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難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4-15 03:33:4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璽撼

  時下談及食品安全問題,“追溯”可謂熱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食品原産地可追溯制度;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二審稿中,也出現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的條款;《上海市食品安全資訊追溯管理辦法》今年有望頒佈施行,屆時,市場上十大類食品和農産品的“身世”將可追溯。

  其實,在食品安全管理領域,追溯概念早已有之。施行了近六年的《食品安全法》就要求食品生産經營者“索證索票”,查驗所採購食品的合格證和供貨者的許可證,還要求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有詳盡的標簽標識供查看。但追溯概念卻是最近一兩年才“紅”起來,這背後反映出一個嚴峻現實:食品産業盤子越做越大、産業鏈越拉越長,傳統監管手段越來越難應對,這導致公眾對食品安全現狀的不安感膨脹,對食品資訊透明真實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一棵菜,過去只要知道從哪批發來的,現在要知道哪塊田裏種的,還要知道誰種的、用什麼種的、農藥殘留多不多、重金屬超不超標等。

  必須看到,受限于生産流通環節的經營現狀,目前的食品安全資訊追溯體系仍存在不少障礙。就拿生産經營方來説,一些企業的臺賬停留在手寫水準,字跡潦草的,能看出上一級供應商是誰就算不錯了。至於賬面是否動過手腳,連監管部門查驗起來都費勁,普通消費者更無從分辨。

  此外,打造透明真實的追溯體系,還要邁過消費習慣、産業特徵和投入成本等諸多門檻。比如淡水魚,消費者有活殺烹飪的習慣,難以接受預包裝的冷鮮魚,這就導致淡水魚無法形成有規模的定點屠宰和包裝環節,而來自“五湖四海”的淡水魚便跳過這一環節,銷往各農貿市場,對日後相關資訊的追溯形成挑戰。業內有人提出效倣豬耳標,在魚鰓上插電子標簽。可這樣做增大成本,又非生産經營者的法定義務,目前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不過,縱有萬般難處,建立食品安全資訊追溯體系已成共識。食品生産經營者應擔負起維護食品安全的首要責任,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也要積極參與。當務之急,政府部門應當打破各部門在食品種養殖、生産、流通、餐飲等環節上的監管資訊壟斷,建立統一平臺,讓監管部門和生産經營者分享各自掌握的資訊,從而避免追溯概念當紅下,各類追溯平臺“一窩蜂”重復建設,不但導致資源浪費,而且各個封閉的追溯體系,也會形成新的資訊壁壘。

  更重要的是,追溯平臺要以人為本,應當設立簡便快捷的窗口供消費者查詢。否則,一個沒有消費者願意用的追溯平臺又有何意義?不以公眾合理訴求為出發點,只有監管部門和企業參與其中,那只能叫監管平臺或企業資訊平臺。

食品安全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順鑫農業 21.70 6.63%
3 西王食品 15.84 4.55%
4 新萊應材 15.52 4.37%
5 鳳凰光學 17.10 3.01%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聖農發展 13.49 -2.67%
2 東方海洋 8.32 -1.66%
3 達安基因 16.02 -0.93%
4 天瑞儀器 6.64 -0.75%
5 美亞光電 19.26 -0.36%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