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任性旅遊”的罪與罰

  • 發佈時間:2015-04-15 01:31: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何燁

  14歲的丁昊(化名)肯定不希望用這種方式出名。還是2013年,埃及千年神廟的浮雕上驚現中文名句:“丁昊到此一遊。”讓每一個來自中國的遊客見了,都覺得被打了臉,隨後網友人肉搜索出這是一個來自南京的小學生所為。鋻於當事人未成年,題詞事件沒有繼續發酵,孩子還小,只是讓人感嘆,一個文明古國有點愧對另一個文明古國了。

  普羅旺斯的法國人沒想到以這種方式見到了“中國功夫”。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這是許多旅行團的真實寫照。做為個人體驗的旅行也能鬧出不小動靜,中國遊客在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莊園為了爭搶拍照位置而大打出手,萬畝薰衣草都為之花容失色,“中國功夫”可以用來強身,可以用來禦辱,也可以用來“自取其辱”。

  盧浮宮的噴泉水再清,也沒到可以濯我足的份上。網際網路時代了,感覺幹點壞事都無處遁形。又是中國遊客,被人拍到在巴黎盧浮宮門口的噴泉邊“泡腳”,雖然旁邊有“禁止踏入水池”的標識,但法國人對此表示了相當的寬容,和中國遊客以往的不文明行為相比,這好多了。

  “任性旅遊”這個詞,仿佛就是一些國人在旅遊過程中不文明行為的集合。出境旅遊,一言一行代表著國家形象,或者説,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修養都是通過每一個個體表現出來,而“任性旅遊”則折射了一部分人精神素質的進步趕不上物質上的暴發速度,也把在國內社會中好爭鬥狠的生存方式帶到了文明素質遵循規則的環境,從而反襯了我們過於偏狹的社會公德。

  也許不必對這些“不文明”過於上綱上線,因為道德上的苛責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然後公德卻是需要全社會的共識來引導。文明禮貌教育講了這麼多年,反而總有一些遵守規則的人吃虧的例子,所以不如在制度和法規的層面為公德設立一個底線,提高違規的成本,自己對自己狠一點,總比出去犯了錯被別人狠要好吧。

  “任性旅遊”、“中國式過馬路”……這些中國製造還是越少越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