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地理“鍋底”到財富高地

  • 發佈時間:2015-04-13 00:31: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林州市獲評河南省唯一的“建築業發展綜合試點市”和“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而50年前,“七山二嶺一分田”的林州名片還是“缺水”“貧困”。從地理“鍋底”,到河南縣域經濟前10強的常客,“渠一代”征服太行,“渠二代”則在林州築起了財富高地。

  太行山上練就“建築之鄉”

  1995年,23歲的辛俊現背著鋪蓋擠上外出打工的汽車,正是10萬林州建築農工“出太行”的高峰期。截至1992年,林州外出建築工13.5萬人,居全國之首。

  “水不缺了,卻只能吃飽飯,沒有企業,掙不來錢,日子還是不好過。”辛俊現説,林州人就有個“倔”習慣:半途休息總要把自己的獨輪車停在別人的前頭,“我是吃著紅旗渠水長大的,不能讓別人看不起。”

  “一個建築隊一半都是林州人,第一次夜宿野外的工地大棚,睡到半夜被子全是水,屋裏都是腳臭味兒。”辛俊現説,自己的第一個夢想就是“當上包工頭”。26歲的辛俊現拉起了自己的建築隊。“錢是借的,自己才幹3年,也沒啥資歷。”辛俊現説,當時修過紅旗渠的老師傅就説,“我們跟著你不圖錢,是覺得你能把這事兒幹成。”

  20多年後,辛俊現已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董事長,每年有100萬平方的工程。2012年,利用承包工程的機會,辛俊現説服鄭州最好的兩所小學和中學在林州開了分校,為的是“回報鄉里”。

  數字顯示,截至2014年,23.4萬的林州建築工遍佈全國30個省區市、380多座城市以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築企業201家,建築隊3000多支,年建安産值950億元,創勞務收入70億元。

  鐵匠舖裏走出“鋼鐵巨擘”

  搬入新址不久,林州重機集團董事長郭現生就做了一副對聯挂在大門,橫批是“轉型升級”。郭現生計劃通過轉型5年內再造10個林州重機,集團收入突破500億元。面對質疑,郭現生説:“林州人能在太行山上修成紅旗渠,我為什麼不能實現再造10個林州重機?”

  1960年紅旗渠開工,郭現生的父親辭掉太原鋼鐵廠的工作,回鄉修渠。1982年,父親承包了大隊的鐵匠舖,郭現生跟著父親學打鐵。郭現生説:“如果沒有紅旗渠,也就沒有我的今天。”

  1987年,郭現生組建林州重機,1995年遇上煤炭行業的寒冬。為了化解企業三角債,郭現生用煤機配件換煤機廠的設備,用設備去換來煤礦的煤,再用煤從鋼廠換來鋼材,維繫企業的生存。2003年,煤炭行業的危機緩解,許多企業倒了下去,而郭現生卻賺了數千萬元。

  而這些就來自紅旗渠畔最樸素的生存智慧,郭現生説:“小時候,兄弟姊妹6個,為了吃飽飯,母親就將糧食換成掛麵,再換成紅薯片,最後換成稻糠,將稻糠和麵粉摻在一起吃,全家1年的口糧就有了。”

  有了第一桶金,林州重機開始進軍煤機綜採設備領域,並於2011年成為安陽市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如今已經50多歲的郭現生,充滿轉型的熱情和緊迫感,上個廁所都一路小跑。隨著油氣綜採設備、金融租賃、工業機器人和虹膜識別技術四大“百億級”板塊的成型,“5年500億不是天方夜譚。”郭現生説。

  2012年,林州市的河南紅旗渠經濟開發區被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4年又入圍“河南省十強産業集聚區”。面對經濟轉型的浪潮,林州的“渠二代”用行動回答著“紅旗渠畔的創富故事還能延續多久”。

  從精神裏來回精神裏去

  2013年,從修家電幹起的黃銀洲從安陽到鄭州、再到上海,在外闖蕩一圈後,又回到林州創辦了紅旗渠電器集團。2014年,林州市又有30多家建築企業回遷。

  “渠二代”開始“回遷”的時候,石梅平卻在解答一道人生難題。40齣頭的石梅平經營著梅平百貨、商務賓館等大大小小5家企業。而20多年前,她為了生存,不得不到村鎮去練攤兒。

  “趕一場集會能掙二三十塊。”石梅平説,日子過得艱難,靠著姐姐賣豬接濟的400塊起步,就盼著“能有一個固定的攤位。”1998年,當攤位搬進門面房時,石梅平覺得“再買個‘松花江’、一年掙個4、5萬,這輩子就知足了。”

  2001年,石梅平沒想到自己的目標這麼快就實現了。“也就是那時起,我經常問自己,夢想實現之後,該幹些什麼呢。”石梅平説,擺攤的時候雨裏來風裏去,自己沒有退縮,而夢想實現後卻迷茫了。

  “人生無助的時候,就像林州人曾經面對太行的絕望。”石梅平説,而紅旗渠能給人力量。聽著紅旗渠故事長大的她有個習慣:每遇到溝溝坎坎,就一個人到紅旗渠岸邊或太行山裏走半天,看懸崖峭壁上的樹,看太行山腰上的渠。

  那次,石梅平在山裏走了2個多小時。2004年,“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成了石梅平的夢想。當年,她為考上清華北大的林州學子每人送一件棉襖;汶川地震第二天,她捐了10多萬元衣物;現在,石梅平每年向留守兒童小學捐款10萬元。

  用紅旗渠精神創業,又在慈善中找到人生坐標,石梅平並非個案。2010年,林州慈善總會成立僅4年多累計募捐近2億元。2014年,林州被評為全國“六星級公益慈善城市”。從精神裏來又重新回歸精神,林州的“渠二代”又在當代紅旗渠精神上寫下了“富而不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