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航運公司業績爆發 難言製造業回暖

  • 發佈時間:2015-04-14 15:31:29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劉珊、李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新華社

  年報探溫

  經濟冷暖1

  上市公司年報是透視經濟冷暖的晴雨錶,2014年的上市公司年報透露了哪些玄機?預示著經濟活動中的哪些細微變化?又透露了哪些機會?本報特推出《年報探溫經濟冷暖》欄目,與您一起探究這些變化。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珊、實習生李文報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與船舶航運作業相關的形容詞都是“沉默”、“表現不佳”。然而,2015年的春天,一份份靚麗的業績報告點亮了整個行業。羊城晚報記者分析同花順提供的數據發現,目前已經公佈的9家航運業上市公司中,僅中海海盛一家公司報虧,另外8家公司皆在2014年實現盈利。由於航運業景氣程度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那麼,航運公司業績走強,是否意味著行業回暖,製造業開始回暖了呢?

  原油暴跌 政策利好

  同花順數據顯示,中海集運中國遠洋等9家已公佈年報的公司中,有8家2014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稱得上表現靚麗,其中中海集運2014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1億元,高居凈利潤榜首。增幅方面,9家公司中,中遠航運、中海集運等4家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皆超100%,其中,中遠航運以同比增長506.11%而位居凈利潤增幅榜的首位。

  和從前的“成績單”相比,各家的大家長們簡直要喜極而泣。航運公司業績為何出現普遍上漲?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指出:“2014年航運企業業績普遍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去年下半年油價出現暴跌,航運企業油耗成本出現大幅下降;其二,大部分航運企業都對運力進行了優化,使得船隊經營成本有所改善,同時獲得了船舶拆舊補新補助資金;其三,受益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發展,相關航線的需求有所提振。”

  有業內人士透露,航運企業燃油成本多佔到經營成本的20%-40%,而年報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油價下跌,各家的燃油成本普遍降低了一至兩成。其中燃油成本降幅最大的是中海集運,達到22.7%,相當於節省了20億元的開支。招商輪船和中海海盛的燃油成本也都下降了約20%左右。雖然中國遠洋的燃油成本降幅只有約15%,但由於其體量大,實際也節省了8億元的燃油成本。

  拆船補貼 業績翻身

  儘管凈利數據不錯,但羊城晚報記者發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多家企業的盈利能力都不容樂觀。從年報來看,中國遠洋2014年實際虧損13.82億元,招商輪船和寧波海運去年也分別實際虧損1.55億元和2233萬元。中海集運和中海發展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僅有5282萬元和5513.8萬元,中遠海運的高增長業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也僅有3746萬元盈利。

  事實上,非經損益實際上扮靚了航運企業2014年的業績,而這部分大多來自航運企業拆船所獲得的補貼或出售資産帶來的收益。

  根據3月27日發佈的年報,中國遠洋2014年收到的政府補貼約有17.43億元,相比前一年的3.32億元大幅增長。推算下來,這部分補貼抵消了其實際13.82億元的虧損,還讓中國遠洋實現了3個多億的盈利。其年報解釋稱,補貼的大幅度增長是因為中遠去年積極地配合交通部的政策提前拆解報廢了船舶。中國遠洋去年拆解了56艘船,共計313.8萬載重噸。

  實際上,中國遠洋並非特例,大部分航運企業都因提前拆解報廢老舊船舶而受惠。中海發展去年獲得的政府補助則有5.16億元,其中拆船補助一項就佔到了4.18億元,中遠航運2014年收到了1.92億元的政府補助,其中1.83億元是來自大股東中遠集團轉來的拆船補貼。中海海盛2014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儘管只有3798萬元,但仍比前一年增長了兩倍,增長部分也是來自拆船補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中海海盛的虧損增加到2.37億元。

  中海集運2014年的政府補助也有所增長。年報顯示,2014年中海集運收到的政府補助為5.76億元,比前一年的3.20億元增長了80%,但相比起來,出售資産對中海集運2014年利潤的增厚更為明顯。2014年1月和6月,中海集運先後出售了上海崢錦實業有限公司、中海洋山國際集裝箱儲運公司和中海碼頭髮展有限公司的股權,三筆交易獲得的收益之和達到9.45億元。

  由此,一名分析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笑言:“船舶航運的復蘇路還很長,無論是從供求還是從經濟大環境來看,都是這樣,企業們如果等待復蘇,估計很難維持,還不如多拆船拿補貼實際。”

  製造業復蘇?沒那麼快!

  那麼,航運公司漂亮的業績中,有多少是由於行業回暖導致的呢?是否又意味著製造業和經濟活動開始轉好呢?

  分析師們表示,很少。首先,航運業的供需失衡仍然未見好轉。中國遠洋的年報提到,2015年儘管集裝箱運力需求會繼續復蘇,但由於東西幹線上大船集中交付,周邊航線都將承壓。

  此外,幹散貨市場2015年可能運力增長會超過需求,市場繼續處於低位運作。分析人士指出,國際航運BDI指數還不超過600多點,基本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最低值。反映國際航運,波羅的海和巴拿馬運力指數均不佳,尤其是中國工業PPI指數36個月為負,表明需求仍不足,製造業産能仍然過剩,經濟復蘇緩慢,且目前通縮壓力仍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