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的“雙反”效應更熱烈些
- 發佈時間:2015-04-13 01:31: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觀察
在深圳,從事推動科技創新的民間組織不在少數,深圳市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會算是最初的探路者。這個純民間的草根協會,按照劉文求的話説,“我們走得很艱難,但支援我們的大有人在。”
採訪中劉文求告訴記者,在産學研實踐上,當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與市場脫軌嚴重,二是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同企業的交流太少,科技研發同市場並未實現無縫對接。由此他提出一個“雙反理論”,即“反向創新”和“反向教育。”
此前,高校研發人員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專業特長,結合時下科研熱點來確定研發方向和具體研發課題,由於對於市場的真正需求缺乏調查,往往造成研發成果離市場應用相隔甚遠。而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説,投入研發的資金有限,專業研發機構和研發人才緊缺,其創新能力更可想而知。一方面是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求“資”若渴,劉文求的“雙反理論”無疑給出了一個可能,“反向創新”就是先進行週密的市場調查,確定市場對於技術創新的實際需求以及具體要求,再來確定科技研發的課題。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舉改變了此前“從高校—市場(企業)”的技術轉化程式,而變成“市場(企業)—高校”的研發程式。
眼下,高校的科技人才打破鐵飯碗走向市場的案例屢見不鮮。他們有著自身在某一研發領域的技術優勢,走向企業有利於他們的技術得到實際應用,這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渠道。但在企業的研發人員走向高校的卻並不多見。企業研發人才,有些具備很高的學歷背景,而有些卻無緣科班出生,很多屬於純粹的後天培養。實際上,企業研發人員走向高校,一是有利於這些研發人員的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帶動高校科技研發更加貼近市場,以此形成企業和高校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完善結合。具體來説,企業研發人員,在自有研究基礎上,應當和高等院校進行合作,有向高等專家學習的機會。“民間自有高人”,政府應當去發掘民間科研人員,鼓勵他們去高校學習和合作。
所以,科技創新上的“反向教育”,就是要改變單純的“高校—企業”模式,而形成“企業—高校”的創新格局。
上述的科技創新“雙反”,或許只是一種局部觀,但不可否認,在眼下科技和市場“兩張皮”的局面下,這種創新思維,不妨值得探討和一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