們正試圖契合這種改革的需求,主動創新適應未來工業4.0的需求。”

  李立軍説,今年6月底,這個項目將完成內測階段;12月底正式發佈。而這種適應未來工業4.0的毛衫生産設備,定價跟傳統毛衫生産設備差距不會太大。

  浙江省機器人産業技術聯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客戶先在網上下單,企業再來製造産品,慈星公司正在建設的“針織毛衫快速個性化定制生産平臺”項目“具備工業4.0的雛形”。

  此時的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産用於生産毛衫、內衣等針織衣物的電腦針織機械設備,堪稱行業內的龍頭企業。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毛衫出口額下降11.06%,波及慈星等一大批毛衫設備製造企業。慈星決定將原來的紡織行業自動化業務拓展到一般工業。

  從2013年開始,一些東部沿海傳統製造企業,受“民工荒”的困擾和自身對提高效率的迫切需求,正紛紛試圖通過開工“機器換人”項目改變現狀。

  在企業需求和政府鼓勵的多重疊加效應下,“浙江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之一”。

  因為之前作過歷時一年多的機器人全球調查,李立軍輕鬆地找到了全球頂尖的機器人本體製造廠家,並與慈星結成了戰略合作夥伴。

  “慈星機器人的核心硬體來自於德國庫卡、日本川崎以及埃夫特等國際上最好、最具性價比的機器人本體供應商,軟體則根據客戶具體的生産工藝需求作定制化開發,為工業機器人系統注入控製程序,讓機器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李立軍介紹,“我們提供的最簡單的機器人應用,工人只需要摁啟動、暫停、關閉的按鈕就可以了。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於,慈星機器人不需要從零開始研發,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去建設生産線,資金壓力也就不會很大。”

  回首這個一年前的創新點子,李立軍覺得找對了市場方向。“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的‘蛋糕’巨大,大約有上千億元。”李立軍告訴記者,就在公司開始營運不久,慈星機器人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幾千萬元,2015年銷售額有望實現上億元。

  一次創業:

  經銷全球頂尖的機器人設備

  深度創新:

  搞毛衫定制工業4.0項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