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虛擬現實”玩真的(附照片)

  • 發佈時間:2015-04-12 04:29:27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唐瑋婕

  臉書、谷歌、三星、新力、微軟早已潛伏於此,隨著福特、豐田、萬豪酒店等實體産業巨頭也開始聚焦這一領域……曾經的“極客”最愛正“華麗轉身”,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虛擬現實”的市場“引爆點”呼之欲出。

  沒聽過“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先看看有多少IT巨頭想“摻和”在裏面吧——

  最先用一個大頭盔吸引住遊戲玩家視線的是先鋒公司Oculus,曾經還只是Kickstarter上的一個創業項目,去年7月被扎克伯格看中,Facebook(臉書)最終花了20億美元把它拿下。

  蠢蠢欲動的自然少不了谷歌,輕便小巧的移動虛擬現實頭盔Cardboard標誌著谷歌對於虛擬現實的策略:利用已經在你口袋中的手機來實現。

  三星、新力也都已相繼入局。三星的GearVR與谷歌同樣走的是智慧手機路線,但它不是獨立研發,而是與Oculus合作打造軟體。而在被蘋果和三星包圍十多年後,新力試圖把PS4構建成一個娛樂中心,因此專為遊戲市場開發了一個虛擬現實項目——Project Morpheus。而HTC和Valve合作的Vive也在從不同角度探索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未來。

  “虛擬現實”領域正呈現出一片群雄爭霸的局面,今年有望實現一次“大爆發”。更激動人心的是,這項技術不再局限于遊戲乃至電影的虛擬世界,它神奇的觸角伸向了旅遊、教育、新聞、健身、體育等更為廣闊的現實世界。

  從專業領域走向商業化

  “虛擬現實”技術並不是新奇的東西。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最早的虛擬現實模型Sensorama誕生在上世紀60年代,使用者要把頭深埋進類似銅板機一樣的大型設備中。20年後,虛擬現實設備需要體驗者站在一個碩大的跑步機上,頭部戴著一個包裹數據線的頭盔,頭盔還要繼續連接著複雜的電路和計算設備。

  現代虛擬現實概念鼻祖當屬電腦科學家楊生·萊納成立的VPLResearch。1989年,其在Texpo電訊大會上展示了虛擬現實設備EyePhone。這個笨重的頭盔跟今天的虛擬頭盔Oculus Rif在外型上非常相似,只是前者還需要搭配電子手套甚至全套服裝來完成操控。

  萊納的發明登上了當年《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封面,使“虛擬現實”一詞火爆起來。不過,由於這條設備造價高昂,用戶抱怨其導致眩暈,虛擬現實技術始終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如今,這些用來承載人們虛擬現實夢想的設備變得更輕薄、更便宜,才逐步走入大眾市場。沒有人喜歡像怪物一樣戴著厚重的頭盔去體驗虛擬世界,或許再過10年,人們回頭看到Oculus Rift同樣會覺得不可思議。當然,許多技術從專業領域轉為商業應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成本在降低,網際網路同樣遵循這套規律。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Oculus目前所取得的成功,在於它提出了一個非常合適價格——2000元人民幣以下,足以讓大批普通消費者有經濟實力購買。Oculus讓虛擬現實設備普及,重新喚起大眾、創業者對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趣,已經十分有意義。

  從遊戲場景延伸至生活

  回顧一下虛擬現實的早期玩家,有趣的是基本上都和遊戲相關。比如Oculus創始人帕爾默·洛基正是因為在市面上找不到自己滿意的遊戲外設,而倒騰起了Oculus Rift;公司CTO約翰·卡拉瑪也曾是視頻遊戲用戶界面解決方案上Scaleform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而早在2012年8月,遊戲Dota2的遊戲開發商Valve就在開發自己的遊戲頭盔原型;新力也在2012年2月,對外界發佈了虛擬現實3D現實設備新力HMZ-T1,主要是用來看電影。

  如果僅僅依附於遊戲,虛擬現實恐怕過於小眾。值得慶倖的是,這項技術正在從起初單一的遊戲場景,逐漸向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領域延伸,包括旅遊、傳媒、體育、教育、餐飲等等。眼下,學術界的人士還在思考虛擬現實的潛能所在。斯坦福大學虛擬人類交互實驗室主管巴雷森對此做了一些實驗。他發現,在虛擬現實中體驗英雄行為,可能使人在現實中樂於助人,而體會殘疾人的感受,也能激發人們現實中的同情心。當然,虛擬現實的影響力會有潛在的負面影響。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它。

