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軟性“奧巴馬主義”(記者手記)

  • 發佈時間:2015-04-13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袁源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你願意鬆開拳頭,我們就會伸出手”。美國總統奧巴馬自上任那天起,就向美國的敵人伸出了手。

  過去六年中,美國學者、政論家和媒體一直在對奧巴馬政府外交觀念和風格進行不間斷地討論,不過不管是國際關係專家或一般人都難以弄清楚奧巴馬在不同問題上的立場。

  奧巴馬上臺以來,在外交上不斷遭遇挫折。沒有與俄羅斯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反而面臨新的冷戰;沒有終結在伊拉克的戰爭,反而派美國軍隊回到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儘管主要是從空中進行打擊;沒有擊潰基地組織,反而發現自己需要對其分支窮追不捨;沒有促使中東實現和平,反而在最近聲稱,這超出了他的能力。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跟前幾位總統大大不同。他多用軟實力、外交談判,少用硬實力及火炮,並四處伸出橄欖枝跟世仇宿敵打破僵局。

  這種做法在對待伊朗問題上表現明顯。在奧巴馬上臺特別是連任以後,在中東,他不再倚賴沙特、以色列等傳統盟友處理危機,反而傾向同伊朗修復關係。對於伊朗,奧巴馬拒絕了小布希政府的“邪惡軸心”提法,在2009年3月20日發表了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人民和領袖”的講話。“阿拉伯之春”波及伊朗之時,美國沒有干預伊朗的“綠色革命”,避免製造美國支援抗議者、西方策動伊朗顏色革命的印象。奧巴馬明確排除了對伊朗動武的可能,重在強調外交解決的可能性。美國推動對伊朗實施嚴厲的制裁,希望以此迫使伊朗回歸談判。與此同時,美伊展開了秘密外交。

  近期為了儘快重建伊拉克秩序,對付伊斯蘭國及控制各恐怖組織,美國更加快跟伊朗修好。

  從目前形勢看,與伊朗達成協定,仍是其中最有希望實現的目標。助手們稱,除了阿富汗和恐怖主義,他在伊朗問題上耗費的時間比其他外交政策問題都要多。

  對於奧巴馬來説,伊朗成為其外交政策方面的一個關鍵,中東地區的格局深度調整的關鍵正在於此。

  奧巴馬把解決伊朗核問題,視為其任內重要的外交政績。在伊核談判框架協議達成之後,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紐約時報》記者托馬斯説,這一框架協議具有“歷史性意義”,也是解決伊核問題的“最佳選擇”。托馬斯將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概括為“奧巴馬主義”(Obama Doctrine),這個所謂主義的核心思想是一句話:“我們願跟各方面溝通接觸,但我們保留採取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不過,只有最終協議達成,“奧巴馬主義”才不至於成為紙上談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