  帕爾默·洛基曾在一次採訪時表示,在科幻小説中,虛擬現實經常是負面的東西,會把世界帶向一個黑暗、反烏托邦的未來,但在現實生活中,它的優點遠遠超過缺點,“例如,教育能夠得到極大改善,長距離合作會獲得變革,消防員、警察和軍方的訓練,都可以更加安全,更加節約成本。”

  毋庸諱言,當前的虛擬現實還有諸多技術困難尚未克服,例如虛擬影像與現實環境之間的時間差令不少使用者感到暈眩等,真正的虛擬現實産品距離到達消費者身邊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隨著更多應用場景領域的拓寬,更多硬體開發商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不遠的未來,讓使用者隨處體驗虛擬現實的無線裝置終將讓我們眼前一亮。

  連結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如今,汽車駕駛、旅遊、新聞報道、運動健身,甚至餐飲業都在爭相擁抱“虛擬現實”

  汽車駕駛

  虛擬現實用於汽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福特正在運用這項技術開發汽車,奧迪也已經讓用戶使借助它選購車輛……如果沒用虛擬現實,車商們都不敢扯自己的汽車代表了未來的方向。

  在近期召開的紐約國際車展上,豐田和克萊斯勒都在自己展區的車輛中內置了Oculus Rift虛擬現實頭盔,希望通過這一方式提供不一般的新車上手體驗。

  豐田公司為自己車展中的卡羅拉LEEco版車型配備了一個名為“分心駕駛模擬器”(Distracted Driving Simulator)的系統,該系統與Oculus Rift虛擬現實頭盔、車輛的方向盤以及音箱系統連接在一起。當這一模擬器啟動的時候,試乘者就會感覺自己置身於真實的城市街道中一樣,同時該系統會在試乘者“駕駛途中”為其設置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容易分心的情況來增加這一試乘體驗的樂趣和挑戰。

  具體來説,這一虛擬現實駕駛系統會在試乘者開車的時候配備另外兩名虛擬乘客,其中一名坐在後排,另一名則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在駕駛途中,這兩名虛擬乘客會對試乘者的駕駛方式作出各種各樣的評論,提出各種會影響駕駛安全的要求,比如要求試乘者查看短資訊等。而且,試乘車的方向盤被調節的非常靈敏,駕駛期間車輛的音響系統還會播放高分貝的音樂,因此在這臺汽車上駕駛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事實上,早在今年早些時候,豐田就已經和Oculus聯手推出了一個面向青少年的虛擬現實駕駛模擬器“TeenDrive 365”。豐田方面表示,雖然真實道路上的路況會更複雜,但通過在靜止的真車上模擬各種交通場景,這套系統還是有望幫助青少年安全地鍛鍊出一些必要的駕駛技能。為了讓模擬更加逼真,該系統甚至還加入了類似的短信和無線電噪聲干擾,以便考驗他們專注駕駛而不分心的能力。

  而美國本土廠商克萊斯勒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幫助與會者身臨其境地“參觀”了自己的整車工廠。有興趣的消費者可以坐進克萊斯勒展臺內的2015版200C,然後戴上Oculus Rift虛擬現實頭盔配合語音介紹展開4分鐘的整車工廠之旅。在消費者剛剛戴上這一虛擬現實頭盔的時候,無論視線集中在哪個方向都會看到一輛車出現在視野中央區域。幾秒鐘之後,車輛會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單元界面,而且全部懸浮在觀看者的視野範圍內。盯住其中一個單元就能夠激活其中隱藏的短片,具體包括克萊斯勒位於密歇根州裝配工廠的車身車間、涂裝車間和計量中心,綜合展示車輛整個製造過程。

  新聞報道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會使用全景錄影機記錄新聞事件。曾擔任《新聞週刊》記者的羅尼-德拉佩納創立了虛擬現實公司Emblematic Group,致力於打造一種新形式的新聞,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讓公眾親身體驗到“沉浸式的新聞”,感受真實的社會問題。在她看來,虛擬現實技術有可能帶來新聞業的變革。

  羅尼-德拉佩納的媒體從業履歷相當豐富,當年Oculus創始人帕爾默·洛基還當過她的實習生。“觀眾不僅處於故事之中,而且能夠行走于其中。所有這些都會成為未來記者講述故事的常見方式。”她認為,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用於非娛樂方面了,“如今的消費者不會對該技術感到不安。”

  今年年初,Emblematic Group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展示了虛擬現實短片“Project Syria”,“它創造了一種真實的感覺,讓人身臨其境,把觀眾放到一個地方。在那裏,隨著事件的發生,他們可以體驗到圖像、聲音,甚至是情感。這與其他任何媒體都不相同。”

  不過,羅尼-德拉佩納也指出,“沉浸式的新聞”也有可能是非常主觀,容易被操縱的,“要掌握這種形式的新聞,人們需要學習新的技巧。”

  除了內容製作之外,新技術手段的衝擊還時刻促進著媒體在獲取內容渠道上的變革。彭博的員工每天都需要與大量的數據和資訊源打交道,這家專業媒體目前正在測試一組用Oculus Rift改裝成的頭戴顯示設備,戴上後你就能夠同時監控至少20個畫面。這樣做的好處包括不用投入很大的成本就能增加足夠多的資訊窗口,節省下大量的電費;辦公室不會被螢幕淹沒,可以擁有更多的空間;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獨立性,不被互相干擾。

  運動健身

  來自奧地利的應用服務商Runtastic可謂健康APP陣營裏的專家,除了跑步,它們還針對仰臥起坐、深蹲、騎行等運動開發了APP。最近,Runtastic推出了一種全新的健身訓練體驗——借助Oculus Rift與Runtastic的結合,營造出在各類虛擬場景中的運動感受。

  舉個例子,當你在戴著Oculus Rift在跑步機上跑步時,你就可以看到中央公園的3D美景,如同身臨其境與紐約客一起跑步。同樣,你還可以把背景設置為山坡、海邊。這樣,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到戶外運動的樂趣。

  應用搭配虛擬現實頭盔的意義並不僅限如此。Oculus Rift會同時作為抬頭螢幕,用戶可以在懸浮指示板裏看到自己實時的運動數據。此外,由於可以模擬場景,Runtastic內置了虛擬現實的健身教練的功能,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與教練一同運動。

  當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頭戴笨重的Oculus Rift或多或少的會影響運動,比如流汗問題,何況Oculus Rift還是有線的,某些運動就根本沒辦法利用。不過Runtastic表示這些問題未來都會得到解決。

  餐飲業

  在實驗過真空低溫烹調和分子料理之後,“技術流”的食物又走向了虛擬現實。

  由Jinsoo An領銜的創新團隊把虛擬現實與飲食起來,不再停留在視覺刺激上,而是試圖去改變食客們的用餐體驗。在這個項目中,虛擬體驗由三方面構成:虛擬現實頭盔,3D列印的食物,刺激味蕾的飲食科學。

  “我的繼父患有糖尿病,為了控制血糖,不得不放棄很多美味的食物。對於喜歡享受美食的他來説,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創始人An説,創新團隊的目標正是在提供虛擬美味的同時,完全不用擔心血糖升高的問題。“儘管食物是完全依靠想像的,但是其中仍然有愉悅、幸福,以及作為家庭一員的感受。我們希望,這種幸福是項目的核心體驗。”

  製作食物的時候,口感很關鍵。虛擬現實中的飲食,自然無法完全復原真實的美食味道。但通過天然、低熱量的食材,這一創新團隊創造出了壽司、牛肉和蘋果派的口感。“我們採用的一些食材,靈感來自素食和無過敏飲食,因為這兩個群體已經進行了大量實驗,做出了各種禁忌食物的仿製品。”An説。

  旅遊業

  Framestore是英國知名的特效製作公司,參與過《阿凡達》、《地心引力》等許多大片的特效製作。如今,隨之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Framestore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今年3月,Framestore與HBO合作,製作了虛擬現實版的《登上絕境長城》(Ascend the Wall),讓《權力的遊戲》愛好者深度體驗了劇中的黑城堡(Castle Black)。

  在萬豪國際酒店的建議下,Framestore嘗試把虛擬現實技術用於旅遊方面。他們製作了一個提供虛擬旅遊體驗的設施,稱之為Teleporter,除了提供虛擬現實頭盔以外,還有震動、熱風、音效和氣味等。

  在這個外形像個電話亭的Teleporter中,人們可以置身於萬豪國際酒店內部,然後穿行到夏威夷的海灘和倫敦塔橋的頂部。整個體驗大概是100秒,其中,虛擬旅遊地的視頻是40秒,但是,這其中的數據量卻是驚人的。Teleporter還有很大的潛在作用,能夠為室內娛樂增添不同的內容。

  Teleporter首先在紐約的萬豪國際酒店展示,然後到開始8個城市的巡遊。製作虛擬現實場景,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短短90多秒的體驗,製作花費的時間是3個月,或許是最耗費人力的娛樂體驗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